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06 一月 2018 10:54

傳心法要講記-123

作者  釋達觀/講述 無念齋/整理

Tree Forest Image

情量若盡,心無方所,此道天真,本無名字。

實相→無相→無名→無明→假相→假名→假想

  我們上節課談到「情量若盡,心無方所」,也就是上個禮拜所談到的,如果你把萬緣放下,你把妄想執着放下,就在那一個當下,你的內在就無拘無束。

  「此道天真,本來無名。」今天從這邊開始來談。「此道」就是你的心,「天真」就是天然,就是本來。它本來如此,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但問題是我們現在迷失,失去「本來」。前面黃蘗禪師也說「然道亦不可學」,那個東西不是學來的,你們的佛性是本來的,不是學來的,不是從外面而得來的。所以開悟一定不是從外面進來的,智慧也不是從外來的。開悟是什麼?開悟一定是你本來的,你要去哪邊找?「本來」,是要到哪邊去找?聽懂的人就懂,聽不懂的人要問。

  六祖說「淨心在妄中」,這一句話講得很清楚,你要去悟那個「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你要悟這個清淨的心,你要到哪邊去找?這裏寫得有沒有清楚?你要在妄心中去找,這是什麼意思?你現在那一顆煩惱、妄想、執着、不安定、胡思亂想、貪嗔癡、貢高我慢、分別對待、主觀意識的心,就叫妄心。學佛法沒那麼抽象,你的清淨心,從來沒有離開「妄心」。現在的重點,不是從外面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沒有一個東西從外面來,那你的重點是什麼?因爲你的妄心在作祟,掩蓋你的真心;你只要止息這個妄,清淨的心就會現前。這個理論聽不懂的舉手。講得很清楚,你只要止息這個妄,清淨的心就現前,所以你說佛法有抽象嗎?它不抽象,你們不要學太抽象的東西。

  六祖這句話,在無相頌裏面,就講得很清楚,假設你們明白了這句話,也認同這句話,接着你會怎麼樣?接着,你可能會有一個想法,可能想要去把它止息,對還是不對?如果,你故意去把它止息,能止息得了嗎?一定止息不了。就像你拍球一樣,越拍它,它反彈力就越大;你越想止息它,它就越妄動。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講,我說二乘人以對治的說法,反而是比較困難。也就是他用一個方法,想要去止息它,這個叫做二乘人的知見。比如說,我專注在我的呼吸,要去止息我的妄想;或是說我專注在一句佛號,要去止息那個妄想,就是二乘人的修行。如果,你要用方法去止息它,你可以止息看看。你可以跟它拼拼看,看什麼時候,你才可以拼贏它。萬一讓你止息,你也不用高興;因爲,那個叫做伏,你只是暫時把它伏住、壓住,若石頭搬開,它又起來。不然,你就把石頭壓着,它就從旁邊長出來,這個叫做伏煩惱,不叫做斷煩惱,你只是把它伏住。

  像我們這班的同學,我很少跟你們講去修定,爲什麼很少這樣說呢?修定沒有錯,那是二乘人的修法。這個妄止息,原則上是要讓你心甘情願止息。如果說,你的心沒有甘願止息,是你用方法來給它止息,其實你的修行當中是會很苦的。因爲,你的內心世界,一直跟它抗衡,這就是我們常所講的,理智跟慾望在拉扯。如何心甘情願,這個概念很重要。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心甘情願,你孝順父母,可不可以,用對治法孝順父母?不是不行,比如說,父母要去哪邊玩,我懶得載他出去,就跟他講我沒空。但是,我心想這樣怕被人家說不孝;因為怕被人家說不孝,所以內在雖然不是很高興、很心甘情願,還是載他們去玩。有沒有載父母親去玩?事實上是有,但不是出於自己的心甘情願,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知道。但跟另外一個人說,我心甘情願孝順父母,載父母親去玩,我不是怕別人說不孝順,所以我才要載他去玩,或是才會無條件,載父母親去到處看病。我們這樣的心,是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心,你們每個人都有。我所講的不是只有修行才心甘情願,講世間法也是一樣,假設你不心甘情願,其實你的內心是不會平靜的。簡單這麼講,你不可能心安理得,你也不可能過得很充實,你知、我知、大家知。那麼一樣的概念,你修行也是要這樣,你心甘情願止息妄想,而不是透過方法讓它止息妄想,有可能嗎?有可能心甘情願止息妄想嗎?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讓你心甘情願,有的東西我們的心願意,套一句話甘願死心。比如說,同學喜歡一個女孩子,當這個女孩子,還沒有男朋友之前,同學有沒有希望?他有希望,所以他有可能死心嗎?他不可能死心。但是,當這個女孩子已經有男朋友了,有的人就會死心,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不死心。以前,她沒有男朋友,我當然有希望,怎麼有可能死心;她現在有男朋友了,我不見得會死心,只要還沒結婚,我就有希望,這個叫做公平競爭。好,當這個女孩子嫁人之後,同學是不是一定死心?他還不一定會死心,就有這樣的人。心儀的女孩子嫁人了,還不死心,到後來又把她娶回來,是誰我就不用講了。這個人真是意志很堅定,連她嫁人,他還不死心;到最後,那個人真的離婚,又嫁給他。若是以這個精神來修行,早就開悟了。我們來說讓他徹底死心,可能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那個人要死給他看,這樣對不對?那個人死,對那個人任何的想法,就止息了。因爲她死了,不是我不愛她,也不是我放棄她,而是因爲她死了。

  你知道,我爲什麼做出這樣的譬喻嗎?妄心是什麼?換個名詞,妄心涵蓋的範圍,是涵蓋一切,用一個比較狹隘的概念,就是「慾望」。慾望比較廣,還是妄心?妄心比慾望更廣。舉個例子,光是一個慾望,你能斷嗎?光是一個慾望,你就沒辦法動了,何況談整體的妄心,你說怎麼斷?如果要把這個心止息,憑什麼?在我們佛法裏面憑兩個字,叫做「般若」。所以文殊菩薩拿劍,那個叫做般若劍。憑般若,才能夠斷你的煩惱,才能夠破你的無明 ,才能夠止息你的妄想。當我們在談頓教很偏重般若,就是說你要有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盲修瞎練,一直跟它拼、一直埋頭苦幹,然後一直壓抑它、打壓它,希望它能夠止息;你沒有智慧,它不可能止息。你有想過什麼東西,可以讓你止息嗎?「瞭解真理、瞭解實相」。對,沒有錯。你聽了二十年了,都還沒止息,讓我挫折感實在是太重了。你們自己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平常在家裏面修行,或是學佛這麼久,這個就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我應該止息它」,但是怎麼樣才能夠去止息它呢?沒有錯,這裏講「此道天真,本來無名」,若你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何能止息。

  這個妄是什麼?這個妄,就是妄想,就是「你在想什麼?」比如說,你想要幸福,有幸福那個東西嗎?你想要你快樂,有快樂那個東西嗎?你想要開悟,有開悟那個東西嗎?你想要成佛,有成佛那個東西嗎?你要好好地想,我爲什麼都要叫你好好地想,你們剛才想半個小時了,你們剛才打坐,有沒有想半個小時?想什麼?你要聽懂我講的話,不管你剛才是在打瞌睡,還是流口水,還是什麼都沒有想。我告訴你,你就是在想,只是你不知道「你在想」而已。你剛才半個小時,都在想,我講這句話很客氣,爲什麼?我應該這麼講,你二十四小時,都在想,有沒有人停止一分鐘不想的,沒有。二十四小時,你都在想,你看到嗎?我告訴你,你不見得看到,如果你看到,你二十四小時都在想,其實你已經跟一般人不一樣了,已經不是一般人。

  你們應該去學習看到,你二十四小時都在打妄想,這個東西不需要爭辯,而是你自己去證明「我二十四小時都在妄想,從來沒有止息過」,你要去證明。怎麼證明呢?很簡單,現在叫全班的同學都不想,就像我們所講的「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事實上,我們這一班,沒有人有辦法若無想,我有說錯嗎?無想的意思,那個也不是真正都沒有想,只要是你沒有大徹大悟,你一定有想,只是那個想,你沒有辦法察覺。那個叫做細想,很微細,細到你沒辦法察覺;我們一般能夠察覺的想,那個叫做粗想。

  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想,怎麼證明?很簡單,你回去只要眼睛閉着靜坐,不管半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或是十五分鐘,很老實地看自己,時時刻刻都在想,承不承認?你可以很直接看到你的心,從你閉着眼就開始想,你在想什麼?有時候是有意識的想,有時候是無意識的想,有時候是有主題的想,有時候是沒有主題的想,有時候是單想一件事情,有時候是想很多事情,有時候一件事情想到一半又分叉了,你一輩子是不是都是那樣。這樣有沒有在想,大家都在想,不知道在想什麼,只是想、想、想,不知道在想什麼,這個問題不解決,你看看怎麼開悟?爲什麼說要叫你眼睛閉着,因爲眼睛閉着,你很容易看到自己在想。好,接着眼睛張開,你打坐只有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因爲你沒有辦法坐整天,所以當你眼睛張開的時候,有沒有在想?你真的不要誤會,你會胡思亂想,原則上跟眼睛閉起來,跟張開有沒有關係?其實是沒有關係,你不要以爲眼睛張開,就不胡思亂想了。眼睛張開,因爲你的心都看到了外面,你的注意力都擺在外面,你沒有察覺「你在妄想」,只是這樣子而已。

  事實上,眼睛閉着,你很容易看到自己在妄想;眼睛張開,因爲你在看外境,比較不容易察覺在妄想。事實上,你就是在妄想,只是你平常沒有訓練,所以你沒有看到你在妄想。這樣已經可以證明一件事情,什麼事情?眼睛閉着的時候,在妄想;眼睛張開的時候,當然也是在妄想。代表我白天都在想,那晚上有沒有打妄想?晚上就不用講了,白天你知道妄想,白天你一直注意到一個問題,妄想一定是屬於我的精神狀態,它可以創造物質現象嗎?你在白天可能沒有感覺,但是你現在注意看,晚上在睡覺,爲什麼在做夢?晚上那個想,有沒有比白天更具體?其實是比白天更具體,你晚上的夢境,只屬於精神狀態嗎?還是有創造物質現象?做夢有沒有物質現象?你有沒有夢到山河大地?比如說,你夢到你在爬山。你事實上,在夢中就看到一座山,請問一下,那座山是不是我創造的?是啊!那一座山事實上是,我所創造出來的。然後,在爬山的過程當中,爬了很久很累,你也有精神的現象,如果你爬山,爬到最後,爬到迷路,你也會恐懼;所以你夢中不但創造了精神現象,你也創造物質現象。難道白天沒有嗎?只是你沒有察覺,你現在可以看得到了,你現在可以承認,你白天、晚上二十四小時,都在打妄想嗎?你沒有辦法完全看到,現在要學習看到。

  現在跟你講說,怎麼二十四小時看到妄想,用「妄想」比較好懂,我用「夢」一般人比較難懂,可以證明你在打妄想。有時候講妄想,有時候講夢,有時候講如夢幻泡影,有時候講無常苦空無我,有時候講一切法畢竟空寂,有時候講一切法不可得,有時候講如鏡中花水中月,有時候講如化城,有時候講變魔術,你知道佛經在講什麼嗎?你看那麼多佛經,你知道佛經在講什麼嗎?東講西講就是要你死心,你甘願了沒有?那些佛經爲什麼這樣描述,你還不死心,你還要再繼續想。你在想一個,你永遠得不到的東西,這樣你會死心嗎?一個你永遠得不到的東西,那個東西,叫做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畢竟空寂。所以我說你在想一個,你永遠得不到的東西。

  大珠和尚在《頓悟入道要門》,講一句話,他解釋說「什麼叫做頓、什麼叫做悟」,他的悟是「悟無所得」,他的頓是「頓除萬念」。大珠和尚的頓悟這兩個字,他是這樣解釋,他開宗明義就跟你講明了,你要悟什麼?你可以體悟無所得嗎?他徹徹底底地告訴你,一切法畢竟空寂-無所得。這樣你到底,還要再想什麼?你要悟,不是說你不悟,傻傻地修,不是這個樣子。你要怎麼修?你就是要悟到它的真相,心甘情願止息了,有比這個更輕鬆的嗎?需要你這麼拼命嗎?你不要一直提出一個反駁,什麼反駁?「哪有可能不妄想?」你不要一直提出這個理論來反駁,現在不是有沒有可能止息妄想,是你明不明白,悟不悟而已。佛經裏面常用一個譬喻,什麼譬喻?石女,是什麼意思?石女可以生小孩子嗎?你現在的妄想,就一天到晚在想說石女生小孩,一輩子都在想一個不可能的事情,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一直想。如果它是真實的,我不會違反人性叫你不要想,但是問題是,你追也追不到,求也求不到,得也得不到,你都不知道,就在這個當下,讓自己的妄心止息、死心。「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妄心死了,法身就現前。你們去打禪七、打佛七,它打的意思,就是把妄心打死。

  談到這裏有沒有問題?有問題可以問。「師父,請問一切都是妄,但是因果不是妄?」有因必有果,因不可得,果不可得;果報現前,果報亦不可得。你罵我、我打你,可得嗎?你罵我,可得嗎?你得到果報。我打你,可得嗎?因果會現前,但是它不可得。開悟的人受不受報?受報,他的受報,但內在完全不執着。不可得,是什麼意思?不是沒有,不是真實存在,只是跟他講實相,一切法畢竟空寂。有時候,你們不要混在一起,不要我講這個概念,然後你又提出那個概念。不是跟你講說「色即是空」嗎?你們悟到不可得,不是「空即是色」嗎?你們不要動不動就把它拆開,我們很容易這種模式,你們不要把它拆開,不要這樣拆開。妄想不可得跟吃飯有關係,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

  你應該問我比較具體的東西,什麼具體的東西?「那一切都是妄想,如果沒有想,怎麼活?」你就要問這樣的問題,沒有妄想是等於沒有想嗎?答案是:「不是的。」我是說沒有妄想,沒有妄想不是等於石頭,就像《壇經》所講的,無念不是沒有念,你們不要常常自起煩惱。我就告訴你,你的想法是不可得的,就在你的想法都不可得的時候,你的妄想才能止息;當你的妄想止息之後,才能夠以清淨心來過生活,才能夠以清淨心來過人生。後面的東西,其實你也不用擔心,妄想止息之後,有沒有想?如果你是一個老實的人,你根本不用問我這個問題,你知道爲什麼嗎?當你妄想止息的時候,你自然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爲你還沒到達這個境界,所以你在猜說「妄想止息是什麼情形」。

  現在問題是什麼?「怎麼開悟有疑,開悟之後也有疑,現在存疑悟不悟?」「開悟之後,是個什麼境界?」開悟之後,我就知道,這不用問。止息妄想之後,是什麼境界?當你止息了,就知道,不要再問了,有問題嗎?「請問師父,要有智慧才能夠止息妄想,那怎麼樣才會有智慧?」我剛才上課到底是在說什麼?大家的心實在是太不可思議,我明明才告訴你,你怎麼去止息,你現在又問我說「如何止息」?我每節課都跟你講,你每節課都在問我,我每節課都在告訴你,到底是我不會講,還是你不會聽?我真的是很納悶。你們有沒有發覺,你們一直問重複的問題,這叫做妄想。我還是回答你,因爲我現在講的每句話,都是要回答你這個問題。

  這裏講本來沒有名,道本天真,這叫做實相,這叫真相,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包含自己、包含一切萬物,它的實相是一致的,它的實相沒有不一樣,只是現象有所不同,實相是一致的。這裏面講實相—無相,這個大家常聽。《壇經》裏面也這麼講「無青黃赤白,無方圓大小」,這叫做無相,這叫做無形無相。但是談到這裏,怕很多人會誤會,會誤會什麼?實相就是沒有相。你現在要悟到你的實相,實相就是沒有你,這樣要怎麼開悟?實相無相,我現在悟到實相,我明明就是一個相,它說無相,我要怎麼開悟?我要躲起來啊!有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離開這個現象,你要到哪裏去找實相?離開了「我」,怎麼去證悟無我?離開了五蘊,怎麼去照見五蘊皆空?所以實相無相,但是不可以離開相,注意聽!但不可以離開相,不可以只聽一邊,那悟不了道。

  《金剛經》有一段話,世尊問須菩提說:「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須菩提說:「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其實,須菩提講這句話,對一半,注意聽!須菩提的意思是「不可以身相」,就是說「佛啊!你的色身並不是法身。」佛的報身、化身,就是我們稱的色身。須菩提說:「佛啊!你的報身、化身,不是清淨法身。」須菩提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他只對一半,佛有沒有認同他?佛有這樣認同他,佛這麼認同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講什麼?他說:「沒有錯!須菩提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佛只講到這裏而已嗎?沒有。佛再補下去,注意聽!佛後面講那句話「若見諸相」,不可以離開現象,「若見諸相非相」 才「即見如來」,所以不可以離開相。照見不可以說照見空,要說照見五蘊皆空,什麼照見空!沒有相,談什麼空?沒有緣起,談什麼性空?所以有人在讀《金剛經》這一段,沒有聯想到這一句,他以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樣就結束了,這樣就誤會了。雖然色身不是法身,但是要證法身,不可以離開色身,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這裏面所講的無相,不可以只停留在無相的概念,有一句話這麼講「無相無不相」,一般都是用哪裏?只用在體跟用的意思,只用在無相是真空,真空生妙用,這句話常常是只停留在體跟用的解釋。但《金剛經》那句話原則上是在講「法身雖然非色身」,但是要證法身,不可以離開色身,離開色身也沒什麼法身可談,這個才叫徹徹底底見實相,這個才是真正的實相的意思。

  實相是無形無相,它本來有沒有名?它本來沒有任何的名。那問你一個問題「你在想什麼」?「師父,我想要幸福啊!」幸福是不是名?實相有沒有名?實相沒有這個名,「師父,我學佛就想開悟啊!」開悟是不是個名?實相也沒有這個名。「師父,我想度衆生。」衆生也是名。「師父,我想成佛。」佛也是名。你的想法是不是一個名?你的想法也是個名。實相,一塵不染,這些假名都不是實相,你只要講得出來的東西,它完全都不是實相。所以實相沒有名,徹徹底底的沒有名,你的那些名,只對迷的衆生,產生很大的干擾;但對悟的人,卻有很大的作用。實相無形無相,亦無任何名稱,這是實相本來的樣子,所以它是學來的嗎?它完全不是學來的,那麼爲什麼,我們現在沒有活在這種狀態?因爲我們無明,什麼叫做無明呢?

  請各位再看清楚,我劃這個圓圈,用這個圓圈來跟你表示,這個圓圈本來就叫做實相,這個圓圈本來就叫做清淨的心。我講實相,講清淨的心,是真實意還是方便說?還是方便說?我說這個叫做清淨心,還是方便跟你說,這叫做清淨心。因爲沒有假名,沒有辦法說法,人類沒辦法溝通,所以不得已佛權巧立很多的假名。我現在要開始立假名了,這個叫做清淨心,這叫做假名,假名安立,這叫做清淨的心。無明從哪裏來?你說從哪裏來,就是有問題,因爲無明本來就不是真實,既然不是真實,說從哪裏來就有問題。

  佛法一直講無始,無始是什麼意思?無始不是古早,無始就是沒有一個開始,爲什麼沒有一個開始?因爲它不是真的,所以無終,也沒有一個叫做結束的東西。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因爲它不是真實的,所以哪有一個叫做開始?哪有一個叫做結束的東西?都沒有。衆生因爲一念無明,起了念頭,那個一念無明一產生,糟糕了!這一念無明,還沒起來之前,叫做清淨心;這個一念無明一起,這個心就叫做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不是假名?假名安立的,一念無明還沒起,叫做清淨心;一念無明起,把它安個假名,叫做阿賴耶識。這個本來叫做如來藏,又安一個假名,叫做如來藏。如來藏是什麼意思?亦可以念作如來藏,意思就是這個如來、這個清淨心被埋藏了,被一念無明蓋住了,埋藏了,所以叫做如來藏。如來藏,就像這個寶藏被一念無明掩蓋住了,所以叫做如來藏。現在安幾個假名?安三個假名。

  我問你阿賴耶識、清淨心、如來藏,這三個,一樣還是不一樣?有三顆心嗎?還是只有那一顆心,只是因爲那個一顆心的關係,產生一念無明,然後替它安這麼多假名。我罵你叫做沒有修養,我讚美你叫做有修養,有修養沒有修養,還不是我這個人,只是因爲這件事情,安個假名給我,這樣對不對?你有沒有常常安假名給我?我們有沒有給人家貼標籤,貼標籤就是假名,亂給人家扣帽子,佛法你要這樣學,你不要讀死書,研究到最後,不知道研究什麼,亂掉了。就是因爲某些狀態,所以安立各種假名,所以佛法裏面才有三系,比如說這個叫做阿賴耶識,這個叫做如來藏,這個叫做般若,然後你就以爲這三個都不一樣。沒有依止這個心,談什麼法?有什麼法可談,然後大家研究到最後,各說各話,還不是因爲這個心,安立各種假名、各種法,只是這樣子而已。

  因爲一念無明,所以讓你產生見,這叫見分跟相分,這個見分就是精神作用,這個相分就是物質作用。見分產生了識,相分產生了色,這不是五蘊嗎?五蘊是你變的,看到了嗎?物質現象也是你變的,精神現象也是你變的,這個變異出來的五蘊就是你自己。你現在注意看,這個五蘊就是你自己,我們統稱說「我」,這個五蘊從心,唯心所造,唯識所變,五蘊從心創造五蘊,從五蘊當中,你誤認一個叫做「我」。

  我問你:「我」,一天到晚在想,在想什麼?「師父,我在想我父母、先生、兒子、工作、事業、名、利、權、勢,我要幸福、快樂、成佛、上天堂,我不要下地獄,我要極樂世界。」你在想什麼?我講到這裡,給你掏心掏肺,說你在想什麼!這裏(五蘊)都不成立了,你後面的東西(我)可以成立?簡單這麼講,這個五蘊,都是你從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東西,只要能夠讓你變現出來的東西,就不是真實的,你還看不到?唯心所造,唯識所變,你要真懂。假設我是變魔術的人,所以我變的東西一定不是真實的。你現在注意看!現在不是我變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現在是連那個能變我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心可以得嗎?心不可以得。心所變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一定不可得。所以能變所變,盡是虛妄的,盡是不可以得的。

  「我想!」然後接著,你就問我「人生八萬四千個問題」,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妄想,這樣甘願了沒有?長得比較胖,有要緊嗎?比較醜,有要緊嗎?沒有娶,有要緊嗎?沒有生,有要緊嗎?孩子不聽話,有要緊嗎?孩子真聽話,又怎麼樣?你在打坐,我一直跟你講,你是可以想,你想到最後,你一定會甘願,因為沒有怎麼趣味,再想下去,實在是沒有什麼意思,你是要想什麼?我就不知道,你要想什麼,想到最後,煩惱也不成立。所以我才跟各位講,其實佛法最難懂的就是「唯傳一心」,這種法最難懂,談到最後,就是談心,一切都是心所變現的東西,你在煩惱這些東西。

  一輩子都活在哪裏?有的人,一輩子都活在兩個字-感覺。感覺好就來上課,感覺好就跟你打招呼;只要感覺不好就不來上課,只要感覺不好,他就不理你,一輩子就是活在感覺。感覺是什麼東西?你只看到感覺,其它的你都沒有看到,那個(人生八萬四千個問題)根本是大妄想。你如果要講到最究竟,是很無聊的;最究竟,你根本來跟我泡茶,你也很無聊,不知道怎麼泡?不知道要說什麼?你要跟我談什麼?因為你的問題,都是你的妄想,我說你有什麼問題。從今天開始,察覺自己,不是整天都是妄想,而是你的人生,全部都是妄想。過去不要談啦!從明天開始,看到你二十四小時,都活在妄想當中。你只要清楚看到你活在妄想,你們這樣學,知道嗎?二十四小時都看到「我在妄想!我在妄想!我在妄想!」你只要看到你在妄想,妄想裏面的一些瑣碎感覺,就不太要緊了,那都是你的妄想。你以前不是活在妄想,你以前是活在妄想當中的事情,一天到晚,都在煩惱那些事情。簡單這麼講,你不是煩惱整體的東西,你是煩惱整體裏面的微塵。我現在教你看到,你全部都是妄想,你不要小看這個動作。知道自己在妄想,知道自己在妄想,這叫做「知幻」,境界不太一樣。

  知幻,我知道世間一切如幻,透過妄想證明世間如幻,世間如夢,世間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妄想比那個更具體,爲什麼?因爲我看到了,我真的在妄想,具不具體?很具體。現在已經不是很抽象的概念,你會一直看到你的妄想,你漸漸不會看到你妄想中的事、的小事、小小的事,哦!那有什麼好談!然後,你整天都看到你在打妄想,做早課的時候,也看到自己在打妄想;打坐的時候,也看到自己在打妄想;起來經行的時候,也看到自己在打妄想;去上廁所的時候,也看到自己在打妄想;煮菜的時候,也看到自己在打妄想;翻開佛經,也看到自己在打妄想;把電視打開,看到法師在弘法,也邊看邊打妄想;股票漲停板也打妄想;跌停板也打妄想,你現在開始在親證,原來我活在妄想當中。你不要小看這個動作,這個動作很厲害,你都看到了,我恭喜你,爲什麼?因爲你快開悟了,你知幻。我現在親證知幻,知幻就要即離,即離是刻意的,還是不是刻意的?它不是刻意的,你看到了嗎?所以你的妄想是刻意止息的嗎?不是刻意止息的,完全不是刻意止息的。知幻啊!

  就漸漸離了、淡了、不執着了,這叫做放下。所以知幻即離,你的妄想就止息了。離,如果有時離、有時不離,那還沒開悟,一直到二十四小時都離,恭喜你了,離幻就即覺,當下清淨心就現前。

  我現在講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圓覺經》的頓教法門「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開悟有比這個更快的嗎?你知道,我這幾節課透過包裝,我可以到外面去上七天的課「放下執着工作坊」,可以上七天的課,可以用漸修跟你講六天,頓悟跟你講一天。你一定氣得要死「師父,你第一天就講頓悟就好了,漸修在那邊研究老半天,原則上都是拖戲」,你愛聽,我就講給你聽「講你怎麼放下」。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那麼多經典,其實我很瞭解,他不用那麼多,也不要緊。你愛聽,他就左講右講,一直講,加油添醋,你們就喜歡聽。不然妄想也可以一條一條談,為什麼?喜歡用邏輯思考的人,就是這麼說,我一條一條說給你聽,想到最後,看你想出什麼東西,你一定想不出什麼東西,第一條想完了,想不出什麼東西;第二條想不出什麼東西,有幾條?總共有八萬四千條,想不出什麼東西,甘願了沒有?甘願了,妄想不可得,甘願了那樣子而已。

  「師父,請問一下,你說知幻的話,就瞭解真相。」知幻就不再執着了。如果你在做夢「你家裏面發生事情」,如果你在夢中,你一定會煩惱;但是你知道你在做夢,你家發生任何事情,你會煩惱嗎?所以重點是在夢中解決問題,還是知道在做夢?知道在做夢,所有問題都不用解決;頓教就是跟你說,那是在做夢而已!講老半天,講那麼久,漸修就是夢中怎麼修四聖諦,夢中要怎麼修十二因緣,夢中要怎麼修六波羅蜜,夢中要怎麼從初地一直證到等覺、妙覺、成佛,那叫做夢中事。黃蘗禪師講得很清楚,那是夢中事,你還聽不懂,要怎麼開悟?我講了那麼清楚,如果百分之百承認那是妄想,接下來,後面完全不用談。如果不承認,怎麼修也沒有用。看到自己內心變現的東西,你現在全部看到。有一個哲學家這麼講,知道自己無知,這樣就有智慧;知道你在打妄想,你就快醒了,就這樣子而已!觀世音菩薩有沒有再來找你?她如果有,就是打妄想。因爲無明而產生各種假相,這裏面各種假相衍生出一切法,這一切法包括有爲法、無爲法,統稱叫一切法。

  所以一切的現象,不管是有爲法,還無爲法,都叫一切法,這一切法都是假相,哪一個是真實的?然後在這一切法當中,安立各種假名,安立我們所講的一乘、三乘、五乘;安什麼迷、悟、凡、聖、衆生、佛,都是假名。我管你怎麼安,任你安,佛經要會看,一看就知道他在說什麼。因爲在一個現象當中,去安立各種假名,自己產生所有的假想,這就是衆生。所以當你只要一念無明,接下來,就是這樣的人生;如果你能夠看到,請你直接回歸實相,不要在這裏繼續打轉。實相從頭至尾,有沒有學來?外來?不從外來,完全不從外來,只因爲你自己沒有止息。

  爲什麼我這麼喜歡教《六祖壇經》?因爲六祖講的東西簡單易懂,兩三句話講完。但是講一些「淨心在妄中」,大家聽了不爽快,一定要聽一大堆,你才會甘願。然後跟你講「唯心所造,唯識所變」,跟你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跟你講「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跟你講說「心如工畫師」,你們讀佛經讀了,念了老半天,不是都同樣一個意思,這樣會不會讀了,都同樣一個意思。

  作個結論,這一個是真心,因爲迷,我們說它叫妄心,或叫做阿賴耶;因為悟,我們叫它清淨心。這一個清淨心,創造了我們所講的身心世界。這個身心世界都是妄想,身心世界都是不可得的,了不可得,身心世界都是畢竟空寂的。現在你知道,身心世界都是畢竟空寂的,妄心也畢竟空,阿賴耶也畢竟空,這個叫做佛性的東西,它也畢竟空。注意聽!不要它抓着不放,它也畢竟空,這樣才能徹底地大徹大悟,這樣才能夠觀自在菩薩,絲毫一點都不留,沒有任何法。但是,它不是斷滅,因爲它一切待緣起,所以大家一定要懂這個概念。這一節課,有講得比較特殊嗎?每節課都一樣,什麼這節課講得都特殊,我每節課都在講同樣一個東西。

 

閱讀 94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6 一月 2018 11:14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