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1 十月 2006 01:07

平 心

作者  網路流傳


「心」要平,實在是不容易,因為一般人在現實的環境中,負面性都是佔大多數,所以感受到就是苦、煩,因此心中的不滿、抱怨也就容易浮現;相對的,牢騷的話語也就在所難免,這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所應該要認知的!可知人在生活中要多學習包容,多往善處去看,內心才能擺脫這一層的困擾;否則時常是受到濁氣的染污,容易讓心往惡去想,如此就會跟著煩惱,這也不能怪誰,只能說自己在「善」方面的力量太小,才容易讓心與煩惱相應!

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從窗口把剛買的新鞋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為他婉惜。

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出去,讓人大吃一驚。

老人解釋道:「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來說也沒有用了,如果有誰撿到一雙鞋,說不定還能穿呢!」

顯然,老人的行為已有了價值判斷:與其為失去的而懊惱,不如正視現實,換一個角度想問題:「因為自己已經失去,希望拾獲者能完整使用之。」

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有時,失去不一定是憂傷,而是成為一種美麗;失去不一定是損失,也可能是奉獻。

人世間要看的透,實在是不簡單。一般人就是看不透,所以心時常受到外在的因素所困擾,才會煩惱一大堆。有時候要靜下想一想,對所困擾的問題,如果學習慈悲喜捨的心態來看之,又會如何?事實上也沒失去什麼,反而能排除內心裡面的一些雜質,讓心更自在!

人都是要得不要失,所以一直怕失去,只要有一點閃失就會苦惱不已,這樣的得,實際上只是得到煩惱,失去快樂,縱然擁有也不得自在!

人的思想,主導對現象的看法,所以對好壞的認定也有很大的差別。可知現象的好壞是其次,思想的好壞才是重點!一個人為何在失去與逆境中能無惱,因為能用好的一面看待,而不會用惡的一面看待,如此心中就不會有惡覺產生,依然能保持在善心中,自然就沒有委屈、挫折的感覺,煩惱就不會生起。所以在人生中,應該多在善思惟方面去追求、用功,所得到的安樂才會長久!

 

閱讀 2493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