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類的一生,名為「歷史」;自己的一生,名為「人生」。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您若不知「為何而來」,人生便無意義可言;「為何而做」,生活則無趣可說;「為何而活」,生命就無價值可談。綜觀現代之人,常因不明此裡,而感無奈!由此緣起,故寫此書!
命名由來,何取「一念之間-成功的人生觀」?天下萬事,取決一念;此念若偏,其後必敗;念念若正,其果必成。前念若迷,即是凡夫,後念若悟,當是聖賢。念念覺醒,成就一生;念念愚癡,自毀前程。因此,餘之拙見,引用師生對話,相互激盪,探討人生,以便釐清觀念;「生」問未必錯,「師」答亦非對,全由讀者,各憑智慧,如實體證!
人皆想成功,所謂「成大事,立大功。」事不分大小人,人不分男女,則做人當「用心」,做事要「盡心」,一切無「私心」,方能了「此心」。然人生成敗,歸於意念之正邪;因觀念產生行為行為,行為決定一生,這是必然的法則。故餘藉經典智慧,融合當今事理,暢談世人問題,點出眾人迷思!此書所談概括人生三大部分:
一、人生意義-人走過一生,到底有何意義?
故卷一談「了解人生的真實義」。
二、生活目的-人為什麼活,來此有何目的?
故卷二話「體悟生活的新意境」。
三、生命本質-人如何知己,自己又是什麼?
故卷三言「走入生命的桃花園」。
三卷共六十個觀念,取一甲子,圓滿之義;就是「自己快樂,別人高興,一切自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學習,而不透過思考,此學問無法內化,成為自己的:故一般人只知表面之字義,而不能深知句中的含意。所以,古人告誡我們:「記問之學,不足以為師。」是此理!何況,是切身問題呢?故於每個觀念之後,規劃「自我省思」的單元,以供諸位「三省吾身」。
閱讀此書的方法:可先瀏覽一遍,然後精讀其義,再細細作答!人之志向有別,其答案就有異。故莫往外求解,只宜向內自問?功夫純熟,其義自得!
今成此書:感念三寶加被,大眾成全,並承蒙參與與編輯、設計、校對之學員,不辭辛勞,義務協助,在此深致謝意。餘識膚淺,尚未入道,望祈學人,諸方大德,不吝指正!
二000庚辰年平安之夜
達觀謹序於禪心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