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28 八月 2016 08:17

傳心法要講記-85

作者  釋達觀/講述 無念齋/整理

 

凡人臨欲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見善相諸佛來迎,及種種現前,亦無心隨去;若見惡相種種現前,亦無心怖畏;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也。 

         「凡人臨欲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相,不去不來,」人生總有結束的時候,就像今天的課是今年的最後一堂課一樣。現在要談的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現在有很多的佛教界,還有很多的醫院,他們都有做一些臨終關懷。一般人他要面臨臨終的時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人遲早都要面臨這一天。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什麼概念?就是說你已經準備好了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別人,但是有一天當這個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準備好了嗎?記得前面一兩節課,講過一個概念: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你一定要先準備好,不然等到它發生的時候,其實你已經來不及了,你會措手不及,因爲你沒辦法去接受。 

         不然我做一個調查,你現在可以接受,你最親的人,明天就走的人,舉手,好,放下。你現在可以接受,你晚上就走的同學,舉手;我九點半就要走了。剛才有舉手的同學,請你再舉手。好,我問你,你現在怕不怕蛇?「怕」。連蛇都怕,有可能不怕死嗎?來,回答我,有可能還是沒有可能?「不可能」。如果死都不怕了,你還怕蛇;如果死都不怕了,你還怕別人誹謗;如果死都不怕了,你還怕別人誤會;如果死都不怕了,你還怕遇到壞人;如果死都不怕了,你還怕被倒會;不是笑死人。我之所以這樣跟你講的意思是,大家常常都會誤會,你們常常會誤會這個事情我好像已經不怕了,我好像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你們不是沒有這個問題,而是現在沒有這個問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你就察覺到其實你很害怕,其實這件事情很掛礙,其實這件事情你真的是放不下,但是當你遇到的時候才察覺,來得及嗎?你已經來不及了,我告訴你,你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如果你現在沒有想清楚,很多的事情你都會來不及。 

         現在讀這一段,你可以把它當成這是上課,好像上完之後,上完就是這麼一回事。這不是上課,這個是你一定會發生的,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怎麼辦?你有可能是功虧一簣。你學佛學了一輩子,或是說你修行修了一輩子;或是說你覺得你這一輩子都問心無愧,你是一個好人。但是面臨死亡的時候,你卻不知所措,你卻恐怖不安,你卻有很多的不捨,有很多的不願,有很多的錯綜複雜的情緒,都湧現心頭,你相信嗎?你現在沒感覺嗎?你現在是不是沒有感覺? 

         你現在沒有感覺那是很危險的,我們常常看到家人往生,常常看到朋友往生,我們常常去給人家助念,我們常常去給人家捻香,那個好像是家常便飯,然後你始終沒有感覺,爲什麼你始終沒有感覺?因爲躺的那個人不是你,所以你始終沒有感覺,你始終沒有感覺到那個人在想什麼?雖然我沒有死過,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我很清楚知道那個人在想什麼?你相信嗎?你會說:「師父,你還沒死,你怎麼知道?」因爲他活着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在想什麼,所以他死的時候,我當然也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們都是人,所以我知道他在想什麼。因爲我常常觀察我自己,所以我知道我在想什麼,我也知道我在害怕什麼,我也知道當我遇到那個事情的時候,我內在會閃過很多的念頭。雖然我們現在都還活着,你們也即將準備過年,但是我也知道你們現在在煩惱什麼?你們現在有什麼問題?你們現在心中有什麼障礙?你們現在有什麼掛礙跟放不下?我相信我也能知道,爲什麼?還是那一句話,因爲衆生的心都一樣。 

         讀經典假設你沒有進入其中,這個經典讀起來就不會有法味。現在談到臨終,假設你沒有想到現在就要臨終了,你讀這一段是沒有意義的,你一定會把它帶過去。所以今天晚上我要講的部分,就很重要,爲什麼很重要?當你還沒往生之前,請你安慰往生的人,因爲隨時都會有人往生或是即將要往生,尤其最近我們的同學,有好幾位同學都是面臨生死的邊緣,我相信他們都有這種感慨。所以你知道了,你可以安慰即將往生的人,當有一天輪到你的時候,我們不需要人家安慰,爲什麼?因爲我已經準備好了,所以我們不需要任何人來安慰我們,我們也不需要去打擾別人,我們可以靜靜地、微笑地,然後說再見就走了,因爲死亡並不那麼可怕,你只要瞭解,你就覺得並沒有那麼可怕。說不定你會有所感慨,什麼感慨?哎呀!我終於可以走了。有時候講這句話是很好,我終於可以走。比如說,我這個機器用這麼久了,終於可以換一台日本進口的。像我們很多同學身體都用很久了,也換一台美國進口的。所以當準備好了,然後它又來臨了,你可以很安穩地離開,沒有問題,真的沒問題。但是問題是你現在都要先想清楚,今天要講的課就是很重要,你要想清楚。黃檗禪師講的層次很高,今天被我講得變臨終關懷,但是我還是要從這裏跟你講。因爲黃檗禪師已經沒有什麼臨不臨終,問題是我們凡夫就有這個區塊,這個區塊就要好好的談。 

         當有一天你要走了,你會生起什麼概念?第一個概念:你會很茫然。茫然的意思就是不知所措,忽然之間你不知道到底怎麼樣。今天又有一台飛機掉下來,比如,我們現在坐在飛機上,結果機長馬上告訴我們說:「各位有緣的旅客,此生此時往生之前,我們還有因緣聚會在一起,三分鐘之後飛機即將要掉下大海。」當你知道飛機要掉下去的那一剎那,你覺得全機上的人都在想什麼?剛開始都是很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有一天你知道你要走了,你可能很茫然,也就是說你還來不及想清楚,你還來不及釐清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現在就輪到我了,這麼快!不然它至少有一天,或是一個禮拜的機會,讓我好好想清楚:「我這一輩子到底做什麼?然後我即將要如何?」讓他想清楚,但是有時候你沒有機會想清楚,譬如說,意外事件、臨時中風、心肌梗塞,有很多時候你沒有機會想,你完全沒有機會。你現在平常還有機會發呆,你先不要發呆好不好?你先想清楚,想完之後要發呆你再發呆。你要走了,我跟各位講第一個心態就是「你會很茫然」。 

         茫然過了之後,你會產生第二個心態:你的內在恐懼感會生起,你內在會很恐懼。恐懼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你的業障現前,你的冤親債主已經現前了,人要往生之前常常會看到冤親債主現前。你可以看到躺在醫院的人,他要往生之前他會跟你講,我的親人來看我啦,我的朋友來看我啦,或是說有誰對我兇巴巴的,眼睛看着我啦,那個都叫冤親債主,那個是真的他業力現前,要往生之前業力現前他就看到了,他會恐懼。 

         第二種恐懼是什麼?他不知道他生命結束之後,接下來將會去哪裏?接下來到底是怎麼變化,他不知道,他對未來充滿了無知,這個無知讓他很恐懼。我即將死了,接下來我會去哪裏?我會不會投胎去當豬?還是我會下地獄?還是我會當鬼?我還有機會下輩子再當人嗎?或是說爲什麼我要死了,我還沒看到阿彌陀佛?爲什麼我還看不到蓮花?他爲什麼還不來?要不要我形容給你聽,你的內在相當地恐慌,你知道嗎?你不知道何去何從?你不知道下一秒鐘即將發生什麼事,難道你都不知道嗎?所以不要凡事你一定經歷過,你才知道那個情形,不用那樣,好好去觀察人生,所以那個恐懼很折磨人。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被綁架過,被綁架過的舉手,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被人家拿刀或是拿槍要脅你的經驗?有的舉手,有一個。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生過山難?一個人在深山裏面,然後走失了或是掉到懸崖峭壁,然後山上晚上烏漆麻黑的,或是說你一個人開車或是騎摩托車,怎麼騎怎麼騎,都在墳墓裏面繞,就是繞不出來,有沒有?我現在講的就是恐怖的經驗,你有沒有?你要死亡之前就是這個樣,那些恐怖的經驗一直出現,然後你真的不知道你要怎麼辦?小孩子只要一停電,第一個動作他就哭,他就喊爸爸媽媽,只要一停電,人是很害怕黑暗的,所以你即將要往生之前,也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態。從茫然接着變成恐懼,難道只有這樣嗎?不然。 

         還有第三種情形,接着你雖然要走了,但是你的內在充滿了不甘願,你有很多的不甘願,譬如說你辛辛苦苦打拼一生,接下來一口氣不來,這一輩子的辛苦,一輩子的成就,都要拱手讓人,不管是給誰啦,你的內在甘願嗎?你的內在可能不甘願,或是說你是一個母親,辛辛苦苦爲了這一個家庭打拼了一輩子,結果先生待你也不好,子女對你也不孝,你要走了,你甘願嗎?你會不會很氣?你會不會很不甘願?你們怎麼都不敢說,你想說:「師父,我才沒有那麼悲哀。」我講一個讓給你更不甘願的,聽我的課聽一輩子聽不懂,會不會不甘願?很不甘願,我也很不甘願,講這麼久都聽不懂。所以你內在有沒有不甘願?我現在問你,你現在是心甘情願地活着的人舉手,我現在是說你活着的時候,活着的時候就找不到幾個甘願的人,對不對?那你要死之前你會甘願?我們會不甘願,我們有很多的概念是不甘願的。爲什麼人生這樣就要走了?尤其是當你越優秀的時候,比如說,你讀到博士,你也有社會地位,也有很多人尊重你,也很多人看重你,你就這樣走了,甘願嗎?或是說你正值青春年華,你也不是七老八十,生命就這麼快就要結束了,你甘願嗎?或是你所有的一切財產,當你走了,所有的財產都不是你的,你甘願嗎?所以你可以體會到那種不甘願嗎? 

         第四種情形,他不是不甘願,他是不捨,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上,但是我不捨我的愛人,我不捨我的寶貝子女,我不捨我可愛的女兒,我不捨很多很多很多的東西,你會不會不捨?我如果死了,你會不會不捨?「會」。有的師生感情也很好,所以你有那個情結,你會很不捨。尤其過得越好的人越不捨,尤其有很多的人對你很好,你越不捨。如果身邊的人都對你不好,你可能還走得比較甘願。 

         第五種情形就是什麼?你要走了,但是你感覺到還有很多事情還沒完成,所以你心中抱着遺憾,因你很多事情還沒完成。譬如說,遺囑還沒寫,現在又沒辦法寫。比如說,我要走,《傳心法要》還沒講完,這樣還不夠圓滿對不對?要等講完才走,沒講完不能走。你在讀《金剛經》,只懂一半另外一半還不懂,所以你內在有沒有覺得遺憾?有什麼事情還沒有做完?很多的父母親之所以掛礙孩子,是因爲會覺得說這個孩子還小或是孩子沒有人照顧。像我們出家的師父,有很多師父他的悲願很好,他要蓋寺院,但是寺院還沒蓋好,他就往生了,這樣的出家人也不少,所以改天那間寺院蓋好了,奇怪半夜都聽到他師父的聲音,嚇得要死,因爲他心願未了。你們住在禪心學苑不用怕,我不會來,你們放心,你們住在這裏不用怕,我沒有不捨,我也沒遺憾,最好是你們全部都拿去,這是第五點。 

         第六點當你要走了,你生命的本能,就會產生一個念頭,什麼念頭?你想要抓住東西,那個本能就叫做貪生怕死,當你想要抓住東西的那一剎那,你必然就六道輪迴,樂透一定中,怎麼簽怎麼中;你想抓東西,所以每個人都去投胎,這個念頭就必然讓你去投胎。因爲這個身體毀壞了,你要死了,所以你趕快再去抓個東西,去抓個東西來取代這個身體,這樣不是正好輪迴嗎?正好去投胎嗎?以上我講的這六點你們記得了嗎?以後別人往生之前會不會開示?人的心事就是這個心事了,你們以後要去給人家開示就把它抄起來,一條一條開示給他聽。你不要問他:「你現在都沒有煩惱了,都很自在了,對不對?」你不要這樣講,縱使他嘴巴沒有說出來,你還是要一條一條爲他開示,讓他的內在了無牽掛,讓他的內在沒有遺憾,讓他能夠心甘情願,讓他沒有遺憾,讓他徹底地放下。 

         你現在還坐在這裏,我剛才講的這六點你有沒有?你現在活着有沒有?你現在活着就有,趕快處理,知道嗎?比如說,你現在還有什麼不甘願?你的不甘願是還沒嫁嗎?我就還沒嫁呢,我嫁過,我要死再來死。你現在內在還有沒有恐懼?「無掛無礙」。講這一種話,實在是!聽到感覺到,你講這一種話就是開悟的聖者的話,講話不要講那麼快,不然聽不下去。都沒有觀察自己內在,就一下就無掛無礙,無掛無礙還打電話來,說星期五要吃什麼?真是的,替別人問還不是掛礙,還有什麼遺憾?「還沒開悟」。還有什麼不捨?你家那隻狗好嗎?有沒有要抓什麼?現在就不是只有你有,大家都有,我就跟你講,我還沒死我能夠知道,死的狀態就是這種狀態,大家都有。所以你不趕快解決這個問題,然後你還有時間在那裏混,一個人怎麼沒有辦法,看到自己內在的障礙,然後還有時間去管別人的是是非非,要不你們怎麼那麼多時間啦,看看自己的內在,我的內在還有什麼障礙,我應該要趕快地去除這些障礙。 

         黃檗禪師說當有一天你要往生,你要注意,你要生起正觀,你要生起正確的觀察,觀什麼?觀「五蘊皆空」,就是觀你的身心,你的身心本來就是不可得,本來就是因緣合和的東西。你的身是無常,感覺也是無常!想法是無常,念頭也是無常!你自己的經驗、觀念、知識都是無常!身心畢竟空,如同地上的風一樣,抓也抓不住,留也留不住;然後卻又是無形也無相,所以你要觀你的身心是五蘊皆空! 

         我們一般死,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身體,啊!我開始漸漸覺得,我這個身體開始不能動了,我的手腳不靈活了,包括我要呼吸都很困難,包括我的眼皮要張開都很難,包括我想講一句話,都快講不出來了,這個就是身體。你最強烈的就是你的身體,你會感覺到你心有餘力不足,你雖然神識還在,你雖然一口氣還沒走,但是你對你的身體,好像漸漸沒辦法控制它。我像不像一個已經躺在那裏的人,然後很清楚地描述給你聽,就是這個樣子。不要說死了,當有一天你很累很累很累,躺在床上就是這種感覺了。你就會發現到要使喚你的手腳,都使喚不起來,好奇怪,它就是癱在那裏。 

         這時候你要觀察「四大地水火風」,因為合和才有這個身體,四大分離之後,我在哪裏?」四大分離有一個「我」嗎?它只不過是組合,四大只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裏面沒有一個「我」,不要誤會;連地本身都是因緣合和,水、火、風亦復如是。四大本身就是因緣合和,四大合和的結果,怎麼會有一個「我」呢?因,就無我;果,怎麼會有我呢?你有沒有想過四大分離,「我」在何處? 

         第三個觀,從觀自己的心,一直到觀自己的身,但現在要觀察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真心無相」,要注意這個概念。心的本來的樣子是無形無相的,但不是沒有心,你不會誤會。心能夠緣起種種的現象,心,現象不可得,此心亦不可得,但是心體不壞,要注意這個概念,心體是不壞。所以你要體會到無形無相的真心,你要活在這種狀態,這叫做念真如,這叫做常住真心。前面「五蘊皆空,四大無我」告訴你不要執着,「真心無相」要教你活在真心。你不用害怕,也不要緊張,也不需要恐怖,更不需要不安,也不需要去抓,抓說你要去哪裏? 

         你要體悟第四句「不去不來」。那個就叫做主人翁,那個就是你本來面目,那個就是如來,那個就是法身。講到這裡四個步驟,你要往生之前做得到的舉手,舉手,你現在活着做得到的舉手,糟糕了!那段多說的,都做不到。你敢這樣跟人家這樣開示嗎?明天人家可以要往生了,你把《傳心法要》這一段,背起來跟他開示,契不契機?既不契又什麼?不是黃檗禪師的道理不好,而是躺在那邊的人根基不夠。告訴他這樣的道理來得及嗎?來不及了。你現在如果沒有這個功夫,你以後叫我去有用嗎?我以後去一定照念「真心無相,不去不來」,你可能會更氣,你是不是會越氣?說:「師父,你講那麼多,我活着的時候,我就知道我都做不到,現在我要走了,你還故意諷刺我。」黃檗禪師要怎麼開示?他現在教你怎麼往生呢,你怎麼跟人家開示?結果看你們的表情就是說這一段不要說好不好?我們先把它解釋完再跟你說「不去不來」。 

         「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鳥窠禪師就是白居易的師父,鳥窠禪師的這一首詩:「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講的就是佛性,講的就是法身,講的就是真心,他現在就是在講這個東西,也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本質並沒有來跟去,我們生命的本質並沒有生跟死,本來就沒有生死。如果你沒辦法悟到,本來就沒有生死,你會害怕生死,你會貪生怕死,你會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因爲你一直覺得有生死,所以你生死會不斷地輪迴再輪迴,除非你悟了本來就沒有生死。 

           第二句話「去與來時事一同」,緣生而來,緣滅而去,你的感覺是有來跟去。但是緣生幻生,緣滅幻滅;緣生當下即空,緣滅當下即空;來去、生死同一件事。生不足喜,死不足憂,所以你不要這麼憂喜參半,你真的不要這樣子,你要徹底地看清楚。 

           第三句「何須更問浮生事」,「浮生」就是人生,什麼叫做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怎麼界定?就是從生到死的這一段叫做人生。你這一輩子都在做什麼?不論你是做無聊的事,還是做有聊的事;不論你是做惡事還是做善事;不論你是修還是不修,不論你是學佛還是不學佛,人生只是第四句話「只此浮生是夢中」,其實你只是在做夢而已。 

          有一本書叫做《紅樓夢》,爲什麼叫做夢?你都沒有清楚知道你在做夢嗎?十歲的你在哪裏?二十歲的你又在哪裏?昨天的你又在哪裏?你都沒有辦法看清楚,現在就在做夢!這個不是一種禪詩欣賞,這個也不是文學小品,而是你要悟,現在就在做夢!如果是真的請把它找出來,請把我剛才所講的東西找出來,如果是真的,你爲什麼找不到?因爲做夢,所以找不到嘛!你怎麼找就是找不到。 

          你不明白如夢幻泡影,如夢幻泡影就在你眼前,然後你還看不到,一定要晚上做夢,那個才叫做夢,而沒辦法看到眼前的夢。有一句話是這麼講,當你看到的同時,它就消失了,好好去參這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他可以不認同,他可以認同過去已經消失了,他也可以認同未來還沒有發生,但他卻不能夠認同「現在是沒有」,我剛才講的那句話,你認同嗎?你看到的同時它就消失了,現在在哪裏?什麼叫現在?你看你的手錶那個秒針,你什麼時候可以叫它停格,它不能停,那麼現在是個什麼東西?你還不知道,根本沒有現在,現在是什麼?所以剎那、剎那如夢幻泡影;剎那、剎那生住異滅;剎那、剎那當體即空,你沒有看到嗎? 

          你晚上做什麼夢我不想聽,我只要你現在學習看着你在做夢,你不要小看這個動作,你做這個動作,就代表你的覺性很強。我就看到我現在在做夢,你們現在來聽課也是做夢,我現在爲你們上課也是做夢,只是大家在夢中相見而已,所以不要這麼執着,知道嗎?但是要認真學習,不要那麼執着;不是說不要那麼認真,我不會這樣說。我剛才講的那個看到夢、觀到夢,我這樣講有沒有感覺?有沒有比較有感覺了?會了嗎?你這樣觀就很強烈,你內在會很強烈看到。以前有人在講白日夢,別人都會罵他「你在做白日夢」。你現在跟我說:「師父,我每天都看到我做白日夢。」我不會罵你,我會說看得好,這叫正觀。我白天也看到我在做夢,這樣就正確。如果你知道你在做夢,你就不可能變成夢中人,你也不可能被夢中的境界所騙,你知道嗎?你今天之所以會被騙,你今天之所以被影響,是因爲你不知道你在夢中,你參與感才這麼濃厚。你在那邊哭爹喊娘,痛不欲生,因爲你不知道在作夢,你才會這個樣子。如果明白這個概念,當你要往生的時候,你也看到自性是不來不去。現在往生也是一場夢,不要害怕,不要猶豫,不要不安,你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就好,你要活在無住而住的狀態。 

          什麼叫做無住而住的狀態?不被影響又能夠常住真心。無住,我不住我的身心,我也不住我身心以外的一切人、事、時、地、物;我的家人、我的財產、我的一切,我都不住。你可以不住身心世界,卻安住在真心,卻安住在那個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卻安住在這裏,這叫無住而住。 

         「湛然圓寂,心境一如;」「圓寂」,一般得道的高僧往生,我們都不會說他是往生,會說他是圓寂。所以改天你要走了,要寫往生還是圓寂?其實寫往生也很好,只要不寫死掉就好。因爲往生,人家旁邊會給你寫極樂—「往生極樂」;如果是死掉—就不知道掉到哪裏去?「湛然」是清淨;「圓」是圓滿;「寂」是寂靜,六祖說:「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其實這一句話我體悟很深,爲什麼很深?比如說,你現在是貴夫人?還是國王?還是乞丐?還是嫁爲人婦?你選一個,但我說你現在是乞丐,因爲你的心處處乞討,你真是乞丐。我講乞丐用意不懂的舉手,你的內心世界什麼都缺,有沒有缺?缺什麼?講一項,「自信。」缺什麼?欠眼珠睜開!缺什麼!常常眼睛睜不開,缺什麼?心悟你缺健康。心光缺智慧,山育缺人愛,我講得有沒有白?我講得很直白。所以你看到你是流浪漢,說你是流浪漢還不夠,說你是乞丐,你要到處去跟人家乞討、跟人家分,什麼都要跟人家分。 

          有一個乞丐,每天都坐在公園的涼椅,在那邊念《六祖壇經》:「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覺得很諷刺?我們就是這種情形,太諷刺了吧!我已具足一切,我何必向人家乞討?我講這個涵義其實很深,我不能夠在這個角度發揮,因爲還有半個小時我要講完。我講這個概念是很深,爲什麼今天大家不能夠活在當下?因爲每個人時時刻刻都離開當下。他的心爲什麼會離開當下?因爲他總是覺得有一個東西,比現在更好的東西,所以他心就離開了。舉個例子,打坐就打坐,你爲什麼在那邊想?想什麼?想開悟,你看離開了,你離開了打坐,就告訴你只管打坐,你坐在那邊想,想說怎麼樣才會開悟?你看這個概念一起,你就離開打坐那個當下,跑去想要開悟,有還是沒有?你就是這種狀態。現在誦經就是誦經,一誦下去之後,不能夠活在當下,當下誦經的狀態;你跑去你的事業,你的家庭,你在幹嘛?等到你跑回家,你又想事業,等一下從家裏面跑到公司,你又想家裏,不然乾脆把公司搬回家,你又想道場。天哪!你什麼時候才能夠安份守已?你什麼時候才可以覺得,我都沒有缺;我告訴你,其實你都沒有缺,但是你不知道。因爲你都感覺到缺少不足,因爲那個缺少不足,讓你沒辦法知足常樂。爲什麼?因爲你時時刻刻總感覺到不足,這個不足讓你離開了當下。比如說生病的時候,有沒有想要快點好?就離開當下,生病就是生病,想要趕快好,想要好到哪裏?生病就活在生病的狀態,難得生病,活在生病的狀態,還想要好,還走出去想要好,要好到哪裏去? 

         你看我現在所講的當下的意思,是什麼?接受你現前的狀態,我這個概念比什麼更準?「現在在做什麼事,專心做這件事」,比這個概念更準。接受現前的狀態,不論你是什麼狀態?不是我現在身體健康,我接受健康的狀態,然後你生病你就不接受生病的狀態,不是這個樣子。然後你現在很風光,你就接受風光的狀態,你現在很窮困潦倒,然後你不接受,不是這樣子。活在當下,當下沒有分別,當下沒有對待,當下也沒有順逆、好壞、貧富貴賤,都沒有那叫做當下。樹葉在樹上的時候,那就是它的狀態;樹葉掉在地上的時候,那就是它的狀態,所以樹葉在樹上,它活在那一種狀態;當落葉掉下來的時候,它又活在那種狀態,這叫做活在當下。我打坐的時候活在打坐的狀態,我起坐的時候活在起坐的狀態;遇到順境活在順境的狀態,遇到逆境活在逆境的狀態;把經典打開看不懂,活在看不懂的狀態。很多人把經典打開,看不懂會不會煩躁?會,會不會不舒服?會苦,所以經典看不下去。看不懂,活在看不懂的狀態;看懂,活在看懂的狀態,當下沒有懂不懂,會了嗎?你們不要說講臨終聽不懂,現在也聽不懂。 

         我再重講,活着的時候就活在活着的狀態;要斷氣的時候就活在要斷氣的狀態,會了嗎?沒有訣竅,很多人都只會享受健康,卻不懂得享受生病;很多人只會享受讚美,卻不懂得享受誹謗;很多人只會享受睡着,卻不懂得享受失眠,實在是太難懂了!怎麼有可能去享受?怎麼有可能,是不是?我現在請教你,死要怎麼享受?甜有甜的滋味,苦有苦的滋味,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必然有它的滋味,活在當下就嘗到滋味,會了嗎?腦袋有打開了嗎?我跟你所講的,你真的要去練習,你真的要去體悟,我不是胡說八道,這是訣竅。所以才能夠心境一如,心也空,境也空,一如就是一切畢竟空;一如就是平等,心境不可得,一切不可得,所以身心世界盡是平等相。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如果你能當下頓悟、頓了,不被過去、不被現在、不被未來所拘繫,要注意這個概念!你現在死了還在想未來,你現在死之前會不會想過去,會不會?會,你要死之前,過去就像電影一幕一幕,不用等到閻羅王那天才一幕一幕,不用這樣;你要死之前,過去就一幕一幕;你想過去,就一幕一幕現前;然後看到現在的樣子,又是一幕一幕,現在四大分離,一口氣即將不來,然後一切都要分離,現在也不好過;接着想未來,接着我將何去何從?我會去哪裏?這叫做被三世所拘束,你不能夠離開三世,也就是說你不能夠明白:過去不可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當下一切盡不可得!一切盡不可得,就心境一如,就進去了!就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就在那一剎那!你就解脫了!黃檗禪師勸你說「切不得」,他說千萬不要有絲毫的這個「趣向」的意思是,向外執着、執取的意思,也就是不要想你要怎麼樣。 

         「若見善相諸佛來迎,及種種現前,亦無心隨去;」你會去還是不去? 我蓮花等很久終於來了,等到最末班的火車,雖然是小小朵的,我也是等很久,來了就好,小小朵的,你吃那的那麼胖,小小朵的載得了你嗎?談到這裏,我談幾個概念,如果你是念佛的人就要去,懂嗎?比如說,你是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就要去,因爲你每天都是迴向極樂世界,你每天都在給阿彌陀佛賴,阿彌陀佛賴賴賴,賴到現在他已經來了,要不要去?當然要去。你已經吵他一輩子了,你活着就一直吵他,所以假設你是念佛,你是修淨土法門的就要去。但是如果你是修禪的,但是又修不成,也要去,知道嗎?我就給你補這句話,你如果修不成那也要去,不過不知道會不會來?但是如果你是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禪宗有一句話這麼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管誰來都斬。意思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的,不管什麼相,你有沒有氣魄?當然第三點不用考慮,當你有這個功夫,你再來考慮。你要注意,也就是說你有沒有念佛?你有沒有想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你是一心修禪的人,這個好的現象,還是魔知道嗎?那個是心中所幻化的魔,所以雖然是善的相,它還是虛妄的。 

         「若見惡相種種現前,亦無心怖畏;」要往生之前冤親債主出現,沒有頭的、舌頭長長的、指甲很長的向你走過來,你就要笑笑跟他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就呆住了。前面是佛來佛斬,下面這句話是魔來魔斬,都斬掉。見到佛來沒有歡喜的心,見到惡相來時也沒有恐怖的心,因爲他只有平常心,他只有活在清淨之心,這才是一個禪者;如果不是這種心,都是凡夫,都是一種分別心、對待心,都是妄心。 

         黃檗禪師這樣的開示,是針對誰開示的?開悟的禪者開示。如果你是個開悟的人就這樣,沒有什麼去跟不去,知道嗎?你是不是要問我,沒有什麼去不去。我就要問了,要去哪裏?佛、蓮花也斬掉了,魔也斬掉了,要去哪裏?要留在棺材裏嗎?我送各位一句話:「隨緣而來,來實不來;隨緣而去,去實不去;來去自在,生死一如」。什麼叫做「如來」?「如」就是不變的意思,「來」就是隨緣的意思,不變卻能隨緣,隨緣卻又是不變,所以才能夠生死自在,隨着各種因緣,他皆能自在。隨着各種因緣,十方法界、天堂地獄他也無所畏懼,爲什麼?因爲不變,因爲生命的實相他已經知道了,「不來不去,不生不死」,他已經知道了,所以他已經沒有你所談的那個事。什麼事?他的心已經沒有去哪裏的那一件事的得跟失、憂跟喜,他沒有那個事了。但他去不去?隨緣還是要去,隨緣還是要來,所以叫做「如來」。如果你現在已經獲得自在了,比如說,你現在住在山下,你也自在;住在山上,你也自在。但是如果你現在不懂,你住在哪裏都不得自在,不自在的人上天堂一樣不自在;自在的人下地獄一樣自在,天堂地獄對他來講,已經被他打破了。他去哪裏已經不是問題,只問他自不自在? 

         但是我們爲什麼這麼關心我們去哪裏?因爲你不得自在,所以你才關心你要去哪裏,你才會關心說哪一個地方你比較喜歡,哪一個地方你比較能夠待得住,所以現在你才會選地點。你現在在選哪個道場?是台灣還是大陸?還是兩岸統一了。你看到了嗎?不自在的人就是選東選西,自在的人何止東西!南北也無妨!還東西呢! 

        「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也。」《傳心法要》從頭至尾,就在談「無心」這兩個字,「忘心」還是無心的意思,名相怎麼變,意思都是一樣。所以龍牙禪師曾經講過一段話,他說:「夫人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意思就是我們學道人不要去貪求多,你只要學習無心,你就契入道。當你要往生的時候,我奉勸各位,我只送你一個口訣:沒有生死!所以你應該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這樣就對了!只這樣就開悟了。我再講一遍,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沒有訣竅,你這樣就得自在。 

         白居易的這一首詩:「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天平山是在蘇州,在蘇州的郊外有個叫做天平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有一個涼亭,那個涼亭旁邊有一個泉水,所以把它取名叫做白雲泉。 

         第二句「雲自無心水自閑」,這句話當然要背起來,修行人就是這個樣子,雲飄來飄去、飄東飄西、緣生緣滅都沒有關係,水潺潺地流,然後閒來沒有事,所以我們出家人常常形容說雲水僧人。這首詩我蠻喜歡的,「雲自無心水自閑」,萬物清不清閑?你清不清閑?萬物清閑人自喧、人自鬧、人自吵,這叫做無心。我寫這首詩的目的,就是讓你體悟這叫做無心,所以你不要東想西想。 

         第三句「何必奔沖山下去」知道嗎?你衝出去幹什麼?你不要聽了我的課之後,衝出去度衆生好不好?你不要這樣好不好?你是去度衆生還是去擾亂衆生?聽完我的課是全部放下來,不是聽完我的課之後,從此雄心大志、野心大發,不是那樣,你要選總統嗎?每一任的總統都不大好過。 

         第四句「更添波浪向人間」,都是你擾亂的知道嗎?你可以體悟到動跟靜嗎?真正的慈悲就不要去干擾別人,真正的智慧就是要明白實無衆生可度,你《金剛經》才能相應,不然你怎麼有辦法跟《金剛經》相應呢? 

         黃檗禪師開示完這一段,他已經說明一個人要臨終的時候應該要怎麼辦,所以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從我們活着的時候他就開示,開示到你即將往生,他還爲你開示,還不放棄你,這叫做最後的叮嚀知道嗎?大家新年也快到了,麻將不要打得太晚,東西不要吃得太多,知道嗎?不然季節交換,往生是最好的時刻,所以自己要稍微節制一下知道嗎?但是因爲諸行無常,所以最好過年前這一段就要懂,不然下次上課說不定兩茫茫。

 

閱讀 119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 16 十月 2016 19:52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