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充滿了變數,諸行無常,佛法要把握當下,把握每一節課,不要有「上完」的概念。佛法講的是無始無終,你不要被「終」所騙。聽課,你要聽出關鍵在談什麼。禪宗的特色與其它宗派特色不太一樣,其它宗派談的都是所觀的境,境與心互為影響,禪宗比較偏向於能觀的心。我們的心是有陷阱的,比如我們的感觀系統是有陷阱的,我們的眼識看外面的世界,更細膩的東西我們看不清楚。意識形態,我們有邏輯的概念,但卻很少看到整體的的概念。
六祖預言他圓寂之後的事,對於一般人而言,是很難理解的。我們會跳入先後順序的概念,掉入時間差和空間差。一般人的心都局限於這些概念,被之困住,所以沒辦法全面看到。這就是為什麼要轉識成智,變成大圓鏡智。鏡子照東西,是全貌都看到的。
上次上《金剛經》的課,有一位同學是主持人,他很用心,主持時用錄像機把自己錄下來,回去看自己講話。看完,他用一句話形容:慘不忍睹。他講話鬆鬆垮垮,想一段講一段。他邊看邊想:「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看不到整體的東西,他總是局限於片段。一般人講話,頭腦沒有畫面,看不到整體的畫面。其實,你們是有這個能力的,你們胡思亂想的時候有畫面,而且很精彩。
自我介紹還要想嗎?我看到我的畫面,就可以從小講到大,從內講到外,從內在的思想、感覺、世界、理想、遠大的抱負、人生的過程、遇到什麼事情,怎麼講都講不完。我可以由上一直到下,從我的頭講到腳底:「我是一個很呆的人,但是我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一般人很難看到整體,所以常常會斷線。看不到這一個法界、這一個大的緣起,即一真法界,所以才會有時間和空間的差異性。
你的心是有障礙的,你要突破你的心,讓你心的障礙一再打開。這是禪宗一個很大的特色。你不要講得這麼神秘,是你心的功能讓你的意識障礙,你的意識產生了區格、斷層、邏輯、累積的概念,所以你不能頓悟。所以,你應該去研究你的心,你的心有很多陷阱。這些陷阱,我們稱之為塵垢、煩惱或無明。禪宗這麼談,並沒有離開緣起。但很多宗派,都是在研究所觀察的境界。所有的宗派都很好,但是你要知道它們的特色。
講心法,講三法印,講一實相印,講假相,講實相,都是方便說。講到最後,一切皆是方便說,但是不得不說。既然不得不說,就勉強說,才有了這些文字。佛最主要要傳的當然是法,稱為佛法。佛法有兩個概念:一,佛所說的法;二,佛是個覺悟者,覺悟所親證的實相。但是,佛作為覺悟者所講出來的法,你沒有依法奉行,你也不能親證。它們互為因緣的關係。相傳六祖講過一句話,《壇經》中沒有記載:「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這句話已經講得很明白了:佛所說的法,只是針對各種執著隨方解縛而已。
最怕的是,你抓著佛講的法不放。法就是藥,藥雖然能治病,但是每一種藥都有副作用。佛法與學醫的道理雷同。有一些人斷章取義,只要別人講的法跟他的認知不同,就把它歸於外道,要將之剷除。他不會認為自己錯,反而自認為在護持正法。其實,法對於他,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所謂懂佛法的人在破壞佛法,他的懂只是似懂非懂而已。
聞後思惟:你是否很執著你所學到的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