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某個部分用心,你就一定比別人強。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不要一直認為你學不好,你不用心才學不好。你說:“我每天都有誦經,我怎麼不用心?”有個概念你要修正,常常有人跟你講:“一本經你只要一直誦,有一天你就會懂。”這個觀念不符合因果。你只誦而不去瞭解它,你就不會懂。
我聽到一個慘痛的經驗,我真的是嚇一跳:有一個人已經出家三十年,直到最近一年跟我認識,他才跟我講:“我出家這麼久了,生命無常,我想要解脫,怎麼辦?”我就告訴他無相誦。上個禮拜,他跟我說:“我學錯了,我應該去學南傳的。”我問:“你為什麼這樣說?難道北傳不能讓你開悟嗎?”他說:“你看人家南傳講得很清楚,我們北傳不講清楚。”我說:“你可不可以講個實例給我聽?”他說:“比如,我誦《法華經》,只是一直誦。比如四聖諦、十二因緣,我這一輩子只是誦這個名詞,都不知道這些名詞在講什麼。”我聽到嚇一跳。我覺得:“你怎麼有可能不明白四聖諦是什麼。”但他事實上就是不知道。直到有南傳的人告訴他四聖諦怎麼修,他才知道。我說:“你出家三十年都在做什麼?”他說:“就是每天誦經啊!”所以,你不要以為你每天誦經,你就清楚瞭解,否則就不需要釋迦牟尼佛講課了,就不需要聞思修了。
聽那位法師這麼講,我的內在是很震撼。但是問題要拉回來,你知道嗎?比如,你讀了《壇經》,其中沒有談及四聖諦、十二因緣、三法印、六波羅蜜這些概念。學一學之後,大家一問,你就覺得你不懂。你知道你是在學什麼嗎?其實,這些名相的內涵,六祖大師談過了,只是他已經消化了,用他的話講出來給你聽,而非直接說出那些名相。
借教悟宗,是達磨祖師在《十行觀》中提出來的。教是經教,宗是禪宗。真正懂禪宗的人,一定懂教理,故無相誦曰:“說通即心通。”說通即是教,心通即是禪,故“如日處虛空”。學禪的人,一定要切記禪教合一,學禪宗才不會偏差。如果你不懂經教而談禪,你一定會走偏。六祖不識字不是故意的,只是因為因緣如此。看字不會死,也不會迷失,否則看什麼都會迷失。所以,既不是字的問題,也不是經典的問題,而是你自己不懂、迷失、執著的問題。你以為你每天在誦經就叫做用心嗎?有的人一句佛號念到底,以為這樣就叫做用心。凡事要符合因果,你能分辨一個人講話正確與否、圓滿與否,是可以檢測的。你專心做一件事情,心會比較靜,但是你不會開悟,也不懂得真理。
什麼是用心?比如,這一盆花,你不可以說你用心研究葉子而不研究花,或用心研究枝葉而不研究根本。學佛,只用心誦經而不懂經義,就不叫用心;或只坐禪而不看經書;或只看經書而不坐禪;或只看經書和坐禪卻不與別人互動,那就是不圓滿。你的心不是狹隘,就是被自我概念困住走不出來,不願意突破,所以你的心沒辦法跟法界一樣。
聞後思惟:如何才是真正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