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18 一月 2009 17:45

三更有夢書當枕

作者  謝文田 律師


       《論語》是孔子與其學生的對話語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常置左右,興之所至,隨時翻閱,一次有一次的領悟。蘇東坡說:「老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信哉斯言。

        之前有幸服務法律扶助基金會台中分會,我們將它列為每月讀物,彼此深入探索孔子的心靈世界,每有意會,莫逆於心。所以當南投公會舉辦山東行,可以造訪孔子的故居,即欣然參加。

        孔子是位學不厭、教不倦的老師。司馬遷的《史記》說他:「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其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話,即首章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光從字面文義,大家均可以瞭解。仔細來說,學問不僅是書本的知識,更是人生之經驗,必須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真積力久則入」這正符合終身學習的觀念。而且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當然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張忠謀先生有一句話:「學習是一種可以帶走的盛宴」,並自謂:其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求學的經驗,學到一樣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懂得如何學習。印證《論語》的觀念,實在讓人有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的感覺。

        一般人心目中的孔子是位道貌岸然的學究,其實孔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很和藹可親的。而且其正直率真,有赤子之心。看他罵從政者:「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意思是說「那些飯桶算什麼?」這一點宋朝大儒蘇東坡和他頗有幾分神似,雖屢經困頓挫折,卻不改其詼諧幽默。

        說起來,閱讀可以說是個人始終不變的嗜好,而且喜歡自娛娛人(註1)。啟蒙自小學時代,開始是每天看國語日報的「三百字故事」。上了初中,接觸到圖書館,如癡似狂。最初是迷章回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老殘遊記》、《今古奇觀》、《拍案驚奇》…等等,一部接一部;後來則改看翻譯小說,記得《基度山恩仇記》、《戰爭與和平》、《約翰克利斯朵夫》、《簡愛》、《雙城記》、《咆哮山莊》…等等均是於當時囫圇吞棗,三更燈火五更雞(註2),通宵達旦之情形下,一口氣看完。如今這些雖已屬陳年往事,卻仍歷歷如昨。「少年易老學難成」,想看的書那麼多,令人不免有書海一粟之感慨。孔子晚年喜讀《易經》,以至韋編三絕,書都翻爛了。他有一句話:「假我數年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一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我很喜歡明朝于謙的一句詩:「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人人有個夢想的桃花源,三更有夢書當枕,一卷在手,坐臥隨興,那何嘗不是人生最大的滿足。

        歲次牛年,牛象徵篤實踐履,實實在在,盼牛轉乾坤,一掃去年金融海嘯陰霾,新年伊始,祝福大家!

註:
1. 民國59年間服役金門,我刻一大理石書鎮送給內人,那是婚前我送她的第一份禮物,上面就是刻「讀書至樂」,如此寒酸,內人卻珍藏迄今。
2. 民國40至50年間,鄉下並無電燈,所以都是點油燈看書。

 

閱讀 3972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