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15 七月 2022 16:16

暢談六祖壇經(1165)通權達變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師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

  六祖大「師」看到方辯的雕塑,便「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六祖說出這一句話,是有覺得可惜的味道,因為方辯不解六祖之意。而方辯聽起來,六祖有責備他的意思。如果是你,你也會笑。大師的意思又不是這樣,你誤會了,可惜的是,你確實如此用心地去雕塑。

  聽到這句話,你們也要有所感慨,因為這其實也是在講我們。你們每個人一定有特色、有專長。你如果煮菜不會開悟,代表你不會煮菜;你泡茶如果不開悟,代表你不會泡茶。因為一即一切,如果你真的懂這件事情,一切的道理跟「一」的道理是一樣的。很多人會煮菜,你拿什麼菜給他,他會變化,但是他做人就是不會變化。會插花的人也會變化,他不見得一定去買花來插花,他可能去植物園走一趟就有了。也就是,對於他專長的事情,他會通權達變,他能夠應用無礙。

  你會說:「我做菜的時候,蘿蔔不會跟我對罵,人會和我對罵。」如果沒有蘿蔔的時候怎麼辦?你會拿紅蘿蔔代替,但是現實生活中,換個角度,你卻不懂。菜該怎麼煮才會好吃,自有它的因緣條件。你應該怎麼過,你才會好吃,你不知道嗎?即:你的人生如何過,你都不知道,你還要問我。你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當然應該被罵。

  你不要以為煮菜很淺,《壇經》很深。做菜,你的智慧生起來;看《壇經》,你的無明生起來。法無兩般,你看你如何做菜,就那樣看《壇經》。眾生皆有佛性,你試試看,能不能把你的佛性展現出來。就像六祖對方辯所說的:「既然你這麼會雕塑,那你為什麼不雕雕你這一尊佛給我看看呢?」

  你要有所感慨,世間的真理是一樣的,名相不一樣,換湯不換藥。你只要懂一個東西,一竅通,竅竅通,你一定要會「聞一知十」,如果你真懂,它一定是通達的。所以說不要「只解塑性」,看到外相,卻不瞭解自己的「佛性」,那不是可惜嗎?

  六祖大「師」最後還是肯定方辯,他「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其實,這是一個很平常的動作,就像你罵一個孩子:「你怎麼這個樣子!」責備完他之後,就要摸摸他的頭髮:「你雖然那樣,其實你也很認真。」六祖的這個動作,其實就是安慰方辯:「你雖然不懂,你雖然沒有慧根,但是你今天塑這尊像,你會種下福田。」這是第一個意思,即:你雖然沒有開悟,但是你有很多的福報。

  方辯雕塑這座像,為什麼會得到很大的福報呢?一,《法華經》中曾提到,無論是用泥土或木頭所刻的佛像或畫的像,你塑一尊像就有很大的福報;二,因為你塑那尊像,讓人家膜拜而學佛,福報更大。這樣說起來也可惜,已經遇到六祖了,而且這樣給他點,他還是不通。所以還是需要因緣具足。

  第二個意思是:方辯,你現在雖然不懂,但是以後你有一天,你還是會成就。你一定會為人天師,眾生會依止你,所以你可以讓眾生種無限的福田。

聞後思惟:你能藉助你的擅長之事悟到生命嗎?

 

 

閱讀 465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