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法,關鍵在於要會運用。很多人學了佛法之後,卻不把重點擺在運用之上。開車來的時候,兩個同學在談法義,我坐在後面,聽他們疲勞轟炸兩個小時,默默不敢講話。他們兩個講得天花亂墜,我聽完之後,快到了,就要下車的時候,同學說:「師父,我們講了兩個小時,也請你慈悲開示一下。」我說:「道理很簡單,你就是會執著,怎麼樣不執著,你自己去想辦法。」他很排斥我這麼說,便問道:「師父,你已經經過那麼多磨練了,你可以告訴我們辦法嗎?」我說:「我坐在後面,也在想辦法如何解決我的執著。」
你要靠自己,自己想辦法。我這麼講是最中肯的答案,我自己是我自己的師父。其實,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勇敢地面對自己。但是,首先你要察覺到自己哪裡出了問題。否則,你如何幫助自己?如何思考、解決呢?學佛不可以滿口談空,卻不會處理事情。
你遇到問題,要懂得如何處理。那一天,有一個法師問我:「什麼叫做明心見性?」我說:「至於這個問題,我可以朝幾個方向回答你。一,我還沒明心見性。所以,山下人不講山上事。你爬上去,你就知道,我們都在山下。二,我雖然還未明心見性,但是我可以講個概念讓你參考:明心見性的人一定做得出來,你做不出來,就是未明心見性。」你們可以用這個方式回答任何人。當有一天,你覺得你開悟了,你要問你自己是否全部都做得出來,而不是口上說說。哪有明心見性的人不孝順父母?哪有明心見性的人不友愛兄弟?哪有明心見性的人不尊重別人?哪有明心見性的人不會解決問題?
六祖在無相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勞修禪。」如果你明心見性,你一定是心平行直,心清淨,有平常心,所有行為都符合正道。這兩句話運用出來,即:「恩則孝養父母,義者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學佛,你要很清楚,不要越學越不老實,也不要學到連世間法都不懂,而應該比一般人更懂世間法。
檢測自己很簡單。比如,對於父母,你孝順與否,你要摸著良心講。假設是十分,你做到十分了嗎?接著,對待朋友、兄弟,你有仁義嗎?你懂得忍讓嗎?你學佛最快的速度就是如此,即,佛法的道理你慢慢懂了,但是你要做出來。你要問自己:「我也知道我要孝順父母,但是為什麼我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那就是你的障礙。你不需要看經典,而是要問自己。連對自己親生的父母都沒辦法百分之百好,那你有辦法對朋友、另一半或子女百分之百好嗎?說不定你有辦法百分之百對你的子女好,卻沒辦法對你的父母好,你的內心是很掙扎的。你過去未學佛不勇敢,你做很多事情都是怕別人說,說你不孝、不忠、不仁、不義,而不是出自於內心。可是學佛並非如此,一切都當出自於內心。所以,你們要敢答應別人,也敢拒絕別人,而不應該還有人情世故的掛礙。可是,連出家人都還有人情世故的掛礙,因為需要增加信徒、經營道場。
聞後思惟:你有常常檢測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