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律,有一本《禪林寶訓》,其編輯方式有點類似《論語》,即是輯錄很多高僧禪師善於道德的言辭,共有三百則。《禪林寶訓》文字很美,開篇明義就講「道德」二字,其中有言道:「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故,你當尊師重道。
這個世界上最尊貴的,不是黃金、鑽石,不是姣妻、子孫。對於現今的一些年輕人,他認為最尊貴的是蘋果的手機,他七天七夜徹底排隊,比你參加禪修還認真。他沒有錯,只是重點擺錯。有這種精神,做什麼都能成就。
世界上最美麗的是德行。你不用在臺灣買蜜絲佛陀,也不用去韓國買化妝品,你也不要雕塑、整容。我們講內在美,有人解釋成有學問、有氣質。這樣的形容還不太適當。同學在探討另一半應該是怎麼樣的人,我說:「你不用傻了,最理想的配偶都是電視上的人物。哪一個人會對你善解人意?」
那一天,有兩位過去《易經》班的同學來找我聊天,我問他們:「為什麼不來學佛法、佛經?」他說:「師父,佛經比較呆板、嚴肅,我們還是學《易經》就好。」我告訴他們:「你們知道嗎?我過去教的《易經》,都只是封面叫《易經》,內容卻是《金剛經》。你不相信,把我過去的錄音帶拿來聽一聽。」你的認知不一樣,你就排斥了。《禪林寶訓》表面上沒有說明它在講戒律。《論語》亦如此,它教你做人做事,其實就是戒律。是人的問題,你沒有道德,你讀了聖賢書,你不見得會成為聖賢。有言道:「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說正法,正法亦邪。」學要好好學,生命就是要不斷地學習。但是,開悟卻可以只憑一句話。
論,有《大智度論》、《中論》、《瑜伽師地論》等,都是很大部頭的。憨山大師著有《性相通說》。性宗最濃縮的就是《心經》,而相宗的是《百法明門論》。
錄,即祖師語錄,比如黃蘗禪師的《傳心法要》,及達磨祖師的著作。《傳燈錄》是禪宗很特殊之著作,是記錄有其人其事,在何因緣之下開悟,是活活潑潑的記錄,是可以激勵我們的。你們都有機會開悟,你們不要不相信。就像有人喜歡看《感應錄》,這能讓人生起信心。學禪的人,可以看《傳燈錄》,其中有信心、智慧及度人的方便,及求法的精神。有很多祖師的語錄是從《傳燈錄》中節錄出來的,比如僧粲大師的《信心銘》。
覺得來不及讀這些經典的人,就好好讀一本經。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常常都精通一本經。比如,宗密大師幾乎是專攻《圓覺經》,即他重複批註這一本經。有一個開悟的禪師,四十年專攻《禪林寶訓》。有很多學儒家的,從小到老,只看《論語》,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了。如果每個人專攻不一樣,其實是最好的,因為經典才有辦法傳承。你讀你的,你不要去問別人。你也可以專攻《心經》,雖然字數很少,但法無高下。
少林寺的宗風是一定要會武功。拳術有好幾百套,剛入寺的人只是要進去學武術,想要拳術一套一套學,很多人都偷偷地學別招。但是,等到他們學到一定的程度,有可能學到十年二十年,他們才領悟這樣學是不對的。如果你什麼都會,其實就代表你什麼都不會。如果你只學一招,就堪稱絕技。你沒有成就,是因為叫你深入一經,你聽不進去。
聞後思惟:你願意好好讀一本經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