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14.28)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庸》:「知恥近乎勇。」知恥的本身非勇,但可使人發憤圖強,袪除怯儒。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2.24)
《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一、智德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4.10)子曰:「君子不器。」(2.12)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6.23)《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為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16.10)
四、修養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20.3)
佛三寶:佛法僧
儒三寶:智仁勇
道三寶:慈儉讓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Word 字幕 論語的聖賢之學 07-3 2019.06.02 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