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講完課,會問你們哪裡聽不懂,卻都沒有人提出來。你在上課,你卻不知道你哪裡聽不懂,就代表你沒有在聽我上課。以這個結果,你就知道你沒有在聽。你聽了會嚇一跳。然而,不是你聽我的課聽不懂,而是你這一輩子在聽人講話都聽不懂。如何證明?因為你有你的想法,所以你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每個人都沒辦法百分之百瞭解別人,縱使你們是聽人講話,也只瞭解百分之五十,就代表你們彼此只聽懂對方一半。
上課時聽不懂的部份,你一定要發問。法義的部份不能勉強,但是做得到的部份,你要先問。我之所以從此處來談,是因為我觀察很多人,我的感觸很深。他雖然學東西學很久,但他進步實在是相當慢。我們讀書就好,不進則退。很多人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卻退步了。他以前沒有讀書的時候還是進步的,書讀完了反而卻退步了。譬如,他沒有讀書的時候還懂得謙卑,他讀完書之後,謙卑不見、傲慢增長了。傲慢每個人都有,但他讀書多了,傲慢激增,反而越學越退步。
你在讀書,包括佛經亦是書,你讀書讀下去,一定要看到你自己,即你讀完書發生了什麼變化。一般人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讀書讀完之後增加知識。比如,我以前沒有讀《壇經》,我不懂《壇經》的知識,但我讀完之後,人家問我這部經典在講什麼,我能夠講出來。大部份人都能增長這些知識,卻不能夠用出來,也有些人能夠用得出來,不過他不見得是用來幫助別人,而是用來傷害別人。
你有知識,更高的提升是學問。讀完了,有的人有了學問,但是不見得有道德,因為學問與道德是兩碼事。這時候,你要看到你是否改變。如果你沒有道德,你會嚇一跳。讀書沒有道德,你的殺傷力會更大,你更容易危害這個社會。古人稱為君子的,就是有學問亦有道德。而現今的人幾乎都停留於學問,很多人都沒有道德。
很多人還不夠格稱為讀書人。有的人讀完書增加了知識和學問,甚至有的人增加了名與利,或者還增加了傲慢。沒有人可以告訴你,而是你自己要察覺。你讀完書變成什麼樣子,你要清楚看到自己。如果你會看你自己,就代表你開始會讀書了。這時候,你應該思維:「我讀書是為了什麼?」你不會英文,所以你去學英文,你學英文的目的就是要講英文,最終是為了溝通,比如做生意、旅遊,你都用得到。英文你當然要讀,因為這關乎技術性。但是,你讀的是《壇經》,而不是英文。你讀《壇經》或佛經是為了什麼,你要很清楚。你既然知道學英文是為了做什麼,也應該知道學佛經是為了做什麼,你不可以抵觸你的初衷。
聞後思惟:你重視個人道德的培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