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28 十月 2006 00:27

穿如來衣

作者  滿謙法師


《妙法蓮華經》云:「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我們平時要穿衣戴銀,裝扮自己,但穿什麼最莊嚴呢?穿如來的衣服,成道後的佛穿什麼衣服?海青、大袍、袈裟嗎?柔和、忍辱是如來真正的衣服,生在世間與人相處,我們能柔和忍辱,就是妙方,就是穿了如來最莊嚴的衣裳。

過去常州魏廉訪之父精通醫術,樂善好施。他對於上門求醫的人,不論貧富都盡心治療,不圖回報;對那些十分貧困的病人,反而贈錢送藥;遇到遠鄉來城求醫的人,體諒病人走了遠路,加上飢餓,血脈多有紊亂,一定先提供粥或餅,讓病人吃完,才開始診脈。

有一次,魏老先生被請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枕頭旁丟失了十兩銀子,他的兒子聽信讒言,懷疑是醫生拿了,但又不敢當面問,有人就教他拿一炷香去跪在先生門前。醫生見了,感到奇怪,就問:「這是為什麼呀?」病人之子據實以告。醫生面無慍色的說:「確有此事,我是想暫時拿去以應急需,原打算明天複診時,如數偷偷還回去。今天既然你問起了,可以馬上拿回去。但請你千萬不要向外人說!」馬上如數給了他。

病人兒子剛到醫生門前跪香,大家都說魏醫生一向謹慎高尚,怪他不應該誣陷有道德的人。等他們見到病人的兒子拿著銀子出來,回去了,都異口同聲感嘆:「人心之不可知,竟到如此地步!」於是誹謗議論之聲四起。魏老醫生聽到之後,神態自若,毫不在意。

不久,病人痊癒。清理打掃床帳時,在褥墊下找到了銀子,才大驚而後悔說:「東西並沒有丟失,竟然陷害了一位德高的長者。」父子立即前往醫生寓所,仍然手持一炷香跪在門前。醫生見了,笑著說:「今天這樣,又是為什麼啊?」父子倆羞愧地說:「銀子其實沒有丟,是我們錯怪長者了。真是該死!今天特來請罪,交還您所給的銀子。小子無知,任憑先生打罵!」魏老醫生笑著把他們扶起來說:「沒關係,不要放在心上!」

病人的兒子問醫生:「那一天我聽信讒言,污罪長者,為什麼先生甘受污名而不辯解,真使我羞慚無地!今天既蒙先生寬恕我們,能否告訴我們這樣做的原因?」 

醫生笑著說:「你我是鄰里,我向來知道你父親勤儉惜財。他正在病中,聽到丟了十兩銀子,病情一定會加重,甚至會一病不起。因此我寧願受點委屈,背上污名,使你父親知道失物找到,痛戚之心得以轉喜,病自然會好起來!」

聽了這話,父子兩人雙膝跪地,叩頭不止,說:「感謝先生厚德,為救活我的性命不顧自己名聲被污。願來世作牛作馬以報大恩!」醫生把父子二人請進家中,設酒款待,盡歡而散。

這一天,圍觀之人多如城牆一樣,讚嘆長者善德懿行,確是眾人所猜測不透的。從此魏善人之名聲就傳開了。

能夠受到污辱不辯解,在眾目睽睽之下,蒙受不白之冤而不動心,已經是難能可貴,而魏老先生此時所關心的卻是對方的病情,不惜自己名聲掃地,背負盜賊的罵名,只希望對方病情緩解,更是可貴。當對方感恩戴德時,自己卻謙遜有加,絲毫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只是當作做人的本份。

《尚書》云:「必有忍,其乃有濟。」能行一分忍辱,便得一分功德福報。

行善積德、一心為人的魏老醫生果真福報連連,而且福澤後代。兒子魏廉訪高中進士後,又做了某省的臬台。在老醫生八十大壽時,多次受皇上封誥,他的孫子也都顯貴。魏善人真是穿著如來最莊嚴的忍辱衣裳。

「忍」是積極的、是豁達的、是有遠見的,有識者才能深切體會到忍辱的可敬。星雲大師說:「忍,不是消極的忍耐,而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承擔、是一種功德、是一種智慧。」忍,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閱讀 274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