2017 年 12 月 14 日星期四
認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昨日寫完感悟之後,頗有得意之感,自認為對心經中“觀、行、照、見、度”之法的理解,能幫助企業基業常青。師父開示:“當前,認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功課”。這句話讓我突然之間發自內心的一震。認識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每次我在給學生講課時,第一次見面,就會問學生這幾個問題,相傳這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接著我問學生“你為什麼要來學這個專業?你為什麼來選修這門課?你希望得到什麼幫助?”學生的回答,各式各樣,或者緘默不語。我至今也想不起來為什麼要問學生這個問題,但是每次都是還是問了上述的問題。然而,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
米蘭·昆德拉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出自聖經)。我一直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師父今天問我這句話,促使我開始思考,儘管被上帝笑。米蘭·昆德拉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時候發表的一篇演講《小說與歐洲》裡,對這個問題進行解釋,“為什麼上帝看到人思索就會笑呢?因為人一思索,真理就躲開了他。因為人愈是思索,這個人與那個人的思想就相距愈遠。……不快活的人從沒有聽過上帝的笑,他們堅信:真理是明白的,所有人都應思考同樣的東西。人之成為個人,恰恰在於他失去對真理的肯定和別人的一致同意。小說,是個人想像的天堂。在這塊土地上,沒有人是真理的佔有者……”。米蘭·昆德拉提及這句話應該是要反對那種明確的、唯一的、強權式的真理,這種真理最終使人喪失個性。
認識我自己,首先從這裡開始。在我評論賢宗法師的“佛商精神”時,在潛意識之中已經認定了“唯一式”的真理。當我在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嘗試評論別人的時候,就已經陷入自我為中心的“真理”。一旦如此,就把自己封閉起來,產生了分別心,有了高下、貴賤、成敗、得失之分別,如此就住於相,而生出無邊的執著之中。想到這裡,不由得冷汗涔涔,好險!
在文學作品中人類天馬行空,衝破現實世界的種種禁錮,去接受一切緣起,擁抱不確定性。昆德拉給我理解《金剛經》提供了新的方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多年的學術訓練,讓我充滿了理性,我用科學去解釋一切事物的時候,研究事物的為什麼,使一切看上去可解釋可估量。然而生活,或者說人的存在,卻恰恰在無法估量之中,在意料之外,衝動之中,在緣起。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我根本未曾、也無法進行所謂的思考;我從來未曾有過自己的想法。總以為自己什麼都可以懂,只要努力去思考,努力去學習,終究能明理,但是事實上我從未進行真正的“獨立思考”。
什麼是真正的“思考”?看透世界的種種假像,不要為自己制定所謂的學習計畫、思考方法,而是本心就知道這個答案,因為本心就是天地,就是萬物,就是一切。
因此,人類唯一能獲得的智慧就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