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04 五月 2022 15:43

暢談六祖壇經(1035)善分別義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分別一切法 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 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 涅盤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 令汝舍邪見

  汝勿隨言解 許汝知少分

  志道聞偈大悟,踴躍作禮而退

  「分別一切法」,這就是境界,即對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我知道那個是善的,那個是惡的。但是,「不起分別想」,因為一想下去,嫉惡如仇就會出來。比如,這個是貧的,那個是富的,知道貧富的分別就好,但不要再想:「富人命多好,窮人命不好。」簡而言之,無論是「不起用想」,還是「不起分別想」,一定是從心想,只是一個講能觀的心,一個講所觀的境界。「常應諸根用」即能觀的心,「分別一切法」即所觀的境界;「常應諸根應」即隨緣,「而不起用想」即放下;「分別一切法」即差別,「不起分別想」即平等。

  既然是現象界的東西,一定是不一樣的,因為它緣起的因素條件不同,所以,你要知道它的差別。男人和女人永遠就是不一樣,這叫做差別。但是「不起分別想」,我們應該賦予他尊重。如果你起分別想,你的意識形態就會生起。六祖就是在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修行應用,叫你面對所有的事情應該隨緣。不論你在做哪件事情,你不應該執著你的想法不願意放下。一個智者應該善觀世間發生的所有一切,這也是一種智慧,緣起有差別的現象。而凡是緣起的東西,一定是空無自體性,所以你不應該起分別的想法,那就是一種平等的觀察。

  「劫火燒海底 風鼓山相擊」,這是在形容這個世界。世界一定抵不過無常,它總有一天也會毀滅,佛法稱之為成住壞空。在日常生活中,不論發生什麼風風雨雨,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對於一個開悟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真常寂滅樂 涅盤相如是」,這是一個真正證悟的人的境界。被別人罵和被人傷害的境界很強烈,而「世界毀滅了」的境界最強烈,但它仍然不會影響一個證悟的人。這是什麼意境?世界的毀滅只不過是一場夢,就像這個茶杯破掉是一場夢。你有分別心,所以覺得這個境界你能承受,而那個境界則不能承受。大、小還不是你的概念?強、弱還不是你的感受?境界再怎麼強烈、再怎麼大,一個悟道的人都是如如不動,不被影響的,這才是大般涅盤的常樂我淨,而非久久的靜坐。

  真理本來是不可以說的,「吾今強言說」,只是為當機者而說。看到這句話時你懂,看佛經時你卻不懂,你會照單全雙,體悟不到釋迦牟尼佛亦是強言說。經典這麼說,你要明白它的涵義,它真正的重點,只是希望能「令汝舍邪見」。

  「汝勿隨言解」,不要聽六祖這樣講,你就以為自己懂了。雖然六祖講的道理沒有錯,但那終究是六祖的境界,你還是要去修行。佛說法,就是要破我們的妄想執著。「許汝知少分」,你知道六祖在講什麼就好了,接著就要靠你去印證了。

  「志道聞偈大悟,踴躍作禮而退。」又一個開悟的!

  這個公案很重要。你要探討生命的問題,這個公案要好好重複地看、重複地悟。我們迷失在哪裡?迷失在分別對待。你要用什麼方法證悟?你要從今不取不舍。等到有一天你徹底接受了,也代表你妄想分別的心止息了,就在止息的那一刹那,大般涅盤的境界就現前了。

聞後思惟:如何體悟身、心、世界是虛幻的?

閱讀 673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