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語言十二對:語與法對、
「法相語言十二對:」表面上「法相」好像是文字,「語言」就是語言,其實二者是一樣的: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文字是靜態的語言,語言是動態的展現。
「語與法對、」語即語言,為人說法就要靠語言。道需要靠人來弘,語言記錄下來就變成文字。文字、語言構成我們人類的思想。講語言,需要法相,即為名相。你們雖然懂得佛法的名相,卻不懂得將這些名相轉換成一般人聽得懂的名詞,所以你就會很死板,就沒辦法應以何身得度而化何身。
我們對一個專家講的法,與對一般人講的要不一樣。比如,父母親年紀很大,你要與他們講法相當困難,所以你要能夠講出簡單的法。像我那一天跟我媽媽說:「你過去已經辛苦這麼久了,接下來的人生你要好好地享受,你要好好地過。年輕時之所以賺錢,錢就像水,你就像一條船,有水才有船,這樣人生才能夠這樣過。但是,現在已經有水了,雖然也沒有很多,但是夠花了,這時候水夠了,你就要坐這條快樂的船,看吹到哪裡,你就走到哪裡。你不用擔心不夠水。」但是,老人家一定要抓住錢,她沒有錢沒有安全感。我再跟她講:「你要想盡辦法好好過,這些錢,我偷偷告訴你,你連一毛錢都不要留給子孫。」
父母當然不懂得空,但他們卻可以懂無常,即他們好像聽得懂。我就跟她講:「人的往生,其實你不用害怕,也不用緊張。人的往生就是睡覺,白天心情好,晚上就睡得好。所以,你現在快快樂樂,有一天睡著了,你就會做美夢。再來,往生就像一個門,從這個門走到另外一個門,經過這個門之後,外面的世界更寬廣、更快樂,所以往生只是一個門戶而已。」我還可以繼續再講,講她聽得懂的。我不叫她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因為她會懷疑那是否存在。我只講她聽得懂的,她現實人生感受得到、接觸得到的,她能夠明白、接受的,接著再推她一把。前面都聽懂,就容易接上,也比較有信心,知道你在講什麼。
你為什麼沒辦法開竅?因為你要先用你的語言說給自己聽。三藏十二部經典很多名相,佛學大辭典很多詞彙,但它只是要告訴你關乎內在,透過這些名相、詞彙來標出你的心,指出你的心。你明白它的道理,你就很容易往內推。我跟同學講:「你不會問,沒有關係,但是你內在一定有自己的煩惱。不問自己的煩惱,那要問什麼?你不要問外界的事物,或者是否有極樂世界。你有什麼煩惱,就直接講。比如,你的內在有煩惱、痛苦、恐懼、不安,這些都是你的問題。但是,你不可以你不知道你在煩惱什麼,你一天到晚都有煩惱。」
佛性、法身、空、中道或實相,這些名相讓你感到困惑。如果你認為自己懂了,卻不受用,那就了無用處。你要既懂,又能受用。你硬生生要查字典,你沒辦法查出什麼。你不應把經典和你的心拆開,法身當然談自己。空是什麼意思?只要你不執著就好了。這些名相,你一定要轉,一定要會用。語與法,是不可以拆開的。
聞後思惟:你能巧妙應用語言文字自利利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