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01 十二月 2019 15:30

傳心法要講記-205

作者  釋達觀/講述 無念齋/整理

6fec831cc61cab16

  或作一機一境,揚眉動目,只對相當,便道契會也、得證悟禪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無所知。對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歡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懷惆悵。如此心意學禪,有何交涉?任汝會得少許道理,只得個心所法,禪道總沒交涉,所以達磨面壁,都不令人有見處。故云:『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此性縱汝迷時亦不失,悟時亦不得;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縱汝動用造作,豈離虛空?虛空本來無大無小,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絕纖毫的量,是無依倚無粘綴,一道清流是自性,無生法忍何有擬議?真佛無口不解說法;真聽無耳其誰聞乎?珍重!」

  我禮拜五就要去大陸,然後六月三號才回來。所以這次要去二十幾天,要去雲南,要去山西,要去浙江,我們下次上課是六月六號,停二十幾天的課,課是停課啦!但是如果你會修行,你一樣是修你的,對不對?其實課不在聽多,在你是否聽懂。就像我們《傳心法要》好像也快講完了,但是問題是說你真的懂《傳心法要》嗎?黃蘗禪師要告訴你的道理啦。你什麼時候懂這個道理,你什麼時候安心。但是如果你不懂這種道理,我們的內心都是不容易定下來,真是不容易定下來。

  「或作一機一境,揚眉動目,只對相當,便道契會也、得證悟禪理也;」我們接下來要講這一段,你說深很深,說實在的,現在接下來要講這一段,說實在是很深。爲什麼說很深呢?這裏面講的「一機一境」,就好像說你看到一個現象,比如說你看到花開花謝,然後你有所領悟,這個叫做「一機一境」,看到一個現象然後有所領悟。

  什麼叫做「揚眉動目」呢?像禪宗的公案你常常會看到,對不對?比如說,你知道什麼叫「道」嗎?你看看我的眼睛眉毛,知道嗎?看到了嗎?這樣你縱使有所體悟,好像也還不透徹啦!這叫做「揚眉動目」。但是我們看很多的公案,這樣就了不起了。

  第三句「祇對相當」,就是說你請教禪師,然後禪師跟你對話,你就好像有所領悟,這個叫做「祇對相當」。來對話一下,你今天來上課有洗澡嗎?不用回答啦!澡怎麼洗都洗不乾淨啦,這叫做「祇對相當」啦!但是問題他都沒辦法跟我相當,他跟我對話都不相當,了解嗎?沒有辦法知道我想要講什麼,對不對?比如說,你現在這樣好不好?你現在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知道嗎?知道。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什麼叫事情不要看得太什麼?是誰教你的?事情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誰說做事情不要看得太什麼,對不對?

  像這三個以禪宗的公案來講,這三個就是說你針對一個現象、一個動作或是說一句話,好像彼此之間然後就會有所領悟。你認爲說「啊!這樣!」「便道」,就是自己說好像我已經契會,就是我已經領悟了,或是說自認我自己已經證道了。黃蘗禪師說,這樣都是不對的。注意聽哦!黃蘗禪師說這樣都還不入道!爲什麼這樣都還不入道,為什麼呢?

  因爲以上所談的都離不開現象,對不對?不管你遇到什麼境界,不管你聽到什麼話,不管你講什麼話,因爲真相是離開語言、離開文字、離開自己的腦袋,這是真相。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所以你不可以「以色見如來」。如果你是這樣,就是人行邪道。真理是什麼?真理是沒辦法說的!無生、無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傳法偈說「今付無法」,真理是無生,無生是什麼意思?從來沒有一法生,所以從來沒有一法滅。

  我請教各位一個問題,天下太平是什麼境界?說說看。你認爲天下太平是什麼樣的榮景?天下太平是元宵節提燈籠,然後端午節划龍舟,然後國慶日放煙火,這是不是天下太平的現象,是還是不是?不是。那天下太平應該是什麼現象?天下太平是這個現象(無事)!天底下都沒有事,謂之天下太平。不是放煙火,不是辦活動,不是逛夜市,也不是營造古鎮。爲什麼要辦那麼多活動?因爲想東想西,變鬼變怪,辦活動的人心也不靜,對不對?被活動吸引的人心也不靜,此有故彼有。就是因爲有你們這樣的消費者,所以才有我這樣的廠商。就是因爲有你們這樣的人民,所以才會有我這樣的總統,知道嗎?所以烏龜笑鱉比沒尾巴,半斤八兩啦!都是不安分守己的人,知道嗎?大家都不安分守己。如果天下太平,你們需要來聽《傳心法要》嗎?需不需要啦!應該就不需要了嘛!你們來這邊幹什麼?不是太平盛世嗎?所以從此雞犬不相往來。你能夠體會到無事的境界嗎?

  因爲衆生有一切心,因爲衆生心不太平哪!所以世尊才要講那麼多法啊!知道嗎?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懂這句話嗎?太平是不是將軍打下來的江山,但是不許將軍見太平。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可以停留在這樣的心啦!這樣了解嗎?連那個清淨的境界的心都不可以執著啦!所以叫做「不許將軍見太平」啦!你們要從這個概念,你馬上去思惟這個法義,不然你是很難明白什麼叫做無生?我們不會去想無生,我們也不會去想無法,我們也不會去想無事,我們只會想無聊。我有說錯嗎?很無聊呢!就是無聊所以才要開夜店啊!就是無聊所以才要逛夜市啊!就是因為無聊,睡不著啊!所以才要當夜貓子啦!我有說錯嗎?你的心就是安不下來啊。我有說錯嗎?有沒有?是嘛!對啊。

  我們一直不能夠體悟「無」啊!那你一直不能夠體悟「無」。然後你的心就蠢蠢欲動,你蠢蠢欲動,你就會想要無事變成有事啊!所以「無事」比「好事」更好。因爲那個「好事」還是事,而且那個好事常常還會引發各種問題,甚至會引發各種的煩惱。所以我們的內心爲什麼不能安住?你爲什麼沒有辦法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好聽是說你想要做事,其實你不是想要做事,而是因爲你按耐不住,所以你真正想要去做事嗎?你不是真正想要去做事,你一直以爲你想要去做事,那是因爲你自己靜不下來。所以你透過做事,其實來滿足自己內在的空虛,透過做事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透過做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透過做事然後你才會覺得,我活著才會有意義!

  你說「師父,那我們都不要做事嗎?」不是這個意思,你又誤會了。爲什麼說你又誤會了?一個智慧的人,就都懂得「隨」,隨什麼?隨兩個字,因跟緣。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字。有道則現,無道則隱,你說做不做?其實他都是針對時機,他根據當時的因緣來,當做則做,不當做則不要做。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那還得了,那你的境界一定是蠻高的!但是,我們一直沒有辦法拉回來。

  我們現在談的後面這些東西,都是一些現象的變化。但是這些現象的變化,它不管怎麼變,它終歸無常。不管你做什麼事啦!它終歸無常,繞了一圈,就像繞了一圈。就像繞了一圈,什麼叫繞了一圈?沒有錢,賺錢哪。錢賺了呢?當然要花啊!不然賺那麼多錢幹什麼?賺錢,然後花錢哪!錢花完之後,再賺哪!賺了之後,再花啊!然後,你想幹嘛?沒有啊!我也不知道我想幹嘛?我也不知道啊!反正就是不知道想幹嘛就對了!沒有孩子,生一個啊。沒有孩子,生一個嘛。生一個就養一個嘛,養一個就教一個啦!到最後呢?養一個就教一個,到最後呢?沒有啊!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啊?就教一個啊!到最後呢?兩個都死了,知道嗎?就是「教」的跟「被教」的兩個人都死翹翹了。

  從現象界的角度,你看起來會覺得人類實在是有夠無聊的,從現象界的角度人類真是很無聊。但是他沒有做,但是他沒有繞一圈,人類不能夠留下兩個字,你知道哪兩個字嗎?文明。繞一圈就有一圈的文明,繞兩圈就有兩圈的文明,繞三圈就有三圈的文明。文明,但是我已經講過,真的是文明還是無明,還不知道呢?譬如說啦!(問同學)你今天做了什麼事?...然後呢?然後呢?同學回答的這些現象一直繞,但是你悟到一個什麼道理呢?真的有一個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四點鐘、五點鐘、六點鐘、七點鐘,一直到十二點,真的有嗎?還是人類彼此之間的概念,產生了時間相對的概念,空間相對的概念。真的有嗎?現在七點在哪裡?假設七點答不出來,就代表六點你也答不出來,就代表說十二點你都答不出來,那你悟到什麼?你悟到什麼?那麼一樣的概念嘛!十歲的你、二十歲的你、三十歲的你,一直到八十歲的你,他在哪裏呢?

  我在談這個概念,請你要很仔細去思考。你到底是爲什麼在執著,你到底是爲什麼在痛苦,你到底是爲什麼在忙,你到底是爲什麼在憂悲苦惱,你到底是爲什麼,你想過嗎?你是爲那個時鐘嗎?不是。你是爲一個月三十天的哪一天嗎?不是。你是爲一甲子六十年當中的哪一年嗎?好像也不是。那你是爲自己呢?還是爲他呢?你到底是爲什麼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你能夠深思熟慮地去想嗎?我現在所講的就是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你想過嗎?這些的現象在你的錯覺當中,你覺得好像有一個東西可以「得到」跟「失去」,好像有一個東西可以「擁有」跟「放掉」,好像有一個東西可以「永恆存在」,跟「剎那消失」的東西,你一直有這個錯覺。但是這個錯覺哪裡來?我這麼說,這個錯覺從哪裡來?「無明」這個來。

  注意看,我們現在講一個題目叫做「我的一生」,這個題目可以吧。「我的一生」好不好,「我的一生」是什麼東西?說說看「我的一生」是什麼東西?「我的一生」是什麼東西?我偷偷跟各位講啦,我十天之後要去講生涯規劃啦!但是我不敢講這個議題,知道嗎?我講這個議題就毀了!生涯規劃是什麼東西啦?我的一生以外這一圈就叫做生涯規劃,但是我現在問你「我的一生」,「我的一生」是什麼東西嘛?我的一生是因果嗎?是事跡嗎?當然你要講事跡可以啦,當你往生那一天,我再幫你念你的事跡。這樣同學知道嗎?陳公,...。

  (同學)你還沒回答,很難回答嗎?那你也生老病死,我也生老病死,所以你的人生幹嘛這麼鬱卒?你也生老病死,我也生老病死啊!所以何不瀟灑過一生呢?來,那(另一位同學)你的人生是什麼啦?這個「我的一生」到底是什麼?你看,人家跟你講如夢幻泡影!這樣你知道你在忙什麼了嗎?你能告訴我嗎?你講如夢幻泡影講的那麼爽快,講完你怎麼操心一輩子?你這一輩子都在幹嘛!我可以告訴你,你確實有看到你的一生,還有別人也確實可以看到你的一生,但是這兩個人都是傻瓜,爲什麼?因爲這兩個人,從來都沒有辦法認識他自己。他可以爲自己寫一部自傳《我的一生》,但是他是什麼鬼東西?他永遠不知道他是什麼鬼東西。他永遠不懂「我」這個是什麼東西!這個就是我們很無奈,很悲哀的地方。

  你現在所看到的,你現在所談的,你現在所回想的都是這個事情啦,你就是沒有辦法談它(我)啦!這個東西(我)你就談不出來啦,學佛只要這個東西談不出來,你就是白學了啦。我就很坦白跟你講,你就是白學啦,你跟沒有學的都一樣。因爲沒有學的他都是談這一圈,有學的都是談這一圈。但是這個(我)談不出來!剛才同學說得很好,你說這一圈是什麼?他說這一圈叫做夢幻泡影。

  所以這一生是什麼?是故此生是什麼生?無生。從來沒有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虛晃一生就死了,從來沒有。所以你現在看到的就是「我的」,就是叫做「我所」。你現在看到的就是我的心生出來的!你這一生都是你心生出來的,心生種種法生。注意聽,心生所以種種的法生。所以你現在所談的,你現在談的都是你心中創造出來的,都是你想的,所以你才去做的。所以你才得到了各種的因緣果報,你得到產生各種憂悲苦惱。世間人跟你講成敗興衰,這個都不是本來面目,本來面目不是這種狀態,它只是心生的法。那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面目是無生,無生啦!是故無生。這個概念深不深?有沒有哪裏聽不懂的?

  我這麼說好了,我們說兩種人,一種人就是想留下東西,對不對?他這一輩子一定要留下東西,一種人就想留下東西;另外一種人什麼都沒有留下。一個有留下,一個沒有留下,一個有留,一個沒有留。那麼請問你(同學),一個有留,一個沒有留。比如說,這個人他留下了什麼?這個人什麼都沒有留下來。我現在請教你,這兩個人哪一個有留下東西,哪一個沒有?都沒有。你現在還有煩惱嗎?想留下來的人他也苦,什麼都沒有留下來的人,他也覺得人生很遺憾,這樣知道嗎?一個很遺憾,一個爲了要去留下很多的東西,所以他也不好過啦!這樣對不對?

  那一天,我聽一個同學這樣告訴我,她這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爲她女兒留下一幢房子,我聽到實在是,這是要說偉大的母親,還是傻乎乎?這什麼邏輯?我就問她說,你要爲你的女兒留下一幢房子?這一幢房子多少價值,她說這一幢房子至少要一千萬。我說你現在還有多少錢?她說我做到死差不多賺一千而已。我說,真是的,這是哪一本書教你的,孔子也沒這樣教,老子也沒這樣教,釋迦牟尼佛也沒這樣教,到底是哪一本書教你的?你會覺得說,你是要罵她呢,還是說,唉呀!真的是,母親節快到了,實在是太偉大了!不知道怎麼跟她說,對不對?

  比如說啦,以後我要死了,(同學)你會說師父你留下什麼嗎?你知道爲什麼你不會問嗎?因爲不知道誰比較早死?我們都一直活在這一種狀態,所以你很難理解,然後你真的很難明白什麼叫無生的概念,你真的很難懂!因爲你所明白的都是生出來的東西,每一件東西都是生的,都是生出來的東西啦。你很難明白無生的道理。但是你今天要開悟,你就是要悟到無生法忍,你才能開悟,知道嗎?不然你怎麼悟?

  如果他自己說他有留下東西,那他就累了,這樣知道嗎?你了解嗎?人家孔子一生都講說述而不作,人家老子騎了那一頭牛之後,哪知道版權被你們盜版。老子他本身也沒有留下《道德經》哪,他就走了,是你們把人家留下來的啊!這樣對不對?是啊。釋迦牟尼佛活著的時候,他也沒留下經典哪。都是我們後人把他留下來的,跟你自己要留下來的內心的那種妄想執著,那是不太一樣的,對不對?跟你想要留下來的妄想執著,是不一樣的!

  你可以去領悟到說,一個人他爲什麼有辦法「萬緣放下」,他爲什麼有辦法萬緣放下?他沒有悟到一個很深的道理,他根本放不下。但是萬緣放下他又懂得「隨緣提起」哦!你會嗎?他懂得隨緣提起哦!但是,不管他放下,不管他提起,他還是知道,他始終還是知道「無生」!他始終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無生」,就像我那天所講的那個概念一樣。比如說,小樹、大樹、神木,他始終知道它是無生,但是他這三棵樹,他該澆水的時候,他都會去澆水;該剪枝的時候,他都會剪枝;該施肥的時候,他都懂得施肥,但是他始終知道它的本來面目就是無生,他始終知道。你說這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你說他有慾望也不對,你說他不重視,好像他也確實在做,對不對?你能夠體悟到這樣的概念嗎?

  什麼叫「有生」,有生就是有期待啦!有生就是有想法啦!有生就是希望有成果啦!有生就是一種未來心啦!他希望得到什麼啦!只要是有生,你的心靜不下來,那麼,你的心到底是什麼心?你是認真的心,還是善良的心?你不要被你的心騙,你是認真的心,還是善良的心,還是積極的心,還是根本叫做狂心?這個心發狂,什麼叫發狂?就是說他沒辦法止息下來。就像一個人瘋掉,他到處跑,亂跑、亂叫、亂哭、亂喊,他就靜不下來,這叫做狂心。所以你現在做某些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心?

  《金剛經》一開始講說發菩提心,那個發心就是著相發心,對還是不對?注意聽,《金剛經》一開始,「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個發心一定是著相發心,他不是無心發心,他是著相發心!爲什麼《金剛經》後面還要講說,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該離相發心!所以我們現在的心都是一種狂心。你內在有沒有狂心?有。你內在有很多的狂心。我講一個簡單的概念,你內在有沒有想要表現什麼?你的內在有沒有想要躲避什麼?也有啊!那個心想要表現什麼?那個心想要躲避什麼?那個心就是沒辦法平,你的心就是沒辦法平常心。你不是想要往外,你就是往裏面縮,你就是這種狀態,你很少有辦法去平常心。

  你會說「師父,你可以證明給我看,什麼叫做無生嗎?」我剛才已經證明很多概念給你看了,你都還看不出來嗎?若是真有一個東西,那麼剛才的七點在哪裡?若是真的有一個東西,那個東西現在在哪裡?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啦。(師父彈指)好不好聽,好不好聽啦?(同學答)什麼過了捏鼻子?你怎麼講那麼深的公案,我怎麼聽不懂?比如說(彈指)這個聲音,然後有人跟你講說「唉呀!很好聽。」師父(一直彈指...),很好聽,他就會,師父,很好聽,扭到了,很好聽,很好聽,死去了,累死了,一生過去了!但是到底是發生什麼鬼東西啦。從剛才到現在發生什麼事,發生什麼事啦?這兩個都變鬼,變怪啦!不知道在搞什麼?看不懂。我也看不懂,對不對?我就愛現,他就無聊,就鼓掌,結果這樣忙一輩子幹什麼?真是如此啦,對不對?這樣的道理能明白嗎?

  我講個最簡單的概念給你聽。比如說,我很生氣,你一定會問說,你爲什麼生氣?我一定會講前因後果給你聽,這樣對不對?一樣的道理,(同學)你從哪裡來?爸爸媽媽來,萬一你以後生孩子,你的孩子從哪裡來?從我來。前因後果,你注意聽只要是現象界的東西,你都有辦法講出前因後果,我有說錯嗎?我有沒有說錯?我現在舉個例子,森羅萬象是不是在虛空中,對不對?所以你都可以講出它怎麼來。但是你可以講出虛空怎麼來嗎?你體悟到嗎?你沒辦法講虛空裏面有森羅萬象,但是你一定沒辦法講出虛空怎麼來?因爲虛空從來都沒有來!

  你現在講的就是「我所」,你現在講的就是「心所」,你現在就是沒有辦法講這個(心)、這個(我),你就是講不出所以然,所以你現在講的不是它的本來面目,但是你常常會誤認「我所」、「心所」,它是本來,它好像是真實的東西!你常常會這樣誤認,然後你會在哪邊比高下,我告訴你,你會在「我」這個字比高下嗎?(同學)你是不是人,我也是人,我們比高下是比人,還是比我們做什麼事?是不是比我們做什麼事,我們不是比人嘛,對不對?那一樣啊!我有心 ,你也有心啊!那我們是比心嗎?所以你們看到什麼,你們看到的東西都是枝枝葉葉,你們看到的東西都是現象界的東西,但是那個本來面目你就是不能領悟到!所以你迷失在這個現象都是有問題的。

  《金剛經》裏面有談這樣的概念,《金剛經》裏面有談到說「可以以身相見如來嗎?」、「可以具足身相見如來嗎?」、「可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嗎?」這個意思是說什麼?不管你這個身體多麼的莊嚴,再怎麼莊嚴都是如夢幻泡影。你在比什麼?然後你在追逐什麼?你一般都是在追逐這個(身、身具、三十二相)!但是今天佛法的重點是告訴你說,你有見到如來嗎?

  如來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這樣的解釋。這個「如」就是好像,好像有來,答案就出現了,好像有來,實無所來!這樣的解釋最好解釋。你們都是活在什麼?好像,這樣了解嗎?像不像?好像我投胎,好像我死亡,好像我成功,好像我失敗,好像我六道輪迴,好像他成佛了。其實從頭至尾是誰成佛?從頭至尾是誰六道輪迴?從頭至尾是誰?那個人又是誰,是誰嘛?你會了嗎?所以好好參這四個字就好了,「好像有來」,這樣會了嗎?會了嗎?知道嗎?所以以後痛苦的時候,跟自己怎麼講「好像有苦」!所以這個「如」用「好像」解釋,也是很巧妙的解釋,好像。

  我舉個例子,今天跟人家比高下是誰評斷的,你們怎麼不回答?今天跟人家比高下是誰評斷的?我告訴你,假設有一個叫做「高」跟「下」啦,這個是衆人的觀點!你爲什麼要活在這個狀態呢?我內在清清淨淨,這個就叫做「自受用」。我不跟你比高,不跟你比下,你要跟我比高下,我也不反對,但是我自受用,我清清淨淨。這個我不用你們投票表決,知道嗎?我幹嘛需要你們投票表決,我清清淨淨,不需要你們投票表決。但是問題你就是沒辦法活在這種狀態,你就活在這個現象界當中。然後你不知不覺就會參與這個現象,然後你也會被影響。

  以前賣房子很難啓口,以前離婚很難啓口,以前沒有結婚就生小孩很難啓口,對不對?那你現在爲什麼敢講呢?是因爲大家都在說嗎?所以說久了,你就敢說了嘛!以前不敢講,你也是受大家影響,現在敢說你一樣還是受大家影響。因爲大家都在說,所以我說了,好像也不怎麼樣啊!這樣懂我意思嗎?你到底能夠清楚知道你在幹嘛呢?這個清楚知道你在幹嘛?這個如果我細細講,那要講很久呢!

  「夫逢一人不解,便道都無所知。對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歡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懷惆悵。」我們今天把這一段講完,不然就要休息好二十幾天了。有一些人他認爲說他這樣就悟道了,所以接下來黃蘗禪師說,那個以爲悟道的人,當他講給別人聽,別人不知道的時候,他反而會笑別人「你都是不知道啦!你都不知道。」他自己認爲悟道了,然後他講給別人聽,別人也認同他悟道了,所以他心中就很高興。這樣了解嗎?我講我悟道的道理給你聽,然後你也認同說我悟道了,他就很高興。但是很不幸,「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懷惆悵」,這個「惆悵」就是失意的意思。他所悟道的道理,當別人把他反駁了,注意聽,你所悟道的道理被人家反駁了,然後你也沒有辦法去舉證,這個時候就會覺得很失意啦!會還是不會?

  在我教書的過程當中,其中有幾個同學曾經私底下有跑來跟我講說「師父,我已經悟道了。」但是一般往往跟我講說已經悟道的人,幾乎都離開了。我講幾乎都離開是什麼意思?幾乎都出狀況了,這樣了解嗎?幾乎都出狀況了。當他輕易講悟道,其實他都是一種誤解,這樣你了解嗎?其實他真的是誤解,他誤解之後,他的內心世界就好像開始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了。這就是我所講的他就出狀況了。但是如果你跟他破了之後,他當然更是不能接受,他真的是不能接受!

  如果你悟道了,你幹嘛跟人家講悟道?你的心態是需要讓別人跟你證明說「你悟道了」呢,是這樣嗎?還是說你想表達什麼呢?如果你悟道了,人家難道會看不出來嗎?別人難道會看不出來,你跟之前你有沒有超越,人家會不知道嗎?所以,你們在學習的過程,常常會不知不覺有的人會跟你講說「他悟道了」,我相信你有遇過這樣的人,但是一般我們都是聽聽算了啦!有時候反駁他,他一般能接受還是不能接受?其實他的內在絕大部分都是不能接受,若是他一接受之後,他就會很泄氣,他就會一振不起,這樣的人蠻多的。所以黃蘗禪師用這個道理講給你聽,講給你什麼聽?你悟道了,別人認同你,你就高興;別人不認同你,你就很失意,這個跟凡夫哪裏不一樣?一不一樣,你悟到什麼?這個根本就是得失心在作祟嘛!你什麼都沒悟到。

  「如此心意學禪,有何交涉?」。其實「禪」只是平常心而已。我們現在學佛不是只有講放下,連《道德經》都這樣勸我們說「爲道日損」,連《道德經》都這麼說「爲道是日損而已」。是不斷的把你的障礙,把你的貪瞋癡,把你的憂悲苦惱,慢慢地放下,不是得到什麼啊!真的不是得到什麼?你們不要以爲說得到什麼?不是得到什麼?我已經跟你講過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得到的?

  比如說,當你的眼睛沒有沙子,吹進來的時候,那個叫做本來清淨。但是有沙子吹到了之後,你不是得到什麼嘛,你只是把沙子洗掉而已,對不對?所以把沙子洗掉,可以說得到清淨嗎?有沒有一個得到,對嘛?他只是恢復嘛,那叫做恢復,他不叫做得到。你說你得到什麼呢?你說我以前很驕傲,我現在恢復了謙卑。我說不用啦,不卑不亢就好了!什麼叫不卑不亢?其實每個人本來就很有信心,我不需要你掌聲,我才有信心;我不需要你認同,我才有信心;我不需要你肯定,我才會有信心,而是我本來就有信心。爲什麼你本來就很有信心呢?因爲我們本來就是平等。注意聽,因爲我們本來就是平等,所以我當然有信心。我看到你幹嘛自卑?你跟我是平等的,我看到你我幹嘛自卑?你跟我是平等的,我幹嘛看到你我要自傲?也就是說,你真的體悟平等嗎?那如果你真的體悟平等,你爲什麼不敢看我呢?所以你可以體悟到本來那種清淨的狀態?你可以體悟到本來那一種「我們本來每個人都是很幸福的人嗎?」

  現在不是我講什麼道理,現在也不是你聽什麼道理,而是你應該直接看到你的內在,你的內在跟我講的道理是完全不相應,這才是你最疑惑的事情。因爲你的內在跟我講的道理是完全不相應的,好奇怪!你說奇不奇怪?所以你現在不是要聽懂這個道理,而是說你是要看到你的內在,跟這個道理是有沒有一致的呢?現在是看到你自己,你的心不是這種狀態。你的心不是這種狀態,就代表你聽不懂,我在講什麼啊!你說你聽懂,你幹嘛自卑?你就是聽不懂,你才會繼續自卑嘛?對不對。就是這麼簡單嘛!你怎麼這麼懷疑呢?你就是聽不懂,所以你才是那個樣子嘛!你聽懂就不應該是那個樣子啦!你說它難嗎?它難不是難在文字,它難是難在說這個道理,跟你現在的狀態是不一致的?你就很明白說「你聽不懂了」。至少你還知道「你聽不懂」。「你說,師父,我聽懂,但是我做不到。」那就是聽不懂,就這麼簡單,不要再囉嗦啦!你就是聽不懂啦!

  所以你學佛最快的方式,就是馬上跟自己、看看自己,比如說《金剛經》說「善男子,善女人」,你就馬上看到自己「我是不善男子、不善女人」,所以我《金剛經》這樣讀,有用嗎?沒有用。好不好?「師父,沒有用,我應該學什麼呢?」你應該先學善男子、善女人。「師父,我不當善男子可以嗎?」可以。這樣你會很辛苦!因爲一個不善的男子、不善的女人,他只會折磨自己跟折磨別人,然後他以後會結更多的惡緣,他會產生更大的障礙,他會遇到很多的仇家,所以你會很痛苦。「哦!這樣哦!」是哦!就這樣子,我也沒勸他要改。「師父,我該怎麼辦?」你看著辦吧!「師父,如果學善男子、善女人呢?」首先要讀《十善業道經》,等善男子、善女人做到之後,你再來讀《金剛經》好不好!你再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師父,你課怎麼講得那麼實在」,就是講得很實在。但是,我可以這樣趕你們走嗎?我講課有沒有很實在?

  但是,我現在是在講說什麼?學佛在學什麼?學佛就是在學覺,覺是什麼意思?我有自覺,我覺什麼?我很清楚知道我在做什麼,那就是覺!你清楚嗎?你清楚,你就開始不一樣了,我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的學習根本就不用心是錯,你就承認那是錯吧!承認不就好了嗎?你的學習不用心那就錯了嘛!你不要找任何的理由跟藉口,你學習用心那就對,這叫覺,這就是覺。我很清楚我在做什麼,我相當地清楚這叫做覺。

  那一樣的概念,你做人也是一樣,你在家裏面,你有沒有盡到本份,難道你不知道?你怎麼會不知道呢?當父母有當父母的本份,當子女有當子女的本份,在公司上班有自己的本份。如果你時時刻刻能夠保持這一種狀態,那叫做覺,夠清楚吧!所以覺很抽象嗎?那覺一定要等開悟嗎?不用。我不用等我開悟,我很清楚知道我在做什麼?我也很清楚知道你是什麼人?他是什麼人?老子說「知人者智」,我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什麼人,這是一種智慧,知人,「知人者智」。這個人可以開玩笑,這個人不可以開玩笑,這個人可以罵,這個人只能夠讚美,這個人多多刺激他,這個人只能夠鼓勵他,這個人根本不要跟他講話,這個人要常常跟他在一起,這叫「知人者智」啊。這個道理你不會,那你這一輩子在混什麼,我講很實在的,你這一輩子在混什麼啦!

  這代表說,你常常跟別人在一起都不覺,不覺跟別人在一起,就是就是對自己也不好,對別人也漠不關心,才不了解別人。難道你會不知道嗎?我不相信你不知道?誰不知道,你有保持覺在生活嗎?光是這個樣子,你會突然之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明白了,就是因爲覺,我才知道我自己有多少能力,這叫做「自知者明」。你看老子八個字就把,自己跟別人講清楚了,「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八個字就講完了。我自知者明,我有能力幫你嗎?我有能力影響你嗎?我有能力推薦你嗎?自己都要知道,沒有能力不要去惹來麻煩。有能力我們應該好好地去布施,去待人。

  你說這個建立在什麼?這個只建立在覺。我時時刻刻保持覺醒、覺知。那麼你時時刻刻保持在這種狀態,請問一下,你是不容易犯錯的。你看事情是忽然之間,就會很明白了,很明白,就很清楚看到這個,很清楚了。就像禮拜一同學在開玩笑,說「愛情」是什麼東西?我說如果你想要談戀愛嗎?那你就要去接受。接受什麼?接受彼此互相折磨。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具體的內容就是由吵架,一直到打架,最後打打殺殺。你想談戀愛你就要準備接受,你不想接受,那你就看著辦吧!

  學佛就是學覺,我能夠覺知我在做什麼,這樣夠清楚吧!難道這樣的覺,你都不想覺嗎?這樣的覺需要去問別人嗎?你只要願意覺,你保持那一種覺知力很強的狀態,你還需要去問別人嗎?所以,黃蘗禪師說「如此心意學禪,有何交涉?」如果說你還跟凡夫的心這個樣子,那你怎麼有辦法去悟到那種清淨心呢?

  「任汝會得少許道理,只得個心所法,禪道總沒交涉,所以達摩面壁,都不令人有見處。故云:『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這一句話劃起來,這一句話過去就講過了。表面上你好像得到領悟到一些少許的道理,表面上,這樣你了解嗎?但是你得到一個叫做「心所」法,劃起來。「心所」,我們剛才有沒有講過,那個不是心的本來面目。那個只是你知道心中的感覺感受而已,只是這個樣子而已,那不是心的本來面目。你跟禪的本身根本沒有交涉。

  所以達摩祖師與梁武帝不和,到蒿山面壁九年。其實他這個面壁,也是有表法的,讓我們自己的心,就像那個牆壁銅牆鐵壁,不許你自己的妄想執著,這樣胡思亂想,這樣了解嗎?就是讓你的知見不生,這樣了解嗎?任何的知見都不許你生,不要在那邊想東想西。所以古大德才作一個結論「忘機是佛道」,就是把心忘了吧!把你的心忘了吧。當你一念產生了各種的分別,其實就是心中的魔,知道嗎?你心中的魔開始又想要你幹嘛了?所以你的心沒辦法保持平常心,你的心總是想幹嘛?那個叫做心魔。那個心魔他就會跟你講說「你應該怎麼做,你應該飛黃騰達,你應該怎麼樣啦,這樣沒有出息啦」,就告訴你一些有的沒有的。我們一般的心就是透過比較才會產生高低嘛!所以你也會透過比較才會產生一個叫有成就、沒有成就,有意義、沒有意義,你的內心都會這樣自己騙自己,一直騙一直騙。我告訴你啦!最有成就就是降伏自己心的人。能夠打敗千軍萬馬,根本沒有辦法降伏自己一個人。

  「此性縱汝迷時亦不失,悟時亦不得,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縱汝動用造作,豈離虛空?」我們清淨的自性、迷、悟,它本來就具足,那就看你發現跟不發現。就好像我跟你說本來就無得無失,是你自己妄認你自己有得有失。本來就沒有事,是你自己,妄認有很多的事,所以這個是平等的。

  「天真自性 本無迷悟」,這四個字劃起來「本無迷悟」,你相信嗎?迷悟也是分別啦!比如說,(問同學)你現在是迷還是悟?來,你這個問題問我,(師父答)知道自己在幹嘛就好!說迷說悟沒什麼意義吧!只要知道自己在幹嘛,就好啊!其實天下都沒有什麼事啦!所以你也不要想幹嘛。他也經瘋了,你不要跟他瘋。他是在瘋說開悟,你瘋說要我怎麼跟他說,不是兩個人都一樣瘋。所以我們的心真的是蠢蠢欲動,只要逮到機會就要好好給它發揮一下,你看!你什麼時候能夠乖乖的。我不想幹嘛!知道嗎?「師父,世間人都瘋的,怎麼辦?」你知道他瘋就好了,你千萬不要說他瘋,這樣就好,這樣你就會活得很好,知道嗎!

  所以十方法界原來都是我的心體,因爲所謂我、所謂心,還不是整個法界的緣起嗎?但是縱使你想要幹嘛,你也沒辦法離開虛空啊!這個意思是什麼?這個意思就是說你這一輩子,不知道在爲誰辛苦爲誰忙,其實你繞來繞去有離開無生嗎?從來就沒有一法生,從來就沒有一法滅,是故名無生,緣生實無生,緣滅實無滅。

  所以《涅槃經》講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你只要明白這個概念,你的內在就會清清淨淨,你不會被現象所迷惑。因爲你根本知道無生,所以你內在從頭至尾就是清淨的,虛空中森羅萬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可以動盪不安,但是虛空本身就是如如不動,任何人都動不了它。所以虛空從來沒有生,所以爲什麼常常用虛空來作比喻,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呢!

  「虛空本來無大無小,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絕纖毫的量,是無依倚無粘綴。一道清流是自性,無生法忍何有擬議?」自性沒有大、沒有小,自性沒有漏跟無爲。它沒有說有爲跟無爲,它也沒有說煩惱跟菩提啦!它沒有,它也沒有迷悟的概念。

  「了了見無一物」,六祖說「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所以,大小、迷悟、還有衆生跟佛,都是我們分別知見的概念。也就是說你找不到任何一個微細的東西,因爲任何微細都不能成立,爲什麼?「微塵 即非微塵 是名微塵」。再小的微塵都是緣起如幻。「世界 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大如世界亦是緣起如幻,只不過是一合相而已。所以「一合相 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所以虛空當中沒有辦法讓你依靠,然後你也粘它不得,這樣了解嗎?空,你靠它不得,你也粘它不得,就好像空中的明月,它表面上在空中,但是它有粘嗎?它有粘在一起嗎?粘它不得。

  「一道清流是自性,無生法忍何有擬議?」「無生法忍」劃起來。「一道清流是自性」就是講清淨的心啦,就是說你的自性是清淨的,爲什麼你的自性是清淨的?因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所以菩提自性本來是清淨的。這個清淨的自性何用擬議,就是說不是你用想象的就能夠,想要去知道它或是得到它,那是不可能的。

  「真佛無口不解說法,真聽無耳其誰聞乎?珍重!」,這兩句話劃起來。「真佛無口」,像我們都是假佛,知道嗎?一天到晚在那邊胡說八道,東講西講,扯了一大堆,你說要講什麼,你說要怎麼講?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這叫做真懂說法者,聞法者,無法可聞,是名聞法。其實就是這兩句,這兩句話的意思一模一樣。你說說什麼?那你說聽到什麼呢?又是誰在聽呢?說誰在聽?就是一法可生,這樣了解嗎?說有誰那就有法,那又是生滅。

  講到這裏,黃蘗禪師已經跟你講了,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無生法,這樣了解嗎?諸法的真相就是無生。所以實相,即是非相,是名實相。我現在背的這些都是《金剛經》的話。它都在跟你講這些道理,所以你不要被現象所騙,你也不要迷失在這些現象。它只不過是因緣生因緣滅,它並沒有一個實相生,並沒有一個實相滅。沒有,這樣了解嗎?實相本不生滅。

  所以,每個人在講有我內在是不一樣的,「如是我聞」,那個的「我」,他內在並沒有一個「我」,跟一般人講「我」,我們內在是有一個「我」,所以這是不一樣的狀態!所以有的人他誤會佛經說,佛法是在講無我,爲什麼每一本經一開始都要講「如是我聞」呢?他講「我」他內在無我,這樣了解嗎?

  (同學問),(師父答)從你的角度當然是你心創造的,從衆生的共業是衆生的共業所創造的,這樣聽懂嗎?所以你活在你的世界,所以一念無明產生了身心世界,你的身心世界是一念無明所產生的,這從你的角度說,從整個宇宙法界的角度是大家的共業,這樣了解嗎?今天其實講穿了,都是因爲「迷」當中,我們自己,「無端起知見 著相求菩提」。所以一定不可以問說「夢從哪裡來的?」只要知道是夢,它就是無始無終,你找不到開始跟結束,只要是夢。因爲它不是真實的,所以你根本沒辦法找出哪裏開始,它不是真實的。所以你的無明不是真實的,你根本找不到從哪裏開始。

  黃蘗禪師《傳心法要》,談到這裏,一直告訴你幾個概念,第一個概念就是「無心」的概念,第二個概念就是告訴你「無生」的概念,無心然後無生。所以怎麼去學習佛法呢?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只學習無求、無著,有沒有?黃蘗禪師有沒有這麼說,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外相,內心不要去求,這叫做無著、無求。最後跟你講說「即心是佛」,不用懷疑,這樣了解嗎?

  所以禪宗傳什麼,禪宗只傳這一顆心,以心傳心,這個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還是無心,還是無生,就這麼簡單。所以黃蘗禪師跟我們說「珍重」,所以你們自己珍重吧!你們自己各自珍重,其實講到這邊其實已經告一個小段落了。最後後面那一段就是,黃蘗禪師要開示,後面這一段等我們六月六號,回來再上。

 

閱讀 125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 06 九月 2020 09:00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