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現在的現象像凡夫,而佛的現象像聖賢。但是,重點不擺在你是什麼,因為你這個概念是經不起考驗的,這是生滅法。聖凡是假名,是隨著各種因緣而產生而方便安立的。你內在的智慧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但是,你如何去展現,則是你要體悟的。
常照,照就是慧。你雖然不是一個自在的人,但是你卻知道你不自在。那個知道就是一種照的功能。我雖然痛苦,我知道我痛苦;我雖然執著,我知道我執著;我雖然有缺點,我知道我有缺點。這個知道是在的,即,這個功能只是展現讓你知道現在的狀況,但是它沒有因為你現在還未覺醒而不出現。它時時都出現,只是你還沒辦法具足那個自在,你還沒辦法真正解脫,但你要知道。
我們現在的心是佛還是魔?我們是同住,佛與魔共處一室。你承認,這個叫做照。以前,你並不知道你具足常照的功能,它時時刻刻也有呈現,只是你不清楚,你只清楚魔心出現了,即你內在的各種妄想執著。偶爾出現一些善良的心,你也知道。過去你是擺在它們出現的現象,你不是活在自性,而是擺在妄心。你過去所看到的,就是你內心的生滅變化、喜怒哀樂不斷困擾你,直到你認為佛法可以解脫你的問題,你才來學佛。
這個魔,不用除;這個佛,不用求。只要清楚地活在常照的狀態,看世間的因緣,隨著因緣緣生緣滅,這樣就好了。你活在常照的狀態,就是無我的狀態。常照不是一種造作,因為它並非因緣所生,但你內心的妄心卻是因緣所生。神會禪師把這個概念說破,他是用真知的概念來談,這個知並非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生滅法,這個知是常照的功能。比如,你過去心情很不好,接著就找人出來喝咖啡訴苦。聽完我的課,你的心情也可以不好。但是,你不要活在心情不好,你要活在:「我知道心情不好。」
知道,活久了就沒事了。你的心清清楚楚,不會被它困擾。而且,你很容易察覺到,原來那些概念都是騙你的,都只是一種把戲,你不會再被它耍得團團轉。你的念頭依舊運作,但是你的情緒不會起來。因為你有生命的存在,你的念頭會不斷運作。但你無住於它,它不容易形成一種情緒。
常照的功能,就是一種般若的功能。但是,照還有更深的意思。常即本自具足的,照不是單純照見這個現象,而是它能夠貫穿這些現象的迷失:「原來心中種種的概念都是靠不住的。」所以,你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想法。想法比情緒更複雜:有強烈的境界,你才產生了情緒;而想法,你的意識形態已經根深蒂固形成你個人的思想,你要去照見。你不容易看到你的思想是生滅的,因為它是很根深蒂固的。而且,你看到自己的思想是很抽象的,而看到情緒則比較具體。你可以看到你個人的知見嗎?不僅僅你的情緒,你所有的知見,同樣是無常。你不要相信你的知見。
聞後思惟:你準備好覺照每一個當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