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除淫即是淨性身。」「除」不是刻意去除,而是知道它是虛妄不實,你就自然不會貪愛了。你說:「有可能嗎?」連不是修行的人都有可能。男女的情欲雖然是很誘人,但是它抵不過毒品。你問吸毒的人:「吸毒跟情欲,你要選擇哪一個?」他會選擇毒品。有沒有什麼勝過毒品?就是清淨。所以,叫你們修行,你們滿面愁容,因為你們不知道修行有多麼快樂。如果你們明白了,你們自然就可以恢復清淨的本性。
很多人死腦筋,認為戒只是殺盜淫妄酒,卻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他們只知道一邊是好的、另一邊是不好的,就專修一邊,另一邊不管。比如,有病毒感染,你要去研究藥,就要去瞭解病毒。但是,一般人沒有這樣的思維模式,戒在講什麼,就如何修戒;定在講什麼,就如何修定;慧在講什麼,就如何修慧。這樣的想法,就是只單看一個東西,而不懂緣起。要如何修定呢?只問自己在氣什麼、亂什麼;如何修慧?要問自己對什麼不清楚。
「性中各自離五欲,」「性」即是心。「五欲」,狹義的解釋為財色名食睡,廣義的解釋即五根面對五塵產生的各種欲望、障礙。我們一直抓取外面的世界,要透過外面的世界來滋養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概念,讓我們產生了貪嗔癡。三者合和,才能產生觸受愛取有。從緣起的觀念,你能夠明白緣起無自性,你才能夠離五欲。那都是一環扣一環而生起的。
自心為什麼能夠離開五欲六塵?因為知道它如夢幻泡影。《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沒有見性是沒有辦法離開的,也沒有辦法看清它的。這不是能刻意節制的,而是一定建立在理性上,因為你看到了、知道了,自然就離開了,自然就不沾染了。所以修行不是硬修的,硬修一定出問題,假設沒有正見的人,胡亂修行,有時候很可怕。
你要多看《六祖壇經》,把正見建立起來,「見性刹那即是真。」此亦是方便說,真回歸之前所講的「真如自性是真佛」之意。讓你看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做真。「真」即是不生不滅,假就是有生有滅。你活在有生有滅的世界,所以沒有辦法見到那個不生不滅,真如本性就是不生不滅。
「今生若遇頓教門,」我們何期有幸,今生遇到頓教法門,所以你要真信。但是,真信不容易。就像《金剛經》所講的「一念凈信」,就進去了。你內在還猶豫不決,這就是你的障礙.你還未真信,你對自己真的不夠明白,你對緣起不夠透徹。禪宗有公案,一個人聽到別人對他說:「你的心是自家寶藏。」他一聽完就走了,從此就教導一方;又或,一個人聽別人講:「眾生皆有佛性,就唯獨你沒有佛性。」當他被人家這麼一刺激,就產生很大的懷疑。為什麼說你沒有佛性呢?很簡單,因為你不敢承擔。
假設你真的能夠領悟頓教法門,「忽悟自性見世尊。」就在刹那之間,你就能夠見到自己的佛性。
聞後思惟:你相信自己是真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