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06 五月 2013 19:49

六祖壇經_台北 43-3 2013.04.21 午

作者  釋達觀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補充講義:
大圓鏡智性清淨。○三藏法數:大圓鏡智。謂如來真智、本性清淨、離諸塵染、洞徹內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照萬物、無不明了、是名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心無病。○三藏法數:平等性智。謂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隨其根機、示現開導、令其證入、是名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見非功。○三藏法數:妙觀察智。謂如來善能觀察諸法圓融次第、復知眾生根性樂欲、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令其開悟、獲大安樂、是名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同圓鏡。○三藏法數:成所作智。謂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普於十方世界、示現種種神通變化、引諸眾生、令入聖道、成本願力所應作事、是名成所作智。

五八六七果因轉。○五者、八識中之前五識也。如眼之能見色、耳之能聞聲、鼻之能辨臭、舌之能別味、身之能知冷熱、對於色聲香味觸之五塵、有能起五種識之性也。○八者、八識中之第八識也。又名阿賴耶識。又名藏識。凡為世間萬物之本之種子、皆收藏於此識之中也。前五識、及第八識。皆屬於果。○六者、八識中之第六識也。因前五識之感覺、而起分別判斷之作用。故名曰意識。○七者、八識中之第七識也。名曰末那識。因六識分別五塵好惡、而由此識傳送相續執取。故又謂之我見識。第六識、及第七識。皆屬於因。○果因轉者、即憨山大師所謂六七二識因中先轉、五八一體至果乃圓也。

但用名言無實性。○傳燈錄五註、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此言轉八識成四智、在文字上則謂之轉。在實性上則無所謂轉也。迷則為識、悟則為智。在實性固無所改變也。

若於轉處不留情。○心迷則為識、心悟則為智。一悟悟至極處、不再退轉、即所謂不留情也。

繁興永處那伽定。○起信論法藏序:雖復繁興鼓躍、未始動於心源。

 

閱讀 144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