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五祖告訴六祖:你「若」能夠「識自本心,」了解心的作用,從本心的這一條線中,慢慢地回歸,有一天,你就能夠「見自本性,」讓你看到你的本來面目。我們講「修行修心」,一般不講修性,你要從心下手。
你若能如此,「即」可「名」為調禦「丈夫」。從自己來講,就是能駕御自己,而不被自己的心所駕御,即是《金剛經》之「降伏其心」。再來,他還能調伏別人。我常常跟很多家長說:「你的孩子不管走直線,走一步退兩步,走蛇形,還是用滾的、爬的、翻的,都不要緊,只要父親站在懸崖右邊,母親站在懸崖左邊,最後那條防線不要讓他掉下去。中間的過程讓他自由發揮。」但是大部分人不了解我的意思。
你不需要針對孩子的某些事來談,而是應該抓住重點。比如孩子打計算機打到三更半夜,或孩子不聽你的話,或孩子愛玩,或不喜歡讀書,或懶惰。你談的是事情,這是見樹不見林。我們要談整座森林,不要談那棵樹。同理,我們要談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是談他做哪件事情讓你看不順眼。人的內心是很奇妙的,當有一天你會想的時候,那就叫一念之間,那時候你就會悟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他的心。但他的心怎麼轉換?他的心什麼時候才會覺醒?覺醒就是「會想」,他若能如此,他的動作、舊習慣、你所擔心的,無須你再說,那已是多此一舉。
你的孩子不懂他的內心世界,你當引導他,先跟他探討他未來的走向,從這裡去探討他的內心世界。從他的內心世界,你徹底肯定他、尊重他。如果他能百分之百感受到,他自然就會想。每一個人都還是想向上的,無論他是黑道、白道,他的心就是希望別人肯定。當我肯定你了,你也領受到了,接著就沒有我的事,不用我說,你自己就會做。你們修行不要只修自己,這樣你們不會用。既然一切唯心造,無論是領導、管理、親子、教育、人際關係,無一不是唯心所造。調禦別人之前先要調禦自己。因為,若你沒有德行,要調禦別人很困難。
這樣的人即是「天人」之導「師」。德高鬼神欽,除了人道之外,天龍八部亦以他為師。你們不要一天到晚求鬼神,而是要好好回歸自己。比如,你們去問三太子李哪吒:「太子爺,我肚子痛,怎麼辦?」太子爺叫你拿一包香灰回去燒了吃,但是他不會詳細告訴你病因及整個來龍去脈。但是,人卻可以告訴你。可見,還是人比較準。
他亦是「佛。」很多人把佛當成一個人,或一個宗教,從而產生了門戶之見。其實,簡言之,佛即覺,每個人都當學習覺悟,這樣才能讓人生的這條路好走。覺悟的人很多,除了釋迦牟尼佛,還有孔子、老子和耶穌基督。當然,每個人覺悟的層次各不相同,因緣也不一樣,此乃觀世音菩薩所講的「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想要覺,就一定要有般若智慧。每個宗教都講慈悲、博愛,但是很多教理、教派,歷史中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都沒有觸及到佛法最特殊的「般若」二字。如果失去了般若,佛法就沒味道了。所以,你至少要好好讀一本般若經,有了般若智慧,你才有機會當覺者。
◎聞後思惟:你認識自己內心的這一尊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