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23 六月 2018 09:47

金剛經實踐 35-3 2018.04.25 午

作者  釋達觀 講述

 

將罪與懺

三祖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北齊天平二年,師年踰四十,尚未出家,禮二祖慧可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祖曰:「將罪來,與汝懺。」 師良久曰:「覓罪不可得。」

業障是內在的業因,魔障是外來的干擾。

壹、我們先談什麼是業障?「業」是造作,分為身、語、意叫三業;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語言、意念。「障」是障礙,由於錯誤的行為,不當的語言及不正確的觀念,造成傷害自己和別人。因此,「業障」是自己在障礙自身,並非他人所造,故太上曰︰「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善惡之報 如影隨行。」

一、業障重之人,通身是病,幾乎從頭到腳都不舒服,便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所致。
二、此業障病,是檢查不出病因。醫生雖檢查無病 但其實有病,只是世間的醫學,都無法診斷出病因及治療。
三、昏沉。因業障,則常多昏沉,提不起勁,整天想睡覺。
四、掉舉。因業障,心不易平靜,且容易亢奮,不能自己。
五、散亂。因業障,心常散亂,不易集中精神。心定不下來,不論看書、念佛或數息,都無法專注。
六、失念。因業障,容易失去正念,提不起正念。
七、妄想。因業障,整天胡思亂想,甚至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如何消業障?可分兩種方式

一、有相懺悔︰從事相來說,多念佛、多誦經、多拜佛,從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金剛經》所說︰「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無相懺悔︰從理性來說,六祖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心中沒有貪瞋癡,不就具足戒定慧了嗎。我們拜懺時常念︰「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三祖僧璨,覺得宿業障重,才會一身病苦,故乞求二祖慧可。教他如何消業障。二祖說︰「將業障拿出來,我替你消。」僧璨言下頓悟「罪福皆空無所住」,過去所造之業,亦是緣起性空,雖有非實,故曰「覓罪不可得。」

所以真正的懺悔 不可以只是形式上的拜懺,而是要由內心,至外在言行的改變,如六祖所說︰「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忌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貳、再來談什麼是魔障?邪見就是「魔」。業障是內因,魔障是外緣。探究原因,皆因沒有正見,而心魔招來天魔所致。

一、魔障是由業障而生起的因,如果沒有業障,也就不會有魔障。
二、魔障是檢查不出病症,而實在也沒有病,可是自己卻是苦不堪言,這是一種「假病真受苦」。而業障則是醫生說你沒病,可是實在是有病,這是一種「真病真受苦」。
三、魔障一般都只會發生在,真正修行人的身上,故一般人發生魔障的情況較少,大都是業障較多。因為沒有修行的人,不需要魔來考驗你,便會自甘墮落。

◎聞後思惟︰你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消業障?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閱讀 1451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23 六月 2018 18:44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