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若不知去處,終不預報於汝。汝等悲泣,蓋為不知吾去處;若知吾去處,即不合悲泣。
「吾若不知去處,終不預報於汝。」我若不知道去處,就不告訴你我什麼時候要走。六祖知道自己的去處,他也清清楚楚地告訴弟子,讓他們安心。就像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公案中,有僧人問禪師:「孔子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禪師回答道:「已知生,方知死。」老禪師替孔子注解,說明孔子是知道死的。孔子說過:「五十知天命。」
「汝等悲泣,蓋為不知吾去處;若知吾去處,即不合悲泣。」六祖已經點出來了,他去的地方一定很殊勝,弟子們知道了就不會悲泣,而是會歡天喜地。六祖不著痕跡,沒有人知道他的因緣在哪裡。這樣也好。比如,六祖假設說他要再回到這個世界,他講完之後,很多人會被他影響,尤其是他的弟子,師父要去哪裡,他們就要跟他去哪裡。每個人各有因緣,只要悟到法身不生不滅,事相任人逍遙自在,何必說要去哪裡。所以,六祖始終不講,但卻給人信心。
「法性本無生滅去來,」之前是談事,此處是談理。對於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你跟他談事相,他比較容易懂,談理就不太懂。但你們都聽得很懂,卻還不能領悟,因為你領悟了就不執著了,你只是知識上懂,而不是真正那樣的人。
你們來聽課,是要悟道。悟道後,你們士農工商都沒關係,世界五大洲任你去,大家不要擠在一起。談到生滅,很多學佛法的人,一天到晚在讀《心經》的不生不滅,但別人一問他,他就答不出來。「現象界明明是有生有滅,你如何說不生不滅?」我們一般賦予現象一個名詞,叫法相,諸法因為緣起的關係所產生的一切的現象,在一般認為法相是有生有滅,稱為生滅。你還沒有看清楚,你才會這樣講。一般認為:「法性本無生滅去來。」
什麼叫法相呢?比如,這是一塊黑板,假設從這一點開始叫做生,從那一點叫結束,你看到生它是法相,你看到死也是法相,你看到中間這一段成長的過程也是法相,你從現象看起來,它就是有生有滅,但其實這個黑板本來就不生不滅。生命是什麼?這個黑板就好像生命的真相,實相本來面目。這個生,這個死,人生的過程原則上就叫做幻化,幻就是它本來就不是真實的。
簡而言之,隨緣而生,隨緣而死。表面上隨因緣有生死,有來去;實際上並無生死,也並無來去。為什麼?因為這些現象當下就是空,都是虛幻不實的,它本來是夢,豈有一個來跟去呢?你可能會問:「既然本來沒有來跟去,為什麼佛家還要講來去呢?」這叫做假名來去。《金剛經》,「是名什麼」,那就是假名。為什麼要用個假名?這就是妙用,用假名來開示,來讓你理解,否則你不會懂。你不但要會說,但更要明白它的意思。
聞後思惟:你知道你未來會怎麼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