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生命是不生不滅」很抽象,我就告訴你易懂的:生命是動態的。不僅僅生命是動態的,整個法界都是動態的。宇宙是流動的,星系都是流動的,不斷地流動,因為不盡的緣起,不盡的因緣。地球是轉動的,這個社會是變動的,人與人之間是互動的,我們的身心是活動的。修行人常犯一個毛病,他不太想動,這是不對的,這是懶惰病。
整個法界就是一種動態的,生命亦是如此。修行不是不動,故六祖反對你常住不動:第一,他反對你身體不動,第二,他也反對你心念不動。六祖談坐禪品時,禪就是慧,就是外離相,即是認識相,一切無有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不被現象迷惑,你就有智慧。內不亂為定。二者合起來即為禪定。很多修行人沒有辦法體悟在動中有不動的概念,而在打坐時更容易體會到心慢慢靜下來。其實並非如此,生活即生命是活動的,人生是一連串的活動。
修行不怕動。古時候禪宗道場的叢林,並非一天到晚在打坐,而是一天到晚在工作。只有到了冬天,他們才連續打十個禪七。每個人都做自己該做的事,都是自耕農。現在的高旻寺,還保持這樣的禪風。
你修的智慧不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你修的定亦是如此。這是自心本來的功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不是修來的,而是你沒有開發,因為你被你錯誤的概念困住、束縛。你在走路或跑步是動態的,但你要體悟自心有常寂的功能。比如,我很討厭洗碗:第一,不想做;第二,做得心不甘情不願;第三,要趕快把它做完;第四,在做的過程當中純苦無樂。這就是實修,不喜歡洗碗,你就把碗拿起來,碗慢慢洗,水慢慢流,洗碗精慢慢擦,手與碗慢慢接觸。你要體悟一下這種狀態,你這麼修也會修成。那一種寂靜就是一種感動,會讓你感覺時間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打坐進入狀況會覺得時間很短。其實時間本身就是陷阱。
發生動態的事時,你要體會常寂,慢慢體會。你在臺北開車會塞車,你去體悟常寂,不要埋怨。上班,工作再怎麼忙,你去體會常寂的概念。你一個人在菜市場很吵,你去體悟常寂。你一個人在火車站人很多,你會突然感覺在那邊有如入禪定的狀態。有人說:「十字街頭好修行。」但是一般的修行人怕吵、怕亂,不喜歡骯髒的環境,不喜歡人,這就是百分之百修錯。
你不可以離開生命,生命是動態的,但在動態中有不動。在妄中有真,所以靜心在妄中。這樣的修行,你會很愉快,你不怕動。有很多人打坐,為什麼不能穩定?因為他一直求靜,反而不能靜。一開始你就是排斥動,貪愛靜,你的內心世界錯誤了,你的內心世界就會反彈。你體會到生命是動態的,你坐著也是動態的,你的內心世界有活動。在動當中,悟到不動。
聞後思惟:你曾經在做事時體會到心的寧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