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佛法之後,你回去要思維。《論語》曰:「學而時習之。」你時時刻刻要思維、溫習、體悟。否則,你就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懂。你誤會你聽懂,你一思維下去,就會察覺到你不太懂。如果你完全不會用,那就是不懂。你思維完之後,有兩個結果:一,你真懂了;二,你還是搞不清楚,你還有疑惑。懂了,你進入修行要修什麼?修即是不要再想了。「凡所有相皆虛妄」是真的嗎?別人糟蹋我是虛妄的嗎?我負債是虛妄的嗎?原來一切現象皆是緣起如幻,我懂了。接著,自己在用功的時候,念佛的就念佛,數息的就數息,參禪的就參禪,就進去了。若是你思維了很久,對「凡所有相皆虛妄」還是疑惑,就到此為止,先不要再想了,明天繼續再想。但是,進入修行的時候就不要再想。
我告訴你們一個口訣:一,胡思亂想;二,好好地想;三,永不再想;四,止息妄想。你胡思亂想,要想就好好地想。我個人常思維「覓心了不可得」這個公案:三心皆不可得,那麼,是什麼心在困擾我?心又拿不出來,又是無形無相,但是我為什麼心中悶悶的?我夜晚亂做夢,早上起來覺得鬱悶。我怎麼找心都找不到,為什麼會如此?我常想這個問題。
聽我講佛法之後,你可以思維我所講的法義,也可以繼續想你的問題。好好地想,想清楚之後,就永不再想,就止息了。至於後面的方法,是因為你沒辦法一下子就放下,所以才透過方法讓你慢慢放下。當你止息了,清淨心就會現前,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關鍵就在於「歇」,歇即菩提。
聽的時候,你們的內心要歸零。你沒辦法歸零,那你要聽什麼?你若放任它,就沒辦法聽到別人真正要講的涵義。就像看佛經,你的內心不歸零,佛法你是看不懂的,你是看到你的想法,而非佛法。你們聽別人講話,你們幾乎不可能百分之百懂得對方的話。只要你有自己的知見、成見、偏見,你就沒辦法聽懂別人在講什麼。什麼是正見?我過去都講過的話,我又常常把它推翻掉。我不是指我過去說錯。比如,何為正見?我過去講:「四聖諦是正見,十二因緣是正見,六度萬行是正見,三法印是正見,一實相是正見。」但是,我現在不這樣講。三法印是正見,但是對於你卻沒有用,因為這叫做知識。禪師不跟你談知識,知識不能止息你的煩惱。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三法印、一實相皆不是正見。我完全沒有意見,也沒有看法,也沒有我自己的知見,也沒有宗派的概念,我內在已經把這些都放下了。歸零,這才是真正的正見。佛有一天在打坐,有一個人趕豬從他面前走過,佛問:「大德,那是什麼?」那個人就笑了:「一般人都知道,偉大的世尊,你怎麼不知道那叫做豬?」世尊就笑笑說:「你怎麼知道那個叫做豬?」
你好像什麼都懂,因為你有成見,你常常用你的想法在回答,但是你都不明白法無定法。你滿腦袋的知見都是正確的也沒有用,因為那個東西卡住你,你永遠與空不相應,因為你都是「有」。有一個人問禪師,禪師講:「你有辦法一口氣吞進千江水,那時候你再找我。」你去年吃的飯還在嗎?你上個月吃的飯還在嗎?你昨天吃的飯還在嗎?你學佛學這麼久,這些佛法知識還在嗎?你吃飽都消化掉了,就是佛法不能消化。你學的佛法,你知道你累積多少了嗎?佛法不是拿來累積的,你吃下去,你消化,你就懂,否則,你反受其害,你就中毒了,甘露就變毒藥了。你是否消化,看你的臉色就好了。學那麼多,在哪裡?只是吞下去消化了,而不是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我不跟你談理論,而是要你開悟。致學不致心,多學無益。
聞後思惟:如何不被自己的想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