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24 二月 2007 18:55

學習信任

作者  轉載


「媽媽,我今天真衰,被老師冤枉!」

「怎麼冤枉?」看著一向沈著穩重的老大,滿臉不平的神氣,我很「溫柔」的問他。

「老師要我們交國文考卷訂正本,我的第一本剛好前面要畫每次考試成績曲線的那頁用完了,所以就換了一本新本子,舊本子也沒帶,老師硬說我造假、騙人,明明沒帶本子,還編理由!」

「然後呢!」

「罰擦全班地板啊!還好啦!不是我一個人被罰!」大概是總算能抒發一下怨氣吧!他的臉平和很多。

「你的第一本還在不在?給我看看!」雖然相信兒子,不過,還是有點不放心。

「好啊!」他很快拿出來。真的如他所說,畫曲線圖的那頁滿了。為什麼別人沒滿呢?原因是學校裡考試多多,原本是須將部分「正式」的考卷貼在本子上訂正、畫圖即可,但他把一些小考也算進去了,所以滿得比別人快。

「那怎麼辦?拿本子去跟老師說明吧!」

「沒有用,老師根本不會聽!」

「試試嘛!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啊!老師弄錯了!總要給老師機會知道自己弄錯嘛!這樣吧!我寫聯絡本,請老師檢查你的第一本訂正本,她自然會發現冤枉你了。好不好!」

寫了聯絡本,心想,老師應該會發現錯怪學生了吧!應該會道歉吧!

沒想到,第二天,本子上只有二個字:已閱。問兒子老師有沒說什麼?沒有。表情上流露出:「這下子妳信了吧!跟妳說,老師不會管的嘛!她才不會承認自己錯呢!」

我的心裡五味雜陳,不知該怎麼和兒子說。只能胡亂為老師找些理由:「太忙啦!」「疏忽啦!」然後,很正式的告訴兒子:「無論如何,老師沒弄清楚就下結論,覺得你一定騙人,是絕對不對的!」

類似這樣的事,在孩子的學校生活裡不只一次發生。說起來,孩子的老師都是教學嚴謹、要求很高也很認真賣力的老師,但為什麼在對待學生時,總是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總覺得孩子都是壞心眼、走漏洞、不自愛的呢?

當然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覺得信任是種選擇,當我們選擇信任時,的確會冒一點風險──對方可能利用我們的信任而欺騙我們。但至少,我們活在一種對人、對事肯定的態度裡,即使被騙,也不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損傷了自己對人待事的正面心態。況且,因為我們選擇了信任,就會有人因此而值得被信任,這不是很好嗎?

可惜,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都常以不信任的心態揣度別人。我們扮演的角色可能是老師、父母、夫婦、主管、生意人……,但不管是什麼角色,我們往往會對別人的居心、說詞質疑,常常會因為不信任,而扭曲了別人、傷害了別人,如同孩子的老師對孩子。

新的年度開始,在一大堆的新希望中,好不好也把「學習信任」放入其中,在新的年度裡,學習更多的信任別人呢!

我相信,當我們懂得信任時,自己也才能得到生命中的泰然與恬適。

 

閱讀 6286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