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要學正信的佛法,那你如何法喜呢?為什麼很多人不法喜?就像你聽我的課,你覺得好像很有道理,聽完了之後,回家卻用不上,這樣你怎麼會法喜呢?你只是上課時讓師父催眠,回家後又墮落紅塵繼續折磨。
你們能繼續來上課,算是奇跡了。明明就沒有事,自己做一場生死大夢,夢中遇到各種境界,不斷想盡辦法來折磨自己,在夢中找答案,看如何解決夢中的問題。為何學而不法喜?你要問你自己。有一個主要的關鍵,因為你在生活中用不上,因為你真的不懂。就像那一位法師,一本書寫了七年,算是認真的。但是,他要教書,就知道他沒辦法跟生活結合在一起,他好像沒辦法教別人在生活中就看到他所教的。我一直都在教生活,但是你們都用不上,我就讓你們思維問題出在哪裡。
你聽我上課或自己看經典,你的注意力還是擺在經典,你習慣看書或聽課的模式,但是你不習慣生活的模式。什麼叫做文字經?就是你可以自己看書。文字包含語言,你也可以聽課。你就是習慣自己看書或聽別人講課。然而,你在生活經當中,看不到這些文字。比如,你看「中道」二字,你怎麼看都不明白。你可能會講:「不落兩邊,離兩邊即是中道義。」你看到死或聽到死,也不知道什麼是中道。你讀了文字,好像覺得自己都懂,但在生活中你都看不到,你永遠察覺不到你哪裡不懂。
你不可以依賴別人教你,因為那一個人改天往生或有因緣離開了,那你怎麼辦呢?有人跟我講:「你要學習,要跟現世的明師學?」我說:「跟釋迦牟尼佛學不行嗎?」他說:「釋迦牟尼佛已經過世了。」我問:「什麼叫現世的明師?」他說:「就是活著的老師。」我問他:「萬一你的老師今天就往生了,接下來你應該怎麼辦?」我不講對與錯,而是這個理論經得起考驗嗎?所以,你應該懂得自己如何學習。比如,沒有人教我們,我們知道如何學。
學習是要察覺自己哪裡不懂,最怕的是好像懂卻沒有開悟,又不知道為什麼。比如,佛法每一本書都在講緣起,假設知是十分,你知幾分呢?知緣起,觀緣起,見緣起。佛法從來不可以模淩兩可,你講不出來,就是你根本不懂你到底有沒有知,或你的知達到什麼程度。當你不知或不全知,任何人來教你都沒有用,因為你不可能進步。知一分就是一分,知三分就是三分。知初果,我當然知初果;二果,我當然知二果;四果,我當然知四果;未證果,我當然知未證果。一切皆清楚,而非模淩兩可。有時候,你連知幾分都答不出來,就不知道你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聞後思惟:你能在生活中體悟到法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