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與樂是一念之差
當我們在行菩薩道時,心中沒有任何要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饋,就能體會到解脫的快樂。可是在一般世人的眼裡,不停為眾生忙碌卻是很辛苦的事,可見得苦與樂並不是絕對的感受。
其實苦樂的差別,主要取決於心裡的主觀感受,而不在於身體或事件的本身。
假如你是一個生長在非洲的人,因為無從比較,就不會覺得生活在非洲是件苦差事。
像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在抗戰的兵荒馬亂時代,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好,可是因為我一生下來就是這樣,所以也不會覺得苦。
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就發現那段期間真的很苦,可是再苦的日子不也是走過來了?
所以只要我們主觀上不要比較,就沒有什麼苦不苦的問題了,而能夠歡喜過生活。
什麼都有,獨缺快樂
有位女士說她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快樂,感覺缺少一些自由,好像一輩子都在為他人而活,希望我能給她指點。
我說:「你不是沒有快樂,也不是沒有自由,只是少了一點智慧,缺了一些慈悲。」
智慧與煩惱相對,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也太在乎周遭環境的存在,這會很累人。
慈悲與怨瞋相對,不幸福是因為自己不想付出太多,相反地他人卻還嫌你付出太少,這會很煩人。
有智慧,就知道世間的事物,都是暫時有而本來空,何必那樣在乎自己、在乎他人?有慈悲,就不會計較付出多少,不會在乎他人反應如何,只是為了奉獻而奉獻。
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就會發現天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活,天天都在心甘情願地奉獻,當然不會累,也不覺得煩了。
誰在受苦?
很多人看到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就說:「師父你工作辛苦成這樣子,讓我們覺得師父好苦啊!」
我說:「你認為我苦,其實我活得很快樂,你看到我苦,實際上是你苦,我不苦啊!」
我年紀一大把,還如此操勞,不少人常覺得我可憐,要我多休息,可是我說我不能休息,我一休息反而會有問題。雖然每天很累、很忙,但我為什麼還是活得好端端的?因為我每天都在活動,我很高興天天有如此多的事,可以讓我成
長,即使日復一日如此,我也不以為苦。
苦與樂的差別,往往在於認知的不同,同樣的經歷、同樣的環境、同樣的生活,只要觀念轉變,你的苦就得到超越了,不再覺得自己老是在做苦差事。觀念不轉變,即使環境再好,還是活得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