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彰化律師公會慶祝成立40週年,邀請參加畫展,才驚覺自2001年春習畫迄今,竟瞬已數年。回想當初,毫無繪畫的基本概念,油畫的畫具和畫材繁多,我卻一無所悉。畫筆在手,就在畫布上塗來塗去,名符其實的塗鴉,一堂課下來面貌全非。指導老師笑稱畫的雖然不像,但卻有點抽象味道。後來才瞭解抽象是一種繪畫的觀念,不是畫的不像就是抽象畫。抽象畫常為畫家主觀意識之表現,所展現之形體,動輒誇張變形,不辨何物。惟萬變不離其宗,畫家對表現之事物,自己仍應瞭然於心,才能美妙動人。
習畫以後,因素描基礎不夠,眼高手低,所以我喜歡以簡約的色塊捕捉接觸的事物,習慣上還特別喜用較多的調和油,經過油彩渲染過的畫布,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就如同國畫的潑墨。常自嘲畫山水比較不會被「抓包」,因為祇要看起來和諧平衡就好,任興揮灑,自得其樂,但仍免不了自慚。後來看了已故大師級的畫家林風眠的傳記,大師亦不擅長人物畫,自承人物畫不好畫,所以其作品多為山水及靜物寫實,至此頓時豁然開朗。
由上揭告白,可知拙畫不按牌理,有次我甚至僅憑感覺,直接在畫布上畫印象中的「冰河」,那種光影色彩交織的效果,感覺上的確不同。最近我更嘗試用其他新的畫法,乾濕並用,在較大的畫布上畫,探索一樹一葉、捕捉一花一朵之獨特的效果,竟獲得意外之喜悅。
這次公會參展作品有水彩、油畫、彩墨、雕塑及漫畫、攝影等等,琳瑯滿目,十分豐富。我和內人均有作品提出,其一為「向日葵」,那是在一個豔陽高照的午後,友人來電告知在中港路重劃區內有一大片向日葵,立即與內人趨車前往觀賞,一眼望去,但見滿園花海,目不暇給,這幅作品於焉誕生。畫向日葵最有名的畫家為梵谷。簡單的紅、橙、黃三種基本色調,華采逼人,過目難忘。內人取笑拙作祇有題材相同。惟雖不能至,然心實嚮往之。
另一幅是「調色盤」,是畫室的靜物寫實。盤中五顏六色,加上擠壓變形的顏料,就像我們執業律師生活的寫照,所以我將它取名為「律師的調色盤」,也是一種自我調侃之意思。生活就像顏色,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繁複,就看我們如何去調適。這幅畫我很喜歡,也曾提供為全國律師聯誼會活動的封面,具有紀念意義,所以雖是舊作,敝帚自珍,仍提出參展,與大家分享。
有句詩:「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樣的景色,一樣的生活,生命中有些吉光片羽,祇因為我們在工作領域外,多培養了一份興趣,多了這麼一點點調劑,生活就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