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2 六月 2006 04:44

願無虛發

作者  徹悟禪師語錄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如郁頭藍弗,習非非想定于水邊林下,每定將成,多為魚鳥所驚,因發惡願曰:「吾他日後,當作飛狸,入林食鳥,入水食魚。」後非想定成,遂生天上,壽八萬大劫。天報既終,遂墮為飛狸,入林水以食魚鳥。此惡願也,與性相違,尚有大力用,八萬劫後能滿,況稱性之善願乎。

《神僧傳》,載一僧于石佛前,戲發願曰:「如今生生死不了,願來生作威武大臣。」後果作大將軍。此戲發之願也,尚終得遂,況至誠所發之願乎。

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咨嗟歎息。傍一僧曰:「汝學佛法,獨不聞未成佛果,先結人緣,汝雖明佛法,其如無緣何。」其僧曰:「我即終於此乎。」傍僧曰:「吾代汝為之。」問其僧有何所蓄。曰:「無他,僅餘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變價置買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鳥昆蟲甚多之處,置食於地,復教以發願。乃囑曰:「汝二十年後,方可開法。」其僧如所囑,至二十年後始開法,受化者多少年,蓋皆受食之禽鳥昆蟲也。此願力之不可思議也,尚能以他人之願,攝彼蟲鳥,脫異類而入人道,豈自願不能自度耶。

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

如瑩珂,酒肉無擇之人,後閱往生傳,每讀一傳,為一首肯,遂斷食念佛。至七日,感佛現身慰之曰:「汝陽壽尚有十年,當好念佛,吾十年後來接汝。」珂曰:「娑婆濁惡,易失正念,願早生淨土,承事諸聖。」佛曰:「汝志如此,我三日後來接汝。」三日後果得往生。

又懷玉禪師,精修淨業。一日見佛菩薩滿虛空中,一人執銀台而入。玉念曰:「吾一生精進,志在金台,今胡不然。」銀台遂隱。玉彌加精進,二十一日後,復見佛菩薩遍滿虛空,前持銀台者易金台而至,玉遂泊然而逝。

劉遺民,依東林,結社念佛。一日想念佛次,見佛現身。劉念曰:「安得如來手摩我頭乎!」佛即手摩其頭。復念曰:「安得如來衣覆我體乎!」佛即以衣覆其體。

嗚呼,佛之于眾生,無所不至,真可謂大慈悲父母矣。欲速生即令速生,欲金台即易金台,欲手摩頭即摩頭,欲衣覆體即覆體。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

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大慈悲心,無有揀擇,安有此理。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

 

閱讀 2320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