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9 六月 2023 19:29

暢談六祖壇經(1372)證四聖諦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華嚴經》描述生命為:一真法界,森羅萬象,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而非一片死寂。簡而言之,涅盤不可以解釋,我只是談到此而已,接著你要親證。但問題是,你要開悟,就必須破我執。佛法談到最後,就是要談我執而已,從此下手,破了你才能進去,否則你永遠都會有煩惱。潛意識抓一個生命的主體,就是我執的狀態。表面上你執著外面的世界,其實你執著深沉內在的生命體,因為外在的六塵就是要滿足那個生命體。

  在佛法界,有兩種爭論:第一種,有人認為心和阿賴耶識是真實的,而心與阿賴耶識所變的都不是真實的;第二種,有人認為能變、所變皆非真實,稱為能所雙亡。般若經的學說,談到最後是一切法畢竟空,即是究竟意。你要抓一個心不放,我也暫時不反對,反正你就先慢慢看,看到最後,你就會知道,你潛意識抓的心和阿賴耶識,就是抓著「我」不放。眾生皆有佛性,也有人抓著佛性不放,佛性對他而言就是「我」,是魔性,是執著性。大部份人都活在有個主體的生命。故,所有宗教思想學說,包括佛教中有些派別,還是有這種概念。

  《心經》先講十二緣起,講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再講無苦集滅道。以順序來講,四聖諦應該先講,因為四聖諦是聲聞人修的,十二因緣是緣覺修的,而六度是為菩薩講的,就是因為從緣起的角度展開的四聖諦。這樣迷失的輪轉即為流轉門。你若能逆推而破除,即為還滅門。此二門談的是眾生如何迷失,又如何覺醒。

  有的人嘴巴不太敢反抗,內在卻是不太承認的。當你不承認的時候,你就不會用心學佛。有的人說:「師父,我承認,但是我願意慢慢修。」如果你家裡著火,你會慢慢出來嗎?如果你被電電到,你會慢慢離開,還是嗖地離開?《法華經》曰:「三界如火宅。」你覺得那只是舉例說明。你要在溫柔鄉看《法華經》,而不是在火災現場看。你覺得世間有苦有樂,你就無法親證苦諦。

  苦:佛說的苦,指的是世間無常的現象。你的內在就是不接受苦的事實。你能接受它變好,卻不能接受它變壞,真是癡人說夢話。《阿含經》曰:「無常故苦。」無常也有可能是樂:你現在迷,因為有無常,你才有可能悟;你現在是壞人,無常才有可能變成好人。所謂無常故苦,是因為你不能接受它,故內心產生了抗衡與痛苦。所有人皆如此,學佛者與不學佛者皆適用。

  有人說:「你們佛教悲觀。」你被人一說,就啞口無言。只要沒有開悟的人,與無常是抵觸的,因為他有我執,就是他的內在產生一種執著。變好,他能接受;變不好,他難以接受,他的潛意識時時刻刻在與無常抗衡。每個人都跟你講好話,那叫做常;每個人都跟你講壞話,也叫常。你希望別人跟你講好話還是壞話?希望就是妄想。真理是你希望而來的嗎?真理就是真理。你都不知道你內在錯誤的運作。真理示現真實的現象,即無常的現象。無常是中性的,但是你不能接受,所以才「無常故苦」。

  集:苦的原因從哪裡來?從惑與惑業而來,故稱為惑業苦。惑就是無明、無知、煩惱,即你不懂真理,不懂三法印,不懂八不中道,不懂一切法畢竟空。它不是一個理論,而是要你一個個去親證的。你執著它,這個苦不能解;你不執著它,你才能離苦。我不講離苦得樂,我只講離苦就好,因為得樂,你又抓個樂在得。狂心若歇,就完了,不要說:「我終於證到菩提了。」故,滅是滅苦集,當下就證涅盤。

  道:接著,你要修道,解脫道加菩薩道等於成佛之道。解脫道具體的內容即八正道,菩薩道為六度萬行,成佛之道則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又稱為菩提道。故,四聖諦是小乘還是大乘,就在於你個人的層次。是你怎麼樣,不是它怎麼樣。

聞後思惟:你承認你時時刻刻皆有苦嗎?

 

閱讀 30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