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01 一月 2022 22:21

金剛經實踐 58-3 2021.11.21 午

作者  釋達觀 講述

 

菩薩心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經云:「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我常自問:有善良的心?有上進的心?有知人的心?有付出的心?有無求的心?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古德云:「發心之初,成佛有餘。」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1、凡夫心:損人利己。  2、二乘心:一心解脫。 3、菩薩心:無我利他。

 

  佛教講:「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戒學」,提出四點看法:

  一、戒的制訂──因時制宜,時開時遮。 二、戒的精神──止惡行善,饒益有情。

  三、戒的實踐──服務奉獻,自他兩利。 四、戒的終極──人格完成,菩提圓滿。

 

※大乘菩薩之戒法※

壹、自利

一、攝律儀戒,又作自性戒。乃捨斷一切諸惡,此為「止惡門」。

(一)、諸惡莫作:知過改過

  01、不見人過  02、不說人非  03、不想人惡  04、不抱怨人

  05、不輕慢人  06、不忌妒人  07、不猜疑人  08、不使喚人

  09、不得罪人  10、不排斥人  11、不欺侮人  12、不傷害人

二、攝善法戒,又作受善法戒。乃修習一切善法,此為「修善門」。

(二)、眾善奉行:知恩報恩

  01、了解人心  02、善解人意  03、體諒人過  04、讚歎人是

  05、關心人家  06、幫助人需  07、安慰人心  08、鼓勵人事

  09、啟發人悟  10、成就人願  11、不誇己功  12、默默行善

(三)、自淨其意:知苦滅苦

  01、深信因果  02、老實修行  03、聽聞正法  04、深入經藏

  05、如理思惟  06、依四聖諦  07、修戒定慧  08、滅貪瞋癡

  09、了知緣起  10、契入空性  11、離相無住  12、涅槃寂靜 

貳、利他

三、攝眾生戒,又作饒益有情戒。乃慈心利益一切眾生,此為「利生門」。

(四)、諸佛所教:利樂有情

  01、恭敬三寶  02、孝親尊師  03、敬事愛人  04、發菩提心

  05、存四量心  06、行四攝法  07、無住行施  08、護持正法

  09、勤學三藏  10、弘揚佛法  11、服務他人  12、廣度群生

 

【四聖諦】                          【四弘誓願】

苦  諦 →  八苦 、 三苦   →  發「眾生無邊誓願度」

集  諦 →  迷惑  、 造業   →  發「煩惱無盡誓願斷」

道  諦 →  三七 、 六度   →  發「法門無量誓願學」

滅  諦 → 三法印 、 一實相  →  發「佛道無上誓願成」

 

 

PDF 講義  金剛經實踐 58 2021.11.21 菩薩心

 

閱讀 74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1 一月 2022 22:42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