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02 十二月 2017 18:56

傳心法要講記-119

作者  釋達觀/講述 無念齋/整理

upside down the gioi nguoc 46357

  問:「向來如許多言說,皆是抵敵語,都未曾有實法指示於人。」師云:「實法無顛倒,汝今問處自生顛倒,覓甚麼實法。」云:「既是問處自生顛倒,和尚答處如何?」師云:「你且將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祇如個癡狗相似,見物動處便吠,風吹草木也不別。」

  「問:向來如許多言說,皆是抵敵語,」我們都知道《傳心法要》,原則上是兩個人的對話,是由裴休宰相提出問題,來請教黃檗禪師,所以整個《傳心法要》的重點,幾乎都是黃檗禪師開示的語錄。現在這個問當然指的就是裴休,現在裴休問黃檗禪師,他自己提出他的看法,也就是說他讀那麼多經律論,我們都知道裴休是一個宰相,所以也一定是一個大學問家,本身又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所以相信他的經書讀得多不多?他讀很多,一定是讀很多,所以讀完了之後,提出他的心得看看對還是不對?

  裴休說「如許多言說」,就是說他看到佛的方便開示,甚至看到一些菩薩的論,或是一些祖師的語錄,他得到的結論就是說「皆是抵敵語」,這三個字畫起來,這是關鍵。今天要從這邊開始說,很多人學佛學很久,學了老半天,還是沒有領悟到這個道理。「抵敵語」是什麼意思?「抵敵語」簡單就是說就是應對,就是人家怎麼問,你就怎麼答,就是我們常所講的應語隨答。你好好讀佛經,譬如說弟子發問,佛才回答,或是說菩薩發問,佛才回答,你讀一些禪師語錄也是這樣子,僧人來問,所以禪師才回答,都是這樣的模式。所謂鐘不敲不響,人不問不答。我們現在的人就是人家沒有問,你就好為人師就一直說,這樣有用嗎?這樣一點意義都沒有用。

  像你們現在很多人都在用LINE,其實用LINE在傳佛法,其實是很不好的,人家有問你問題嗎?人家也沒有問你問題啊!有沒有?然後你就LINE一段文章,LINE一段佛法然後給別人,你在幹嘛?你表面上是在分享佛法,還是好為人師?還是攀緣?還是妄心?所以我們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只有慣性的作用,只有習慣性的反應,然後都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到底在幹嘛!都沒有察覺,自己到底在想什麼?都沒有察覺,你做這件事情真正的目、的用意,真的是像你所想的那個樣子嗎?還是你自己的心靜不下來,然後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的攀緣呢?

  有一句話這麼說:「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這句話的意思很廣,也就是說你不要用各種方式,去干擾別人。有時候,你這種為人好的方式,其實是干擾別人的方式,但是你自己都沒有去察覺你自己的過失,還以為你有功德,還以為你在分享佛法。我們都知道,好文章要與人分享,但是文章雖好,你心不好啊!這樣有用嗎?文章是好啦!但是你的心不太好啦!什麼叫心不太好?你的心不平靜、你的心攀緣、你的心有所求、你的心起妄想執著,所以我說你不好。修行人沒有看到自己的心,談不上修行。大家學這麼久了,如果不知道自己心中的過失,那這樣很多的東西就不入道。

  裴休是依據他學佛法的心得,他所提出來的,就說這些開示的話皆是抵敵語,意思就是說因為你這樣子問,所以我才這樣子回答。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很糟糕,他現在抓住回答的話不放,譬如說有人問世尊一個問題,然後世尊開示了,然後我們就把世尊的話抓著不放;譬如說有人問六祖一句話,然後惠能大師開示了,我們就把惠能大師的話抓住不放,這樣你就不懂佛法,你真的是不懂佛。譬如說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抓著這一句話,本來就違反「應無所住」,對不對?已經跟你講說應無所住,但是你卻抓住這一句話,那你在幹嘛呢?然後,一天到晚逢人就講這句話,這個跟你何干?然後你講這句話,對別人就有用嗎?沒有用嘛!我們每個人狀況都不一樣,所以你不可以用你所知道的概念,講給所有的人聽。我們每個人穿衣服的尺寸都不同;我們穿鞋子那個號碼也不一樣;我們吃飯口味也不同;那每個人的習慣也不一樣,既然是如此,難道你說法可以一樣嗎?縱使是你一天在家裡面吃三餐,三餐有一樣嗎?三餐也都不一樣,你同樣一個人吃三餐,也都不一樣。有沒有說吃三餐都一樣的舉手,我好像很少遇到這樣的人,除非你是逃難的三餐都吃饅頭,不然你三餐有吃一樣嗎?也沒有啊!所以現在講的話或是學的佛法、或是你知道的概念,請你不要抓著它不放,可以嗎?

  這裡面的「抵敵語」的意思就是說,看對方怎麼問,那麼我們就應該怎麼回答。但是迷的人回答,跟悟的人回答不一樣;迷人回答只是回答,他想回答的東西,迷的人回答只是早就心存答案,他早就有答案了。所以任何人問他,他都用他的標準答案講出來,這個叫做迷的人回答。我舉個例子,學過佛的人,都知道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只要有人問你說,眾生有沒有佛性,你一定會回答有;問你說人有佛性,狗有沒有佛性,你也一定回答有,這個叫做標準答案。這一句話本身沒有錯,錯在哪裡?錯在這一句話你不懂,那麼你講給對方聽,對方也不能開悟;錯在兩個地方你自己不懂,再來你講這句話給對方聽,對方也不能受益這叫做迷人。不是這句話本身有問題,話沒有問題。悟的人回答就不一樣,一個修行人,始終對自己不能肯定,所以當他問禪師說眾生有沒有佛性,禪師才會這樣跟他回答,眾生皆有佛性,唯獨你沒有佛性,為什麼唯獨他沒有佛性?因為他不肯承擔,所以他沒有佛性。禪師的回答沒有錯,對方也因為這句話而開悟了。禪師可以說是大智大悲,他用他的智慧這樣回答,他用他的悲心讓對方開悟。但是,另外一個人,從經教裡面,尤其他讀了《大般涅槃經》眾生皆有佛性。他一天到晚抓著說我有佛性、他有佛性,其實就是一種執著,就是對他自己生命的執著。如果是這樣的人,禪師看到他就會跟他這麼講,佛性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你這樣抓著它不放,朝也不放,暮也不放,佛性是什麼東西?所以這樣會了嗎?會了嗎?聽懂的舉手,有的同學聽我的課聽不懂,哪裡聽不懂?因為師父講課前後矛盾,等一下講有,等一下講空;等一下講說是這樣;等一下講說不用這樣;等一下說叫我們好好修,等一下跟我們講說不用這樣,誰叫你修?為什麼你會聽不懂,因為你就是不明白這個話,在什麼時機,在什麼場合,要講什麼話,佛法就是要破你的執著而已。

  六祖惠能,這一句話講的最直接,你看六祖向志誠怎麼開示,六祖說:「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六祖向志誠說如果我今天有個法為你說、我今天有個法傳給你、我今天有個法向你開示,那麼我就是在欺騙你。你看六祖大師直接向志誠這樣講,我就是在欺騙你。這個社會上有的人,他說:「你要說法,我私底下跟你說,不可以讓別人聽。」法有秘密嗎?法沒有秘密!法神秘嗎?法垂手可得不神秘,是你自己無明,是你自己眼睛障礙,法有什麼秘密可言?有什麼不可以說的?有的人裝神弄鬼,故弄玄虛,談玄說妙,法本身就是平常事,只是這樣子而已!所以平常事、日常用,你說有什麼法?釋迦牟尼佛有沒有什麼法?如果釋迦牟尼佛有什麼法,你拿出來。我再舉個例子,譬如說有一個人在哭,然後你勸他不要哭,有沒有固定的方法?「沒有」。沒有固定的方法,那代表什麼意思?「代表說我感冒了,你才會拿感冒藥給我吃,不會拿補藥給我吃」。感冒是不是法?「感冒只是一種現象」。感冒本身就是法,藥本身是不是法?所以感冒跟藥都是法,可得嗎?「感冒好就好了不用再吃藥了」。生病可得嗎?「不可得」。好可得嗎?「不可得」。所以不用說了。

  你覺得法是什麼東西?但是我們現在的人不明白法,然後到處抓那個法不放,甚至學一個法跟另外一個法在比高下,這個就是不懂法。就像世尊的傳法偈所講的「法法何曾法」,所以今傳無為法,其實無法可傳,坦白說無法可傳。你不要抓一個法的概念不放,然後自己都不知道。你們不要背答案,什麼背答案?你不要這樣問我說:「師父,那個人在哭,你是講什麼話,他就不哭。」然後,我講出來,你就趕快拿錄音筆和筆記本把我抄起來,「不錯、不錯,下次遇到這個情形,我就這樣回答。」你們不要這樣學,但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學,尤其你們科班出身的都是這樣學。那個教條式的都是這樣學,不要這樣學。因為你這樣學的法,是死法,不是活的法。而且法本身就沒有定法,不可以用定法來學佛法;不可以用定形來想要去悟心。心是無形無相,它豈能夠讓你定形。你這樣跟法是不相應,完全是不相應的。就是因為沒有一定的方法,所以叫做沒有一法可得。禪師厲害的地方,就是這樣子,他只是跟你一問一答。

  接著六祖怎麼說,你看,他把答案告訴你了,「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隨方解縛」這四個字,你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懂,這四個字就是關鍵;隨就是隨著不同的人,方就是對方。每個人都不同眾生相,都不一樣;然後每一個人的習氣,也不一樣;然後每個人的無明障礙,也有輕也有重;然後每個人的貪瞋癡,也有強也有弱,所以你應該隨順對方。譬如說,山育的束縛、山育的障礙,跟保仁的障礙不見得會一樣。譬如說,心印的障礙跟心悟的障礙,不見得會一樣,不一樣,我們障礙不太一樣。譬如說,心悟,妳會問我說:「師父啊!我最煩惱的是煩惱我的小孩。」妳會這樣問嗎?不會,為什麼心悟她不會這樣問?因為她沒有小孩對不對?所以她的障礙,一定不會在這邊。如果你問心參,她有小孩,當然就有這個問題,對不對?保仁,你會問心印說:「妳不怕妳老公有小三嗎?」你會不會這樣問她嗎?你會不會問心照這個問題?為什麼不會?因為心照行情很好,所以你也不會問她這個問題。

  每個人的束縛,每個人的障礙,每個人的罣礙,每個人的痛處,就是不一樣,你應該就是要去知道對方嘛!你要隨著對方的問題,來幫助他解開束縛嘛!所以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你可以套公式嗎?你學佛法不要套公式,套什麼公式?它是多麼的活潑!它是多麼的靈活!它是千變萬化!假設你沒有大智慧,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們雖然還沒開悟,但是你要朝這個角度去學習。你領悟一分,你在生活當中,在人生當中,事實上你就可以運用,不是沒有辦法運用,是可以的。那是看你領悟了幾分,你才有那個功力,你才自然能夠去展現。「假名三昧」,三昧就是正受,就是受用;這樣才能夠受用,這樣幫助對方,對方才能夠受用。用在自己的身上,自己才能夠自受用,別人才能夠他受用,所以「假名三昧」就是正受。「隨方解縛」難不難?其實對一般人來講真是很難。

  裴休現在所講的,這個「抵敵語」是什麼意思?這個「抵敵語」就是隨方解縛的意思,為什麼要這樣子破?因為那是你的執著,我才破你的執著。你看公案,為什麼很多人看公案看不懂,因為我們一般人的思考模式喜歡聽解釋。但是公案不是解釋給你聽,這樣對不對?公案禪師的對話,禪師一定不跟你解釋。沒有說你問他是什麼,然後,他就按照佛學的字典,為你解釋,沒有那一回事。你從解釋的角度來看公案,難怪你看不懂,你真的看不懂。怎麼問東,禪師答西;問南,禪師答北,到底在說什麼?因為你的這種腦袋看不懂,禪師皆是隨方解縛,他皆是把握住這個重點,用你的話來破你。

  我們兩個人演練一下,可以嗎?你現在有什麼煩惱請說,煩惱還要想喔!我又不是叫你回答,你想那麼久幹嘛!「請問師父,如何放下心中的成見?」放下要幹嘛!「因為抓著不放,這樣子」。抓著要幹嘛!「習慣性抓住」。不習慣的又是什麼?對啊!你都一直注意習慣,那我現在問你,不習慣的是什麼?回答啊!「不習慣的沒有抓東西」。你不習慣回答我問題,你現在還有什麼問題?你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不了解自己啦!大德我有沒有說錯?自己是什麼東西?「五蘊」。沒有讀佛法之前是什麼東西?你答那麼慢,火車都來了,你還答那麼慢!其實很多的東西,假設窮追不放,到最後很多的東西,都是你多想的。我說自己是什麼東西?他說五蘊,沒有學佛的人知道五蘊嗎?知不知道?不知道嘛!所以我才問他說沒有學佛之前,是什麼東西?還要再繼續想!所以如果純粹是戲論,那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像同學剛才跟我對話,其實,他純粹只是跟我演練而已,而不是說是他人生最重大的問題。你平常在跟人家問話,其實不是演練,你不要把它當成演練。但是有時候,你平常跟人家問話也是太草率了。你太不尊重你自己了,你也太不尊重別人了,因為你太草率了。你沒有真正去思維這個問題,你沒有下功夫,你沒有窮極一生,你沒有嘔心瀝血。所以你問的問題都是話題,找話題。看師父一個人,坐在那邊孤獨寂寞無聊,就過來問我話;你怕我無聊,我怎麼不知道?你不用怕我無聊,你不要自己無聊就好。這個「抵敵語」,會了嗎?你看!眾生皆有佛性,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奇哉!奇哉!

  「都未曾有實法指示於人。」要注意這一句話。我們今天來這邊學佛法,你首先要知道法是什麼?你不是來學佛法嗎?那麼法是什麼?你有沒有把它認識清楚呢?還是把它混為一談呢?請你看黑板。「法」,我歸納起來有三類。第一類,一切現象都叫做法(相)。身、心、世界所有一切的現象,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不論是有為法、無為法;不論是色法、還是心法,這些零零總總森羅萬象,這一切的現象統稱法。你看到月亮,月亮也是個法。我剛才才問同學一句話,我說生病是不是法?有沒有好了,是不是法?講的就是這個法,這樣了解嗎?講的就是這個法,一切的現象都叫作法,這個是對一般概念的說法,我把它寫相,這叫做相,現象,相。

  第二個概念的「法」,是什麼意思?佛說之法(用),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四十九年的法。你們今天所讀的這些經書,都是佛所說的法。但是,我們今天就犯了一個很嚴重的毛病,什麼毛病呢?我們今天就是專門學佛所說的法,所以你讀《金剛經》抓著《金剛經》不放、讀《楞嚴經》抓著《楞嚴經》不放、讀《法華經》抓著《法華經》不放。然後,佛在這本經怎麼說,你就抓著不放;在另外那本經怎麼說,你又抓著不放。佛說念這一句佛號最好,你又抓著佛號;佛說持這個咒最好,你就抓著這個咒;佛說一切不可得最好,你就抓著不可得。佛說般若抓般若,佛說唯識抓唯識,佛說空抓空,佛說有抓有,佛說阿含抓阿含,說方等抓方等,佛說般若抓般若,佛說法華、涅槃抓法華、涅槃,佛說華嚴抓華嚴,有沒有?這個就是現今學佛的人的通病,幾乎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學的,少有人不執著,很少。

  這有什麼毛病呢?我們先講第一個概念,一般學佛的人,對現象常常不理不睬;當然沒有學佛的人,也是這樣。一般人,對現象常常不理不睬,他對什麼現象理睬?跟他有關係的現象,才會有反應,譬如說別人罵他,他的家人怎麼樣,跟他的利害有關係的,他才會注意。天上的星星月亮管他的,路邊的小花、小草、樹木管他的,天空的飛鳥管他的,地上的蟲鳴管他的,海中的魚類管他的。一般學佛跟沒有學佛,常常對我現在所講的,整體的現象的法並不相應。那麼,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常常對什麼最相應?就是執著第二個佛說之法,他注意的就是這個,就是第二個,我有沒有說錯?你沒有學佛你會注意這個嗎?你不會,你學完佛之後,你只會注意中間這個。只要釋迦牟尼佛講過的話,你甚至可以如數家珍;甚至有的人,可以倒背如流、過目不忘;甚至有的人,號稱大藏經已經看過很多遍。但是你在幹嘛!這個跟你生死有干嗎?你真的了解自己嗎?為什麼這麼久還有煩惱?為什麼別人說你不好,還會生氣?代表你這樣的方向是錯的,你搞錯方向了。佛所說的法有問題嗎?沒有問題!我再請教你一個問題,外面的風有問題嗎?外面的風,也沒有問題啊!對不對?不是佛說的法有問題,外面的風也沒有問題,地上的草也沒有問題,是你自己的心有問題,只是這樣子而已!

  當你在學佛法的時候,請要切記!你到底是學什麼法?你不要搞錯方向,所有的人,一輩子都是死在這裡(佛說之法)。佛所說的法好不好?當然好!佛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他是一個覺悟者,他講的法當然好,因為前人走過的路是最好的捷徑。但是,他不是你真正的目的,因為它是手指頭,它不是月亮,所以你不要抓著手指頭不用。你們現在車上有導航的舉手,曾經被導航誤導的舉手,好!放下!懂嗎?車上有導航,然後就迷失了自己的心,他就依賴了導航,結果最後,被導航導到哪裡?死胡同,死路一條。用了導航,忘了自己。佛說的法就是手指頭,但它不是月亮。我們今天不是要去學手指頭,但是手指頭有沒有用?有!它只是拿來用的,不是教你抓著它不放,它用來做什麼?它用來讓你知道這個(佛所親證不可說之法)。

  第三個法是什麼?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證悟的這個法,就叫做不可說之法(體)。你去看《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曾解釋說法。他說法有三種,一種叫有為法;第二種叫無為法;第三種叫做不可說之法,就是這個,佛曰不可說,這個沒辦法說。我們今天來這邊上課,是學什麼法?「學師父說的法」。你不要把我牽拖下去,對不對?來重說學什麼法?說啊!「不可說的法」。其實這三個都要學。為什麼?不可說之法,有離開這兩個(一切現象;佛說之法)嗎?當然沒有離開,從來沒有離開,只是說你要消化,消化完了,你要回歸這個佛所親證的,那個是你心中的月亮。有時候,你在讀佛法,你要切記,他雖然經上講法,但是你要知道他是講哪個法。

  我現在來考試一下,《金剛經》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指的是哪一個?這個比數學還難嗎?可以答出來嗎?「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指的是哪一個法?「不可說之法尚應捨,何況佛所說之法」。你說得太深了!指的是第二個。我所說的法,你也不可以執著,為什麼?因為我所說的法,它只是「如筏喻者」,就像一條船,就像一個工具,你不可以抓著工具不放。這個毛巾是什麼法?「一切現象」。這個我的手指頭是什麼法?「無法」。怎麼會無法?我實在對你沒有辦法,是哪裡無法?「實無法才能入」。什麼法?「不可說之法」。對!這叫不可說之法,那分清楚了嗎?會了嗎?

  一天到晚都跟人家講,禮拜三都來學佛法,學什麼法,自己都搞不清楚。心法是哪一個法?「佛所親證的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法是哪一個法?「都有,三個法都有」。你就勇敢的說「都有」就好。這些都是勉強分別的啦!這是為了解釋給你聽,才這樣分別的啦!不然,說到最究竟處,都是不二。只是,一般人很容易在現象界裡面打轉,所以不太明白。

  裴休現在所講的「都未曾有實法」,這個「實法」,指的是哪一個?「佛所親證之法」。對!其實,講的就是佛所親證,這個實法就是實相,這個實法就是真理。那麼,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叫實法的東西?「沒有」。你們不要死在文字,這裡講實法?你不要抓住一個實法不放,知道嗎?如果你抓住呢?如果你抓住這個實法不放,真的是死法。很多學佛的人,就是搞不清楚,然後,一輩子就是要找這個東西,找一輩子都找不到,我可以告訴你。那麼裴休宰相,依據他的心得,講這一段話,你覺得他講的是正確,還是不正確?「正確」。這一段話是正確,問題是他自己沒有悟到實法,話是正確,但是他沒有悟道。就像說,你們背佛經,正不正確?你背出來的話,當然是正確;但是問題,你還是一個顛倒的人,這樣對不對?

  「師云:實法無顛倒,汝今問處自生顛倒,覓甚麼實法。」裴休談出他的高見,但是問題裴休不悟道,所以你高談闊論有用嗎?黃檗禪師一聽,就知道他的問題。如果裴休宰相來禪心學苑,跟我們講這一段話,我們同學全班一定是,乖乖的鴉雀無聲乖乖的,說這個大修行人講這一段話,太了不起!太讚嘆了!黃檗禪師是過來人,一聽就知道他在幹嘛!黃檗禪師說「實法無顛倒」,真理實相,從來都未曾顛倒。花開花謝是不是實相?「是」。潮起潮落是不是實相?「是」。為什麼是實相?請說!「大自然的現象」。你是不是大自然的現象,你是不是實相?「是」。你有沒有悟到實相?你覺得好不好玩?你本身就是實相,我問你有沒有悟到實相?你卻答不出來,對不對?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你不要被我嚇到了,你不要怕我,怕得要死。我們在幹嘛!自然界的現象,哪一個現象,哪一法,不是實相的呈現?包括你這個人,都是實相的呈現。但是你卻不悟實相,你說這樣有沒有冤枉?太冤枉了!為什麼你本身就是實相,說說看,為什麼?「實相也是一種現象,現象是無相」。你現在是什麼人坐在哪裡?「那是一種假象」。我簡單這麼說,假設你不是實相,那麼不會呈現你在這裡,聽懂這一句話嗎?「聽不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眾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你們哪一個不是這樣,這樣知道了嗎?不要離開現象,去找實相啊!所以你看到嗎?剛才我的話聽懂的舉手,好了,算你有對我微笑。

  黃檗禪師才會說,他說這真相實相沒有顛倒,它從來都沒有顛倒,今天是你裴休的心自生顛倒啊!裴休啊!裴休!你這樣東問西問,在問什麼東西?你談什麼實法,找什麼實法?你要注意這句話,找什麼實法?有沒有看到,你在找什麼?你看禪師在講話,都很令人深省。我都知道大家的表情,你們的表情都是一種似懂非懂。說你不懂,你又不服氣;說你懂,你又不敢舉手。這個內在,實在是很窩囊,知道嗎?這一種內在,當然就是不懂,為什麼?因為妄心作祟,怎麼會懂?所以不要去找,你不要去找道場、你也不要去找師父、你也不要去找開悟的人、你也不要去找善知識。你說:「師父,可以不找嗎?」

  就像剛才上課之前,我曾經有大略這樣說過,只是大部分的同學沒有聽到。我把剛剛那段話,再跟你講,如果說你要拿鏡子來照自己,家裡面只要有一面鏡子就夠了;因為你最主要是要照你自己,所以只要有一面鏡子就夠了。重點不是說你家有幾面鏡子,重點是你了解鏡中那個人嗎?我叫你不用找的意思,不是說善知識沒有意義,也不是說師父不重要,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跟你講說,你現在有一本經書,事實上就夠了,因為那一本經書,就是一面鏡子。現在的關鍵,不是你家的鏡子不夠;現在的關鍵,是你不明白鏡中的人,對不對?你到處在找鏡子,對嗎?你找什麼鏡子,奇怪呢?就跟你講那麼明白了,然後你還懷疑啊!趕快看看鏡中那個人,到底是眾生還是佛,到底是佛還是魔,對不對?到底有沒有那個人?好好認識自己就很夠了,不用這麼多。《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夠你用了,何況《傳心法要》字數,已經那麼多了,夠你用了。縱使,我們上冊講完,下冊沒有講,也夠你用了。關鍵就在這裡嘛!所以你找什麼?你說好!好!我現在不找鏡子,我開始找鏡中的人,好吧!你就看啊!你就每天看,看鏡中到底是有人還是沒有人,還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是真人是假人,是暫時的,還是永恆的?請你找看看有沒有人?業障的人是什麼人、有福報的人是什麼人、有功德的人是什麼人、有修行的人跟沒有修行的人又是什麼人?看看誰在說話,誰在輪迴,有受者嗎?有造者嗎?好好體悟,你就好好去認識,你就不用轉移焦點,你只要看鏡中的人,你不要去管別人長得什麼樣子,你管別人長得怎麼樣幹嘛!然後你也不要說看一下,然後就很高興發LINE給別人,我看到我的臉,我終於看到,原來青春痘是假的,然後就LINE就傳給對方,然後法喜充滿,你是在幹嘛?我不講粗魯的話,但是不這樣形容,又覺得不恰當,你是在中猴瘟!我看文字稿的人怎麼翻?潑猴心猿意馬,你在幹嘛?所以我都覺得你在幹嘛!這樣可以明白了嗎?為什麼黃檗禪師跟裴休講「覓甚麼實法」,這是真話,你要聽下去,不要讓自己那麼累,那麼忙,你在忙什麼?

  「云:既是問處自生顛倒,和尚答處如何?」你要注意到,裴休反問這一句話有點不客氣,既然我問話是自生顛倒,那麼和尚你回答我的話,是不是也是自生顛倒呢?只是不好意思這麼說,有沒有?這樣也不錯啦!為什麼?敢講,如實嘛!有沒有?有疑問,你可以問嘛!對不對!就像我那一天,問同學說:「你有沒有看到毛巾的實相?」同學反問我說:「師父,你有看到嗎?」我乖乖的跟他承認「我沒有看到」,我沒有像黃檗禪師那麼犀利。

  「師云:你且將物照面看,莫管他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話「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悟道個人了」,你管別人幹嘛!你看,他這裡的形容詞說「你且將物照面看」,這個物就是你,這就是我常所講的,我常講什麼話?我不是罵你喔!你是什麼東西,不是在罵你喔!你不要誤會喔!是叫你參,參說「你是什麼東西啊!」有沒有?那個叫你參這個物,你照照看,你好好觀察你自己,看看你是什麼東西?所以有時候,話實在是很難說明,知道嗎?自己看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心有時候問問自己,是誰在吃飯?是誰在睡覺?躺著的人是誰?爬起來的又是誰?煩惱的是誰?找尋智慧的又是誰?生氣的是誰?高興的又是誰?出生的人是誰?死的人又是誰?去問嘛!看看嘛!看看他是誰嘛!不要管別人,不要管別人,切記啊!

  「又云:祇如個癡狗相似,見物動處便吠,風吹草木也不別。」你要注意這段話,你真的要注意這段話,這個黃檗禪師罵人不帶什麼?瘋狗指的是誰?指的是我們,我們不要單指裴休好不好?我們像癡狗一樣,癡狗旁邊寫個無明,癡是愚癡,狗是什麼?狗是眾生!你不要解釋狗就是狗,就是愚癡無明的眾生,真是愚癡無明的眾生;那個愚癡無明的眾生,就跟一隻笨狗一樣。所以你家最好不要養到笨狗,知道嗎?寵物也要養對,知道嗎?你最好養獒犬,知道嗎?那個癡狗,是什麼狀態?「見物動處便吠」,看到什麼東西,就對那個東西一直叫。看到那個影子,也對影子叫;看到樹在搖,也對樹在叫;看到石頭丟進來,對石頭叫;看到骨頭丟進來,就不叫了,就咬走了,就把它叼走了。這樣叫,對嗎?你叫錯對象了,這裡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見到物在動,然後對著它叫是錯的呢?說說看。「就是浪費心力,就是亂叫」。不是!我是說為什麼?為什麼對那物動叫是錯的呢?「因為不需要叫啊!」不是啦!還是要叫啦!不是不要叫。「就是對那些不是真正的問題,不需要叫」。什麼是真正的問題?「就沒有問題」。不對,為什麼這樣叫是錯的?「因為他不明白,那個只是物體在動而已」。再講清楚一點,因為他不明白什麼?「這些現象跟他都沒有什麼關係」。「沒有抓重點」。什麼是重點?「就是該叫的叫」。該向什麼叫?該向陌生人叫?所以你家那隻狗也是癡狗。有一個人丟石頭,是要向石頭叫,還是要向那個人叫?要向那個人叫,不是向石頭叫。這個石頭是果,它已經形成了現象,但是主因在哪裡丟的那個人;所以你要看到那個因,這樣了解嗎?別人罵你,你就生氣,你就是什麼狗,你就是癡狗,對不對?真的是人不當,每次都當癡狗,夠笨的。罵你,你就跳起來,你在幹嘛!罵你是一個現象,你要了解那個因,他為什麼罵你?你不要生氣嘛!你身體不好,是個現象,是個結果,身體為什麼不好?你煩惱是一個結果,你為什麼會煩惱?你痛苦是一個結果,你為什麼會痛苦?你為什麼會恐懼、你為什麼會忌妒、你為什麼會不安、你為什麼會無聊,不要對那個結果在叫,看看原因,是什麼原因,讓物在動?黃檗禪師就講「風吹草木也不別」,有沒有?因為風吹所以草木在動,你在叫什麼?如果明白是風吹草木在搖,需要叫嗎?需要緊張嗎?所以颱風天小狗在亂叫,這樣對不對?當然如果你被樹壓著,它就要叫,為了救主人,它當然要叫;但是外面的樹在搖,它叫什麼,它都不知道原因。

  黃檗禪師是跟裴休講,你要知道原因,你要了解。不要看到一個現象,然後你就被現象影響,然後你也不懂得分別。我們從表法現象,我們談個道理,癡狗就是無明,物動就是五蘊,便吠就是妄執,妄想執著,風吹是因,草木是果。有的話它是個譬喻,理上你還是要懂。我們看到自己的五蘊就執著,這樣了解嗎?看到自己的五蘊產生變化,就緊張害怕,然後也不明白是何因、何緣?然後讓自己這樣苦不堪言,痛苦不堪,卻不知道真正的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真正的問題,就是出在於我們真的不了解自己。那個不了解,就叫做無明,真的是無明,只是這樣子而已!你們下節課不要請假,你們其他節課請假,我不會記恨。但是你們下節課,最好不要請假,因為下節課很重要,那你就看著辦吧!

 

閱讀 103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2 十二月 2017 19:05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