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11 十月 2006 16:40

心念種子

作者  滿謙法師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中說:「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優曇缽華花,是天花,為世間所無,此花三千年開一次,開時金輪王出世,佛的瑞應。如來開顯的妙法,就好像是這稀有的瑞花一現,難遭難遇。

以花果同時的蓮花來譬喻妙法的因果不二,九界眾生以迷為因,佛界以悟為果。據法華十界各具有十界的道理,佛界當中具有眾生界,眾生界當中具有佛界,從因中有果,果中有因,生佛不二,因果同時,就像蓮花的花果同時生出相似,由於蓮花有此獨特殊勝之義,因此以蓮花喻妙法。

佛陀為何在人生的最後八年要以「蓮華」來譬喻說無上妙法,那是妙喻人華人果。世間上只有蓮華是花果同時,比喻人心中一起任何意念,善或惡,便在心田裡種下了種子,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所說的語言,心裡所起的念頭,身體的動作,都會留下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就是「種子」。所謂「種子」,在佛教唯識學上將心念稱為「種子」,因為有了種子,漸次生長,結果不同。這警惕我們行為思想必須要反省淨化,慎重行儀,勿種下不良的種子,如石屋禪師山居詩云:「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從佛教的歷史中來看,佛陀晚年時他的祖國迦毘羅衛國,遭受到鄰國的戰爭攻擊,仔細探究它的原因就是因為「心念種子」引起。迦毘羅衛國自從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成道後,淨飯王逝世,就由王族中摩訶那摩將軍繼承政權,其近鄰的強國憍薩彌羅國國王波斯匿王受佛陀的感化,皈依佛陀以後,兩國間一直維持良好關係。波斯匿王尚未皈依佛陀前,曾向釋迦族的女子求婚,釋迦族人自尊心很強,覺得自己是優等種族,不肯把女子嫁與他族;但又畏懼波斯匿王的勢力,摩訶那摩就將家中美麗的女侍末利,假稱是王族的公主,下嫁鄰國!嫁過去的末利,深得波斯匿王喜愛,立為第一夫人。

佛陀成道後知道這件事,認為用欺騙的手段來從事政治,其結果一定是非常不幸,因為欺騙的種子種下去以後,遲早總要結出災難的果實。

末利夫人生了孩子稱為琉璃太子,八歲時,奉父親的命令,到射術有名的迦毘羅衛國來學射箭。當時,適值迦毘羅城新建成一個巍峨堂皇的講堂迎接佛陀說法,釋迦族中把講堂當為神聖之地,敷設整齊的坐具,掛著美觀的幡蓋,灑出芬芳的香汁,燃燒名貴的檀香,準備等候佛陀的聖駕光臨。

琉璃太子和其他的孩童一起在講堂中遊玩,釋迦族中的人見到他時大怒,認為女侍奴隸所生養的孩子走入講堂,污穢了聖地,著令把琉璃太子早日送回,凡是琉璃太子在講堂中足跡所到之處,一律掘土七尺,重換淨土。琉璃太子知道後大怒,他發誓說道:『等我做國王的時候,一定要消滅釋迦族。』

後來琉璃太子和叛逆的迦梨耶那大臣乘波斯匿王出外巡視,忽然集合軍隊就把王的侍衛殺死,奪去王冠與王所佩的寶劍,波斯匿王出走到迦毘羅衛國避禍,不久就因高齡生病,死在該國。琉璃太子自立為王後,想起幼年時遭受釋迦族傷害的自尊心,被侮辱的人格,為一雪前恥,便帶領大軍討伐釋迦族。一場戰爭就因為一個欺騙、一句污辱的話而造成,由此看來,佛教的「自淨其意」,主張修行要在心田中種下種子,每天的生活中如果都能提起正念,灑下清淨的種子,身口意三業清淨,走到哪裡都是祥和平安,沒有戰爭、迫害、毀謗或各種災難。

星雲大師提倡「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實在是人間平安幸福的三大法門。

 

閱讀 4836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