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7 八月 2020 15:30

暢談六祖壇經(054)未見自性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嘆善哉!

  五「祖」早「已知」道「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他知道除了六祖之外,其他人都未見性。不過,他還是給大家機會,只是他們不能與法相應。

  「天明,」五「祖喚盧供奉來,」正要「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然「見」到神秀「其偈,」便「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金剛》「經」》「雲:凡」是由因緣合和所形成的「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的現像都不是永恆的,都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體,都是透過各種條件組成的。有緣生,必然就會有緣滅,此乃所謂「生滅」,有生有滅即非真實,即是「虛妄」。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現在所擔心的事情,事實上並不是真實的。你擔心的「我」也是一個相,叫做「我相」,從此中又可以衍申出「人相」,這些相皆非真實。

  身外之物不是真實的,一般人比較能夠接受,但是「自己不是真實的」則很難以認同,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根深蒂固抓著自己不放,所以稱為「壽者相」。一切相皆是虛妄的,身心合和形成一個假我。這是從「空」的角度來談。從「有」的角度來看:凡所有現象盡是無常的。生老病死是無常,心的念頭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生滅,也是無常,皆不真實。

  為什麼我們可以不執著身心世界呢?如果你跟一個人說「身心世界是空」,說「身心世界是一場夢」,或是「身心世界如水中月、空中花」,他都會覺得很難懂。但是,如果你跟他說「身心世界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無常的」,他容易懂。所以,你們應該時時觀無常,處處見無常,直至了達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虛妄的。

  五祖知道神秀未見自性,故引用《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來表明此偈未免有相、盡是虛妄。「但」是,他還是肯定這一首偈,並保「留此偈與人誦持,」他告訴大眾,「依此偈修,免墮」三「惡道;依此偈修,」就會「有大利益。」因為這首偈是從事項下手,是漸修。理當頓悟,事可漸修。雖然神秀並未見性,五祖還是肯定他修行的態度,並「令」眾弟子「門人炷香」對偈「禮敬,」因為「盡誦此偈,即得見性。」每個人的根器不同,只要按照這首偈修行,一定可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到最後「自淨其意」,即可漸漸得見自性。你若是不能頓悟,亦可以漸修。漸修不是不好,適合你就好。

  「門人」聽五祖說這一首偈好,便「誦偈」,且「皆嘆善哉!」但是,他們並沒有去思考偈的內容。

 

◎聞後思惟:你有時時勤拂拭嗎?

 

閱讀 77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一, 17 八月 2020 20:27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