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善?何謂惡?第一,所謂善即能利益自己、利益別人、利益一切萬物;惡即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傷害一切萬物;第二,只要是執著,就是惡;只要不執著,就是善。第三,只要是把任何事情看成是對待的,就是惡;只要是平等的,那就是善。雖然這有層次的問題,但你要懂。有人問禪師如何修行,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個人說:「僅此而已,這樣能成佛嗎?」有的人認為修十善五戒可以得人身,好像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能成佛。
我講過:「一個概念你真懂,按照它下去做,你對此可以有很深入的看法、見解。」就像我剛才講的善,如果你的善是停留在善惡對待善,那你就只能停留在得人身;但如果你的善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那即是至善。這是你對這個概念深入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你要深入那個知見,千萬不要認為它是屬於哪一類的。你說:「佛經明明這樣寫。」你不明白佛真正的內涵。佛這樣講,是因為一般人只有善惡的概念,所以佛要他們行善除惡,但他後面再補一句話:「自淨其意。」如何能達到自淨其意?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沒有前兩句,根本沒有後面那一句。如果你把前面那兩句實行圓滿,你就能達到後面那一句,並沒有一個自淨其意讓你修,一般人卻把它分成三個階段。就像六祖所講的:「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你的內心已經完全沒有惡,你對善也不執著了,那你不就自性清凈了嗎?我希望你深入,我不希望你學得太廣。你先深入,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才能自性煩惱無邊誓願斷。等到你要學廣的時候,我才告訴你:「法門無量誓願學。」
至於好醜,我們常常講「相由心生」。心善,相當然莊嚴;心惡,相當然醜陋。這是從因果的角度來談。但你可能會有疑問:「師父,有的人心地很好,他也不見得長得很好看。」他們心地很好,指的是現在。你現在的長相怎麼樣都沒有關係,因為那是過去的因緣,請你把握現在的因緣。但是如果你真正明白道理,相的好醜對你沒有礙。我那天看新聞說,近十年來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是陶晶瑩,也就是她比較敢說敢做。記者訪問她的時候,陶子說一句話:「要感謝我長得不好看,所以我才會這麼樣地賣力。」一樣的道理,要感謝你長得不好看,才會好修行。但是,已經長得很好看,你也不需要毀容,因為修行跟長相好不好看沒有關係。懂道理就會修,否則,你怎麼折騰也沒有用。
這個世間很多人不明白道理,有好的因緣,他起善心,遇到惡的因緣,他就起惡念。我們是簡略來分心之善惡、相之好醜。人有千萬種心,故有千萬種相。其實,心情好或不好的時候,你照鏡子就很清楚。你行善或造惡,你的內在亦可以感覺得出來。當你行善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到你的身心比較輕鬆;當你造惡的時候,內在則有很重很重的負擔。這代表每個人都有良知良能。有時候別人不譴責你,你的內在也會譴責自己。
聞後思惟:你真的清楚善惡好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