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28 八月 2020 12:58

暢談六祖壇經(089)屏息諸緣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能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

  六祖惠「能」對惠明「雲:汝既」然是「為」了求「法而來,」你「可」以先「屏息諸緣,」即放下心識所攀緣的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色相,「勿生一念,」不要再胡思亂想。這就是修行,這樣,「吾」才能「為汝說。」你常常一邊胡思亂想,一邊拜佛、念佛、抄經、做志工 ……人生最快樂的,莫過於清淨。心若不清淨,你何能快樂呢?無論跟誰學,學哪個法門,一切法門皆離不開淨心。

  六祖教你心開悟解之後,念佛的依舊念佛,誦經的依舊誦經,士農工商任你做,接著你要去展現自己。生活中一切都是修行,所以禪師睡覺、吃飯亦是修行。

  很多人打坐,不見得是修行。若坐在蒲團上休息,還不如躺著睡覺。你不要看到一個人在打坐,就以為他在學禪,禪不是一種形式。你做什麼,自己要很清楚,要如實面對自己的內在,讓自己安定下來,知道人生何去何從,才能離苦得樂。

  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任何法門都沒有問題,只是你自己不會修。你首先應該止息妄想,。「屏息諸緣,勿生一念」雖然出自於《六祖壇經》,修淨土的也常講「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談修行首先要擺對重點。古來禪師去參訪別人,都不問怎麼修,而是直接問他那顆心,如何了解他自己。六祖大師之無相偈曰:「唯傳見性法」,他只要你見性,其餘的都不談。只有開悟見性之人才有正見。「八正道」即從正見、正思維講起,之後再講身口意怎麼修,懂了才能談修。你不明白重點,先不要做、不要修,而是先弄清楚,之後自然能做到。

  很多師父常勸人:「你要老實念佛。」此話重點不在「念佛」,而是在「老實」二字。有人以為,所謂老實,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一句句念。但是,在念的當下,你到底在想什麼呢?你內在有沒有掛礙、煩惱、心結?你是否覺得還有什麼事情未做或者想著等一下要做什麼事呢?你做任何事情,無論是坐著念佛、看電視、出去散步,還是你晚上躺著睡覺,你的內心都是很複雜。你察覺不到:「這一生,從小到大,從老到少,從朝到暮,我生命的形態都是這個樣子。」這樣的人生不好過。

  你願意去了解、探討、化解這個問題嗎?這很重要。孔老夫子亦告誡他的學生要「志於道」。我們應該志在真理。有的人說:「人生好過就好了,為什麼要明白真理呢?」真理不是哲學家、宗教家的事,也不是寫在課本上。真理就是你的生命,你不了解它,就等於不了解生命。很多名詞不一樣,但所講的本質是一樣的。你不了解真理,你的人生就過得迷迷糊糊、一塌糊塗。你不知道你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什麼。比如,有的人以賺錢為目的,有的人以成就為目的,這都不是人生的目的。

 

◎聞後思惟:學佛修行,你的心夠老實嗎?

 

 

閱讀 2010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