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04 四月 2024 15:25

暢談六祖壇經(1578)發心成佛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修行本來就是一場誤會,看你何處的觀念產生了錯誤,何處的觀念還有懷疑,何處的觀念還有無知,你應該從此處下手。開悟,才是修行的開始。比較短視的人看到一期的生命,眼光稍大的人看到三世的生命,而眼光更遠的人則能夠看到無盡的生命或無限的生命。但是,你不要用永恆的生命,否則容易掉入常見。

  你不要急著修行,要先開悟。開悟之後,接著法門無量誓願學,後面的功課還很多,你要隨緣盡份、隨緣學習、隨緣度化。你要看到無盡的緣起,你只是隨那個因緣去做最適當的事情。你先不要普門,而是要一門深入。真的開悟之後,你才好好去學普門品。門門能入,門門能通,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你要去展現。

  你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認識自己,就是悟道。你這一輩子不需要度一個人,如果要度一個人,勉強說就是自己,但也實無眾生可度。你們這一輩子先進來佛教有限公司,你們是試用期,先開悟就好。如果這些概念沒有厘清,你會盲修瞎練一輩子。你做事業苦,修行也苦,包括讀書都是苦,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我們大陸有一個學生,自己開文化公司。他對員工說:「我們既然是文化公司,就一定要很有文化,所以你們要接觸儒釋道。」有文化與否,不在於讀書,而是你應對進退到底有沒有氣質,有沒有智慧。有的人讀很多書,但看起來令人討厭,講每一句話都好像要把人家壓倒。

  六祖大師即將圓寂,所以他不斷交待再交待。「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雖然有過去、現在、未來,但佛教最重要的是這一期的生命。你過去是什麼狀態,都已經過去;你未來是什麼狀態,還沒有發生。你現在是什麼狀態?你現在是人,還是佛,還是魔?你願意時時刻刻發願嗎?你至今還沒有發菩提心嗎?

  《華嚴經》說:「未發菩提心,所修都是魔業。」你不發菩提心,學什麼《六祖壇經》?「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看書,要懂得關鍵字。「菩提自性」和「但用此心」,合起來就是菩提心。很多人讀《金剛經》始終讀不懂,《金剛經》談的就是「發菩提心,行菩提道,證菩提果。」但是,你不懂「菩提」二字。

  很多人看《壇經》,表面上大家都知道六祖是因為《金剛經》而開悟的,但是好像《金剛經》和《壇經》並沒有什麼關聯,那是因為讀不懂。我可以證明六祖真的是因《金剛經》而開悟的,因為他的思想就是《金剛經》的思想,而且從頭到尾都吻合。其實,《金剛經》中,世尊一開始講的內涵和六祖講的一模一樣,當須菩提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世尊回答:「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六祖講的亦是如此,應用菩提心,就直了成佛。須菩提回答:「唯然」,就是他聽懂了世尊所講的。

聞後思惟:你是用什麼心來學習的?

 

 

 

閱讀 389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