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捨並非捨去一切有形的物質,而是捨去內心的「執著」與「煩惱」;
能得不是得到所有的榮華富貴,而是獲得自心的「安祥」與「清淨」。
生:能捨一定能得嗎?
師:不一定,您給我壹萬元,我不一定會回報您;相對的,我送您智慧,您未必可以給我智慧!
生:難道這句話,錯了嗎?
師:此話無錯,是人常誤解。從物質的角度來看,能捨未必得;由精神的層面來說,能捨必能得!譬如:遺失一指戒子,未必能得一指戒子,或是其他代替品。此時,失主的內心是懊悔及不捨,著急和不安。若懂,捨得之意,當下即捨去自我折磨之苦,而能獲得內心的清淨。
生:這樣我懂了!
師:笨蛋!
生:老師您怎能罵人!
師:您不是說,懂了嗎?
生:啊!對了!
我應捨去內心的忿怒,自然就能得到清淨自在,不然就是患得患失!
自我省思
1、您當捨什麼?
2、您常得什麼?
3、何謂捨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