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157

週二, 13 十二月 2022 14:09

暢談六祖壇經(1281)護持法脈

 

  我們南投有一個書院,那裡的負責人,我也認識。他一直希望學術是獨立的,很害怕宗教和政治污染學術。污染是什麼意思?你怎麼不說學術污染了宗教?是誰污染了誰?宗教會污染你嗎?孔孟思想一定談政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叫做內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叫做外王。學術不談政治,那儒家如何談?

  我們的腦袋常常用一個名詞:清高。學術就代表清高嗎?宗教就是迷信?政治就是污穢?為什麼眾生這麼好騙?為什麼群眾都是盲目的?不是什麼污染了什麼!你可以說蘭花污染了你嗎?你不污染蘭花就阿彌陀佛。作為學佛的人,我們不是要與天下人爭,而是要善分別。你的講法圓不圓滿,合不合理,這叫做智慧。你要以智慧來判斷。有很多概念,有的人講出來自相矛盾卻不自知。

  我們談神會,就要談整個歷史。談整個歷史,你才會知道神會對於禪宗的重要性。只要沒有人繼承與保留,很多思想都會斷層。自古以來開悟的人很多,過去諸佛數不盡,未來亦是如此。但是,開悟的人,你認識的並不多。我們之所以能夠認識六祖慧能,沒有神會據以力爭,沒有神會的付出,今天我們掛的照片就可能是神秀,因為當時武則天是請神秀當國師。那時候,寺院一般人不能蓋,只有朝廷才能夠蓋。要認同傳承的,也只是朝廷。神會與慧能和神秀都學過,慧能還在的時候,南宗與北宗是抗衡的。慧能與神秀圓寂之後,朝廷的勢力是支持神秀的北宗的。

  祖師還在的時候,慧能的法不可能會動搖。但慧能圓寂之後,他的法脈就有可能動搖。這也是佛教在印度會滅亡的原因,就是沒有高人一代代傳下去。神會一看,不行,他的師父已經圓寂了,北宗這麼興盛,南宗的法幾乎就快要消失了。所以,神會不是去旅行或閉關,而是北上直搗黃龍去挑戰,這叫做大無畏。他到了滑台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湖南。他在大雲寺開了一場無遮大會,即一場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的辯論會。

  神會要辯論之前公開宣誓,很有勇氣。雖然明明五祖弘忍傳法給慧能,但是神秀的勢力比慧能大,因為有朝廷支持。所以,神會單槍匹馬,公開挑戰。他說要「為天下學道者辯其是非」。到底什麼是禪,到底誰說的對,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了。到底頓悟是否可以成立,沒有漸修可以頓悟嗎?再來,「為天下學道定其旨見」,就是確定宗旨,確定頓教的知見。

  你們來聽課,耳朵聽的是頓教,骰子裡也是漸修。一,你沒有勇氣;二,你沒有正信,你不太能相信。當時神秀已經圓寂了,神會說神秀的北宗:「師承是傍,法門是漸。」北宗一聽,當然就沉不住氣了。弘忍傳給慧能,其實神秀是旁系,而非正宗。神會學過神秀的法,知道其法的盲點。北宗派人跟他辯,又辯不過他,所以就靠政治的力量,讓官方用政治的手段來破壞神會。故,三年內,朝廷把神會貶了三次到邊遠地區。

  三年之後,因緣成熟,唐朝發生安史之亂。這時候,將軍郭子儀要平反安史之亂,卻缺少了軍餉,有人建議他去找神會。神會開壇傳戒說法,驀到了很多軍餉。郭子儀平反了安祿山之後,神會算是一大功臣,政治勢力又轉過來了。當時的皇帝是蕭宗,他為神會蓋禪堂,等神會往生之後,又為他蓋寺院。皇太子召請京城裡的禪德開會,認定神會是第七祖,這是政治。

  你問我誰是七祖,禪宗談到六祖,一般七祖都沒有人要談,因為大家誰都不服誰。如果你是曹洞宗的,你就會說七祖是行思;如果你是臨濟宗的,你就會說七祖是懷讓。神會也有傳承,神會傳到第四代,下面幾乎就沒有了。但是,第四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就是宗密禪師,他不但懂禪,也懂華嚴的經教,被稱為華嚴五祖。宗密後來寫了一本著作,分析當時禪的狀況,因為他傳承於神會,當然最推崇神會。那個心我們懂,最後我們得到一個答案:第七祖,就看你是哪一宗的,你就自己去說。我們雖然是曹洞,但是我們是曹溪,因為我們不講他們的法,我們只講慧能。

聞後思惟:你有弘揚正法以報佛恩嗎?

 

週一, 31 十月 2022 08:01

暢談六祖壇經(1254)精準提問

  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

  《涅盤經》的重點就是在談常樂我淨。故,在《涅盤經》中,常常會談到常與無常的概念。從行昌向六祖提出的問題中可見,他讀了《涅盤經》這麼久,卻不知道常與無常的概念。行昌有修行,居然認為他不懂。很多複雜的名相,你會知道你不懂,然而對於某些常聽的概念,你說不定有很深的誤會,但是你自己卻不知道。你會認為:「誰不懂得無常呢?佛性是常住的,好像到處都這麼說,誰不懂呢?」其實,你所懂的並非真實意,你可能只是誤解了。行昌所問的問題,讓我感觸很深。你誤以為你懂一個概念,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你之所以不能突破,就是因為你不懂,所以你一開始對法義就沒有深入。

  行昌最主要是要問常與無常,他是問這一部經典的核心。如果是問一段經文的人,則是不善問的人。我們去宜蘭時,同學熱心招待、款待,還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請師父簡短地說一下《法華經》的重點是什麼?」我就說:「重點就是十如是。」《壇經》的重點就是:如何識自本心?會問的人,都是問重點。比如,他在研討《華嚴經》,他遇到一個專門研究《華嚴經》且有修行的人,他問:「何謂一真法界?」他一下子就問出這本經的核心。如問《金剛經》,就問:「三心不可得,那要降伏什麼心?」這樣問就是內行人。這樣的問題,一般人答不出來。但是,你也不可以亂問,你要問一個對這部經典有研究的。一般人沒有研究,你就不要故意刁難別人,你要問他有研究的問題。

  六祖大「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六祖大師的回答跟一般的概念不一樣。行昌「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這就是行昌自己在讀《涅盤經》時認識錯誤,認為無常是一個概念,而常是另一個概念。比如,別人跟你講常,你就執著常;當別人跟你講無常,你就執著無常。當有一天,別人跟你講無常是真理,你就抓住真理;當有一天,別人跟你講真常才是真理,你有可能又抓住真常這一句話;當有一天,你同時接觸到這兩句話,你的內心就產生了矛盾:到底真理是常還是無常?到底佛性是常還是無常?

  你學佛法,有人跟你講一個概念,你不要直接把它記在你的腦海。你記住這個概念,並不代表你懂得,所以你常常領悟錯誤。法師說法若是只會依文解義,他自己則開不了悟。縱使他沒有對錯,說得都很有道理,聽的人也不見得會開悟。禪師就不太一樣,他的重點是要讓人開悟,所以他的講法很活潑,而不是以解釋的方式來講。就像趙州和尚最有名的公案:「狗子有否佛性?」禪師能抓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法的目的和精髓。而一般法師不會像他那麼說,也沒有這個能力,因為他們自己並未開悟,不解如來真實意。

聞後思惟:你知道經典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嗎?

週六, 24 七月 2004 15:35

禪詩意境 七

假借四大以為真,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賁舍浮佛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摩挐羅

高山飛瀑沫,野寺少燃鐙,
坐對玲瓏月,不時心似冰。
慧永

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
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
僧肇

萬物皆以時,能安理亦適,
春花或秋月,千古不留跡。
僧裕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
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王梵志

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王梵志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裏,
一個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王梵志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何必待商量?
神照本如

可憐寒山道,而無車馬蹤。
聯谿難記曲,疊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
此時迷徑處,形問影何從?
寒山子

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頭,
出語無知解,云我百不憂。
問道道不會,問佛佛不求,
仔細推尋著,茫然一場愁。
寒山子

我見世間人,茫茫走路塵,
不知此中事,將何為去津?
繁華能幾日?眷屬片時親,
縱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貧。
寒山子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
野情多放曠,常伴白雲閒。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寒山子

碧濺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
寒山子

世聞何事最堪嗟?盡是三途造罪楂,
不學白雲巖下客,一條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葉落,春來從你樹開花,
三界橫眠閒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寒山子

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挂在青天是我心。
寒山子 

千年石上古人蹤,萬丈巖前一點空,
明月照時常皎潔,不勞尋討問西東。
寒山子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巖邊坐磐石,
心似孤雲無所依,悠悠世事何須覓。
寒山子

出家要清閒,清閒即為貴,
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裏?
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
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
拾得

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
一顆水晶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間。
菩提達摩

亦不睹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
菩提達摩

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
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菩提達摩

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珍珠,
無名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
二祖慧可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傅翕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傅翕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
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傅翕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神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六祖慧能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慧能

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
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六祖慧能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六祖慧能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六祖慧能

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獨常三昧,
如鳥空中只麼飛,無取無捨無憎愛。
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司空本淨

見道方修道,不見復何修?
心性如虛空,虛空何所修?
遍觀修道者,撥火覓浮漚,
但看弄傀儡,線斷一時休。
司空本淨

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
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司空本淨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信州智常

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閒,
莫把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
龍山和尚
   
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
剛被世人知去處,又移茅屋入深居。
龍山和尚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閒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百丈懷海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哪得苦追尋?
大梅法常

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蜂,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笑談無還期。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濺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賈島

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劉窅虛

秋風落葉滿空山,古寺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行人去盡,寒雲夜夜自飛環。
皎然

至道無機但杳冥,孤燈寒竹自青熒,
不知何處小乘客,一夜風來聞誦經。
皎然

吾到本無我,未曾嫌世人,
如今到城市,彌覺此心真。
皎然

樂禪心似蕩,吾道不相妨,
獨悟歌還笑,誰言老更狂!
皎然

圖形期自見,自見卻傷神,
已是夢中夢,更逢身外身!
水花凝幻質,墨彩染空塵,
堪笑余兼爾,俱為未了人。
澹交

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暫容,
花源隔水見,洞府過山逢。
泉湧階前地,雲生戶外峰,
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龍。
靈一

苦見人間世,思歸洞裏天,
縱令山鳥語,不廢野人眠。
靈一

虎溪閒月引相過,帶松雪枝挂薜蘿,
無限青山行欲盡,白雲深處老僧多。
靈一

池上蓮花不自開,山中流水偶然來,
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蒔哪得回?
靈一

菩薩無煩惱,眾生愛皺眉,
無惱緣無賊,皺眉被賊欺,
不須問醫師,心王應自知。
龐蘊 

見時如不見,聞時如不聞,
喜時如不喜,瞋時如不瞋,
一切盡歸如,自然無我人。
龐蘊 

極目觀前境,寂寥無一人,
迴頭看後底,影亦不隨身。
龐蘊

前人若有事,我猶佯不知,
何況他無問,讒舌強卑卑。
龐蘊

十方同一會,各自學無為,
此是還佛場,心空及第歸。
龐蘊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龐蘊

更無別路超生死,前佛後佛同一般,
舒即周流十方剎,斂時還在一毛端。
龐蘊

未識龍宮莫說珠,識朱言說與君殊,
空拳只是嬰兒信,豈得將來誑老夫!
龐蘊

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
會得個中意,鐵船水上浮。
龐蘊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澈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黃檗溪運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明月歸。
船子德成

四大由來造化工,有聲權貴裏頭空,
莫嫌不與凡夫說,只為工商調不同。
趙州從諗

還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也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
李翱

大道虛曠,常一真心,
善惡勿思,神清物表,
隨緣飲啄,更復何為?
平田普岸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癡,
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古靈神贊

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長沙景岑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長沙景岑

舉手攀南斗,迴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天,誰是我般人?
五臺智通

滄溟幾度變桑田,唯有虛空獨湛然,
已到岸人休戀筏,未曾渡者要須船。
龜山正原

人法雙淨,善惡兩忘,
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牛頭慧忠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恐畏魚驚不應人。
胡釘鉸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
知玄(悟達)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
嚴茶兩三碗,意在钁頭邊。
仰山慧寂

青山白雲父,白雲青山兒,
白雲終日倚,青山總不知。
洞山良价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洞山良价

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識,
隱隱猶懷舊日嫌。
洞山良价

失曉老婆逢古鏡,
分明睹面別無真,
休要迷頭猶認影。
洞山良价

無中有路隔塵埃,
但能不觸當今諱,
也勝前朝斷舌才。
洞山良价

兩刃交鋒不須避,
好手猶如火裏蓮,
宛然自有沖天志。
洞山良价

不落有無誰敢和,
人人盡欲出常流,
折合還歸炭裏坐。
洞山良价

嗟見今時學道流,千千萬萬認們頭,
恰似入京朝聖主,只到潼關即便休。
洞山良价

學者恆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
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裏步。
洞山良价

宇內為閒客,人中做野僧,
任從他笑我,隨處自騰騰。
漳州羅漢

燄裏寒冰結,揚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
曹山本寂

莫行心處路,不掛本來衣,
何須正恁麼?切忌未生時。
曹山本寂

龍牙山裏龍,行非世間色,
世上畫龍人,巧巧描不得,
唯有識龍人,一見便心息。
龍牙居遁

學道無端學畫龍,元來未得筆頭蹤,
一朝體得真龍後,方覺從前枉用功。
龍牙居遁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
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
龍牙居遁

學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
直得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龍牙居遁

我路碧空外,白雲無處閒,
世有無根樹,黃葉風送還。
疏山光仁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破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恚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張拙

常常三尺餘,鬱鬱覆青草,
不知何代人,得見此松老。
青林師虔

登天不借梯,遍地無行路,
包盡乾坤處,禪子火急悟!
雪峰義存

萬里無寸草,迥迥覺煙霞,
萬劫常如是,何須更出家?
雪峰義存

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南臺守安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己靈猶不顧,佛祖為何人?
雲門文偃

雲門聳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欺,
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再舉櫟中泥?
雲門文偃

也大差,也大差,捲起簾來見天下,
有人問我是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長慶慧稜

萬象之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
昔時謬向途中覓,今日看來火裏冰。
長慶慧稜

憶著當年未悟時,一聲畫角一聲哀,
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任吹。
孚上座

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
若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
鼓山神宴

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
方信普通年遠事,不從蔥嶺帶將來。
越山師鼐

離恨如旨酒,古今飲皆醉,
只恐長江水,盡是兒女淚。
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風送天地。
貫休

山為水精宮,藉花無塵埃,
吟狂岳似動,筆落天瓊瑰。
伊余自樂道,不論才不才,
有時鬼笑兩三聲,疑似大謝小謝李白來!
貫休

赤旃壇塔六七級,白菡萏花三四株,
禪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
貫休

幻人興幻幻輪圍,幻業能招幻所治,
不了幻生諸幻苦,覺知如幻幻無為。
小徑上座

長身兩腳眠一寤,起來天地還依舊,
門前綠樹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
酒仙遇賢

貴買硃砂畫月,算來枉用功夫,
醉臥綠楊蔭下,起來強說真如,
泥人再三叮囑,莫教失卻衣珠。
酒仙遇賢

揚子江頭浪最深,行人到此盡沉吟,
他時若到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
酒仙遇賢

生在閻浮世界,人情幾多愛惡,
只要吃些酒子,所以倒街臥路。
死後卻產婆娑,不願超生淨土,
何以故?西方淨土,且無酒酤。
酒仙遇賢

幽鳥與如篁,柳垂金線長,
煙收山谷靜,風來杏花香。
秦欽法燈

永日蕭然坐,澄心萬慮亡,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秦欽法燈

學道如鑽火,逢煙即便休,
莫待金星現,燒腳又燒頭。
神鼎洪諲

得處不在高峰,亦非淺谿深壑,
如今幸得扶持,老病是為依託。
神鼎洪諲

牛頭峰鼎鎖重雲,獨坐寥寥寄此身,
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到庵人?
雪竇重顯
 
雨過雲凝小半開,數峰如畫碧崔嵬,
空生不解巖中坐,惹得天花動地來。
雪竇重顯

芳草尋幽徑,巖松迴布陰,
幾多玄學客,失卻本來心。
汾陽善昭

過玄峰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天臺德韶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
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李遵勗

真柏最宜堆厚雪,危花終怯下輕霜,
滔滔一點無依處,舉足方知盡道場。
永明延壽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布袋契此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恚礙,
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布袋契此

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興教洪壽

一物不將來,兩肩挑不起,
言下忽知非,心中無限喜。
毒惡既忘懷,蛇虎為知己,
光陰幾百年,清風猶未已。
黃龍慧南

一法元無萬法空,個中哪許悟圓通?
將謂少林消息斷,桃花依舊笑春風。
芙蓉道楷

數里無人到,山黃始覺秋,
巖開一夢醒,忘卻舊時憂。
芙蓉道楷

俗臘知多少?龐眉擁毳袍,
看經嫌字小,問事愛聲高。
暴日終無厭,登階漸覺勞,
自言曾少壯遊嶽兩三遭。
定慧超信

旱年祈得雨,高山好種田,
吃菜若成佛,驢馬也升天。
吳山淨端

也不能誦經,也不能坐禪,
日中撞一頓,睏來伸腳眠。
時至即行無牽絆,從他滄海變桑田。
吳山淨端

松竹青青古澗深,結茅為屋號歸雲,
自從參遍官僚後,野老無心見貴人

吳山淨端

嗟見世間人,風義不長久,
唯有天邊月,處處隨我走。
吳山淨端

南北東西任險巇,古嚴寒松冷依依依,
無人到我經行地,明月清風付與誰?
道英

大冶洪爐,烹佛烹祖,
規模鎔盡,識者罔指。
真如慕哲

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
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閒。
志芝庵主 

聲聲解到不如歸,往往人心會者稀,
滿目春山春水綠,更求何地可忘機。
白雲守端

三十年來住此山,郡符何事到林間?
休將瑣瑣塵寰事,換我一生閒又閒。
天臺如庵主

坐脫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二省開壙。
撒手便行,不妨暢快,
妙普庵主

垂垂白髮已忘年,折腳鐺邊息萬緣,
百鳥不來花自笑,日高三丈尚酣眠。
佛照德光

貧家無所有,只養一隻狗,
便是佛出來,也須遭一口。
顏丙

一燈在望,更無言說,
大地平沉,虛空迸裂。
龍濟宗鍪

未動舌頭文采露,五千餘卷一時周,
若言待月重開卷,敢保驢年未徹頭。
石霜妙印
  
大道無門,千差有路,
透得此關,乾坤獨步。
無門慧開

了身何似了心休,了得心兮身不愁,
若也身心俱了了,神仙何必更封侯!
無門慧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

急流垂釣,食餌者眾,
口縫才開,性命喪卻。
無門慧開

未舉步時先已到,未動舌時先說了,
直繞著著在機先,更須知有向上竅。
無門慧開

一種靈跟傍時栽,開花結子絕安排,
珠璣滿腹無人知,直待通紅口自開。
古源源道

午窗定起晝沉沉,觸目虛擬一片心,
好鳥關關知我意,盡情啼破綠楊陰。
大歇仲謙

人傳師死已多時,我獨躊躇未決疑,
既是巢空雲又散,春深猶有子規啼。
萬壽辯

月在水中撈不上,徒勞戳碎水中天,
夜深山寺開門睡,月自飛來到面前。
橫川如珙

最難知是結交心,鐵壁銀山百萬尋,
生死兩歧俱識破,石頭大小盡黃金。
楚石梵琦

用巧人多用拙稀,心如木石太無知,
就中自有分明處,懵懂原來不是痴。
楚石梵琦

有行有相落凡塵,無相無形未是真,
不在範圍天地內,數聲清磬一閒人。
楚石梵琦

一路通時路路通,誰分南北與西東,
春風不管鄉談別,到處桃花似舊紅。
楚石梵琦

山水隨緣好,乾坤日夕寬,
偶然成一偈,萬事不相干。
楚石梵琦 

自家冷暖自家知,祖意西來更問誰,
全體承當全體是,須彌頂上戴須彌。
石溪心月

咫尺曹源有路通,游魚何事自迷蹤,
有聲為到不平處,一點塵泥斷不容。
石溪心月

少室門庭冷似冰,可師曾此一沉吟,
頁欄各自知寒冷,莫待齊腰三尺深。
石溪心月

苔蘚連崖碧,幽蘭滿澗香,
雲生山下路,坐享一身涼。
宗瑩

從來佛祖碎玄關,萬論千經下口難,
未動舌頭俱吐露,白蓮峰月照人寒。
楚石梵琦

半啟柴扉曉,東風昨夜狂,
樹頭花落盡,滿地白雲香。
釋英

六月山深處,松風冷襲依,
遙知城市裏撲,面火塵飛。
釋英

正月梅花落,二月桃花紅,
榮枯元有數,不必怨春風。
釋英

之子兩峰來,問我西祖意,
欲答還無言,風吹花落地。
釋英

芳塘雨霽綠初肥,折得青條串露歸,
一樹殘花喧鬥雀,紅香滿徑撲人飛。
圓至

開門匝地花,疑是天女散,
不若草茵香,方知霜雪漫。
圓至

屹立空中萬仞高,幾人砍額謾徒勞,
要知險處平如詆,撒手須親到一遭。
南石文琇

壁黏祖偈風吹落,簷掛蛛絲雨打開,
滿徑綠蔭花落盡,門前百鳥不曾來。
南石文琇

鐵牛無力懶耕田,戴索和犁就雪眠,
大地白雲都覆蓋,德山無處下金鞭。
鐵牛持定

或淡或濃施雨去,半舒半捲逆風來,
為憐途路無棲泊,卻把柴扉永夜開。
高峰原妙

千金難買一身閒,誰肯將身入鬧籃,
寄語滿城諸宰官,鐵枷自有愛人擔。
中峰明本

無端知妙諦,有識是塵心,
欲洗塵心淨,尋山莫畏深。
中峰明本

人生猶如幻中幻,塵世相逢誰是誰,
父母未生誰是我,一息不來我是誰。
中峰明本

濁水盡清珠有力,亂心不動佛無虧,
眼前盡是家鄉路,不用逢人覓指歸。
中峰明本

黃葉任從流水去,白雲曾便入山來,
寥寥巖畔三間屋,兩片柴門竟日開。
石屋清珙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個蒲團一個僧,
盤膝坐來中夜後,飛蛾撲滅佛前燈。
石屋清珙

過了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便道只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石屋清珙

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陽一照便無蹤,
自此不疑諸佛祖,更無南北與西東。

斷巖了義


飛騰活計遍天涯,霧照雲迷路不差,
自己屋頭明白了,這回不落別人家。
斷巖了義

閒居無事可評論,一炷清香自得閒,
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
了庵清欲

春雨春山箏蕨肥,不知塵世有危機,
何當借與安禪石,同看孤雲自在飛。
了庵清欲

閒到心閒始是閒,心閒方可話居山,
山中賸有閒生活,心不閒時居更難。
恕中無慍

行腳見人須帶眼,著衣吃飯要知時,
百年壽命一彈指,急下工夫也是遲。
恕中無慍

時時睹面不相逢,吃盡娘生氣力窮,
夜半忽然望月指,虛空迸出日輪紅。
烏石世愚

銅唇鐵舌太尖新,樓角懸來不記春,
言外百千三昧法,因風說雨個中人。
竹林海

紙上傳來說得親,翻腔易調轉尖新,
是人愛聽人言語,言語從來賺殺人。
天如惟則

氣宇衝霄大丈夫,尋常溝瀆豈能拘,
手提三尺吹毛劍,直取驪龍頷下珠。
月泉同新

三月韶光沒處收,一時散在柳梢頭,
可憐不見春風面,卻看殘紅逐水流。
止翁

道人無事發狂心,涉水登山海外尋,
一拜起來還一拜,不知屋裏有觀音。
虛白慧山

如此而來,如此而去,
卻叩真乘,如此而已。
正法雪光

七十六年,萍蹤何寄?
本無去來,應緣而已。
萬松慧林

生來死去空花,死去生來一夢,
皮囊付與丙丁,公白骨斷橋隨眾,
呵呵呵!明月清風吟弄。
無去如空

一手拍兮一手鼓,無位真人出格舞,
口中唱出無腔歌,三千諸佛同一母。
斗峰道覺

諸佛出於世,唯為大因緣,
屙屎並放尿,飢餐睏打眠。
目前緊急事,人只欲上天,
談玄共說妙,遭罪復輸錢。
笑巖德寶

世事忽如夢,人情空若雲,
誰知塵世裏,心靜即離群。
憨山德清

春深雨過落花飛,冉冉天香上衲衣,
一片閒心無處著,峰頂倚杖看雲歸。
憨山德清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
憨山德清

雪裏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飛來,
正對寒鐙獨坐,忽將鼻孔衝開。
憨山德清

竹林瓦枕足松風,午睡沉酣夢想空,
四體百骸俱作客,不知誰是主人公。
憨山德清

空山寂寂絕諸緣,不學諸方五味禪,
參者不須向上求,但能放下自天然。
憨山德清

水上蓮花舌上經,一庵深鎖萬峰青,
松風日月常宣說,可惜時人不解聽。
憨山德清

死盡偷心活計,做成沒用生涯,
收拾無窮妄想,換將一朵蓮花。
憨山德清

腳底踏遍水雲鄉,未離清涼古道場,
筋力漸衰心已倦,安眠飽食是行藏。
憨山德清

天邊鳥去不送,溪上雲來便看,
寓世豈存形跡,見人何必衣冠。
法杲

無始劫來只這個,今日依然又這個,
復將這個了那個,這個那個同安樂。
無明慧經

一池蛙鼓鬧填填,歷歷明明道口邊,
報道五湖林下客,從今不必競談禪。
浮石通賢

如今無處覓深山,但得心閒即閉關,
吳越不分煙水路,醉人秋色月初圓。
箬庵通問

春回幽谷見梅新,雪水煎茶樂不勝,
誰道夜深年是盡,曉來依舊日東昇。
山茨通際

白雲與我最相知,我住山時他亦隨,
侵早和峰辭嶂外,晚來依舊護柴扉。
湛然圓澄

盡道拭瘡疣故紙,是非今古數如麻,
果然拭得瘡疣否,一一從頭要驗他。
呆翁行悅


猙獰頭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轉遙,
一片黑雲橫谷口,誰知步步犯家苗。
普明

我有芒繩驀鼻穿,一迴奔馳痛加鞭,
從來劣性難調適,猶得山童盡力牽。
普明

漸調漸伏息奔馳,渡水穿雲步步隨,
手把芒繩無少緩,牧童終日自忘疲。
普明

日久功深始轉頭,癲狂心力漸調柔,
山童未肯全相許,猶把芒繩且繫留。
普明

綠楊蔭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雲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普明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山下,一曲昇平樂有餘。
普明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茸茸,
飢食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
普明

白牛常在白雲中,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
普明

牛兒無處牧童閒,一片孤雲碧嶂間,
拍手高歌明月下,歸來猶有一重關。
普明

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寒萬象空,
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
普明

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茶陵郁山主

簷頭雨滴,分明瀝瀝,
打破乾坤,當下心息。
無名僧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
無名僧

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
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公。
無名老宿

風捲浮雲盡,青天絕點埃,
山川俱在目,何必上高臺?
葛蘆覃

捨筏懷兼濟,逢耕更問津,
卻將未歸意,說與欲行人。
木庵瓊首座

妄想元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
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
趙文儒

四十餘年寄俗塵,如今卻顯個中尊,
簷頭一夜東風起,吹得花開滿樹春。
獎山元模

萬紫千紅總是春,何須饒舌問東君,
啞人得夢向誰說,豎起空拳指白雲。
坱北和尚

百尺竿頭罷問津,孤峰絕頂養閒身,
雖然破屋無遮蓋,難把家私說向人。
常藏王

簷頭滴瀝甚分明,迷己眾生換作聲,
我亦來年多逐物,春宵一枕夢難成。
可上座

四十餘年不住功,窮來窮去轉無蹤,
而今窮道無依倚,始悔從前錯用功。
無念深有

三十餘年四海間,親師擇友未曾閒,
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
暹道者

暗撒驪珠成瓦礫,閒傾鴆毒是醍醐,
冤將恩報滅胡種,舉眼無親真丈夫。
或庵體

讀經未罷眼如醉,驅遣睡魔無祕方,
山堂一枕眠方穩,門外千干玉送涼。
靈谿昱

四海明山曾過目,就中此境難圖錄,
山前向見白頭翁,自道一生看不足。
惟一潤

不蓄莖虀并粒米,要參風月任從伊,
莫閒冷澹無滋味,一飽能消萬劫飢。
商源

千花蕊上刺香時,百草頭邊得意歸,
一竅透穿通活路,遊行無礙去來飛。
天封慈

紙裏麻纏解不開,因緣時至出頭來,
一聲霹靂驚天地,曠劫無明當下灰。
愍生念

 

 

週六, 08 五月 2004 07:57

禪詩意境 六

詩 題/作 者

 詩 意 境

唐‧皎然
 

秋風落葉滿空山,古寺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行人去盡,寒雲夜夜自飛環。

唐‧皎然
 

至道無機但杳冥,孤燈寒竹自青熒,
不知何處小乘客,一夜風來聞誦經。

 

唐‧皎然
 

古寺寒山上,遠鐘揚好風。
聲餘月樹動,響盡霜天空。

永夜一禪子,冷然心境中。

 

唐‧齊己

了然知是夢,既覺更何求?
死入孤峯去,灰飛一燼休。

雲無空碧在,天靜月華流。

免有諸徒弟,時來吊石頭。

 

唐‧法眼文益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保寧仁勇

漫漫大地盈天雪,江湖一片難分別。
漁翁披蓑月下歸,誰道夜行人路絕。

 

宋‧白雲守端

 

夏日宜山寺,優游趣幾何?
閑庭芳草長,危嶺斷雲過。

洞水穿廊遠,岩風入座多。

更當星少夜,月色透松蘿。

宋‧白雲守端

萬丈寒潭澈底清,錦鱗夜靜向光行。

和竿一掣隨鈎上,水面茫茫散月名。

宋‧白雲 守端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宋‧白雲守端
 

嶺上白雲舒複卷,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茅簷下,不覺呵呵笑幾回。

宋‧白雲守端

聲聲解到不如歸,往往人心會者稀,

滿目春山春水綠,更求何地可忘機。

宋‧白雲守端

瓊花一葉滿空山,天曉皆言好雪寒,

片片縱饒知落處,奈緣猶在半途間。

宋‧寶覺惟照

雨洗淡紅桃萼嫩,風搖淺碧柳絲新。

白雲影裡怪石露,綠水光中古木清。

 

宋‧寶覺祖心

 九十芳春日,遊蜂競採花。

 香歸蜜房盡,殘葉落誰家。

 

宋‧法秀法雲

 二月春庭雨霽時,小桃紅綻兩三枝。

 紅白爭妍人盡見,因甚靈雲獨不疑。

宋‧佛眼清遠

 青山門外白雲飛,綠水溪邊引客歸。

 莫怪坐來頻勸酒,自從別後見君稀。

宋‧丹霞子淳

 月篩松影高低樹,日照池心上下天。
 赫赫炎空非卓午,團團秋夜不知圓。

宋‧丹霞 子淳

 靈山會上言雖普,少室峰前句未形。
 瑞草蒙茸含月色,寒松蓊郁出雲霄。

宋‧丹霞子淳

長江澄澈即蟾華,滿目清光未是家。

借問漁舟何處去?夜深依舊宿蘆花。

宋‧丹霞 子淳
 

丹霞未萌非隱的,紅花出水不當陽。
遊人莫用傳消息,自有清風遞遠香。

宋‧丹霞 子淳

歸家豈坐碧雲床,出戶不行青草地。
南北東西本自由,渠無向背哪回避。

宋‧慈受懷深

古人得後便休休,茅屋青燈百不求。

遮眼漫將黃卷展,不風流處卻風流。

宋‧慈受懷深

煙籠檻外差差綠,風撼池中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宋‧慈受懷深

兀坐雲根懶舉頭,更無言句示禪流,

森羅萬象分明說,有口何妨挂壁休。

宋‧慈受懷深

家中行,尋常違順不須爭,
若知步步無階級,何必蓮花腳下坐?

宋‧慈受懷深

家中住,早起開門夜閉戶,
運水搬柴莫倩人,方知佛是凡夫做。

宋‧慈受懷深

家中坐,一室寥寥是什麼?
靈光一點甚分明,何必青山尋達摩。

宋‧慈受懷深

家中臥,展腳縮腳皆由我,
若能一覺到天明,始信參禪輸懶惰。

宋‧慈受懷深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
松門十里時往來,笑揖峰頭月一輪。

宋‧慈受懷深

只是舊時行履處,等閒舉著便淆訛,
夜來一陣狂風起,吹落桃花知多少。

宋‧慈受懷深

道在何曾有間然,休分城市與林泉,
人人休法棲禪處,一例清風滿目前。

宋‧竹庵士珪

月裏嫦娥不畫眉,只將雲霧作羅衣。

不知夢逐青鸞去,猶把花枝蓋面歸。

宋‧大慧宗杲

古廟裏頭迴避得,紙錢堆裏暗嗟呼,

閒神野鬼都驚怕,只為渠儂識梵書。

宋‧雲蓋智本

滿頭白髮面皮乾,祖道難扶強自寬,

多謝流鶯能助我,曉來枝上語千般。

白楊法順

頂有異風雲冉冉,源無別派水冷冷,

遊山未到山窮處,終被青山礙眼睛。

天臺如庵主

三十年來住此山,郡符何事到林間?

休將瑣瑣塵寰事,換我一生閒又閒。

宋‧天童正覺

收卷余懷厭事華,歸來何處是生涯?
爛柯樵子疑無路,掛樹壺公妙有家。
夜水金波浮桂影,秋風雪陣擁蘆花。
寒魚著底不吞餌,興盡清歌卻轉槎。


宋‧天童正覺
 

秤頭蠅坐便欹傾,萬世權衡照不平。
斤兩錙銖見端的,終歸輸我定星盤。

宋‧天童正覺

 凜凜將軍另已行,八荒四海要澄清。

 提到劍氣干牛斗,洗蕩氛埃見太平。

宋‧佛鑑慧勤

 堂堂氣宇走雷霆,凜凜威風掬霜雪。

 將軍下令斬荊蠻,神劍一揮千里血。

宋‧佛鑒慧勤

萬里長空雨霄時,一輪明月映清輝。
浮雲掩斷千人目,得見嫦娥面者稀。
一兔橫身當古道,蒼鷹才見便生擒。
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

宋‧佛鑒慧勤

獨步曾無語,逢人口便開。
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薄霧篩紅日,輕煙襯綠苔。
若將詩句會,埋沒法王才。

宋‧佛鑒慧勤

 瓮頭酒熟人皆醉,林上煙濃花正紅。

 夜半無燈香閣靜,秋千垂在月明中。

宋‧佛鑒慧勤

香苞冷透波心月,綠葉輕搖水面風。
出未出時君看取,都廬只在一池中。

宋‧昭覺克勤

落花芳草如鋪錦,滿目春光入畫圖。
門處相逢親切處,也勝秋露滴芙蕖。

宋‧五祖法演

一片秋光對草堂,籬邊金菊預聞香,

蟬聲未息涼風起,勝似征人歸故鄉。

宋‧五祖法演

白雲堆裏古家風,萬里霜天月色同,

林下水邊人罕到,方知吾道樂無窮。

宋‧鼓山士珪

舉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宋‧佛眼清遠

思量分別不解法,我不如你我不會;
五祖掏心須自會,功成忘荃將言綴。
引耳繞爐理本直,深撥少火始知愧;
豎拂傳燈道不見,永離寒暑不度歲。

宋‧佛心本才

 雲收空闊天如水,月載姮娥四海流。

 慚愧中郎癡愛叟,一心猶在鵲橋頭。

宋‧宏智正覺

 蘆花明月水茫茫,激箭風舟破冷光。

 親到廬陵酬米價,時那開口便相當。

宋‧心聞曇賁

 映林映日一般紅,吹落吹開總是風。

 可惜擷方人不見,一時分付與遊蜂。

宋‧心聞曇賁

 風月山川共一家,誰來語下定龍蛇?

 太白不曾登便殿,筆頭昨夜自生花。

宋‧冶父道川

 山堂靜夜坐無言,寂寂寥寥本自然。

 何故西風動林野,一聲寒雁唳長天。

宋‧張無盡

 蓮花荷葉共池中,花葉年年綠間紅。
 春水漣漪清澈底,一聲啼鳥五更風。

宋‧浙翁如琰

家住匡廬最上層,孤猿啼處月華明, 
如今底事思歸去,莫記當年斷腸聲。

宋‧濟顛道濟

出岸桃花紅錦英,夾提楊柳綠絲輕。

遙看白鷺窺魚處,總破平湖一點清。

宋‧濟顛道濟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

於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宋‧北澗居簡

碧玉長柯雪色衣,夜深看見也相疑。

數行鷺立波心月,拍手驚他不肯飛。

元‧偃溪廣聞

好風晴日滿溪山,又到桃源盡處還。

流水落花攔不住,幾多春色在人間。

元‧高峯原妙

或淡或濃施雨去,半舒半捲逆風來。

為憐途路無棲泊,卻把柴扉永夜開。

元‧中峯明本

醉乘白鶴登銀闕,夢跨青鸞入絳宮。

酒醒眼開俱不見,一川桃李自東風。

明‧孤峯明德

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後渾無葉底花。

蝴蝶紛紛過牆去,不知春色屬誰家。

明‧楚石梵琦

前坡只尺是儂家,疊疊春山橫暮霞。

好個歸來時節子,一鉤新月掛檐牙。

明‧楚石梵琦

啼來啼去一聲聲,卻笑離人不解聽。 

何處故鄉歸未得?白雲空鎖亂山青。

明‧楚石梵琦

常伴白日尋花巷,盡把黃金作酒錢。

反著襤衫高拍手,大家齊唱太平年。

明‧憨山德清

 少小離鄉不記家,回思往事總堪嗟。

 故人猶思兒時面,枯木難開舊時花。

 河畔柳枝垂曉露,門前山色帶朝霞。

 唯餘此景年年在,不必從君問歲華。

明‧憨山德清

 松下數椽茅屋,眼前四面青山。

 日月升沈不住,白雲來去常閑。

遇庵智及

 月色白如晝,松陰多似雲。

 窗虛山欲墮,燈灺夜初分。

 河影中天見,泉聲隔樹聞。

 小樓在獨坐,此景與誰論。

晦台元鏡

 夜來獨自上西樓,卻喜新秋月正幽。

 試把玉簫吹一曲,惹他多少寒心愁。

明‧永覺元賢

 翠微深處便為家,石澗潺湲洗落霞。

 門外有山皆種竹,庵前無隙可栽花。

 鐵牛踞地休加策,石鼓懸空勿用撾。

 且學寒蟬甘自閉,客來不點趙州茶。

明‧永覺元賢

自從別後冷雲居,見說風光不似初。

溪上雨添三尺水,家中風落半牀書。

敝蘘已識休深愛,破釜何勞更重歔?

不學蹇驢旋磨走,直將大地做蓬廬。

明‧永覺元賢

窗前閑半畝,開做小方塘。

雲過暫留影,月來時有光。

灌花借春色,洗硯流墨香。

唯有塘中水,澹然卻自忘。

明‧永覺元賢

山深蓮漏水,一室風俏然。

繩床方七尺,曲肱伴雲眠。

有無渾不計,凡聖亦都捐。

莫謂全無物,孤明一鏡懸。

子青禪師

古岩苔閉冷侵扉,飛者驚危走者迷。
夜深寒熱汀洲火,失曉漁家輒自疑。

石頭懷志

萬機休罷付癡憨,蹤跡時容野鹿參,

不脫麻衣拳作枕,幾生夢在綠蘿庵 。

明‧竺庵大成

伯勞西去雁東來,李白桃紅歲歲開。

萬事無過隨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

無名禪師

藏身無跡更無藏,脫體無依便廝當。
古鏡不磨還自照,淡煙和露濕秋光。

船子和尚

三十年來海上游,水清魚現不吞釣。
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船子和尚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圜極嶺
 

沒蹤跡處莫藏身,看來端是眼中塵。
全機打破系驢橛,棒頭敲出玉麒麟。

寶葉源

皎潔晴天吼怒雷,鐵山萬疊盡驚開。
因思塊雨條風日,安得全提有此來。

佛慧泉

出門便是太忙然,萬里無來未得圓。
欲識山家門去路,暮煙輕鎖綠綿綿。

束山如

不出漫漫草路遮,出門猶更隔天涯。
回機踏著通霄路,何處青山不是家。

退谷雲

刀斧斫不開,靈機絕點埃。
清風掃殘雪,和氣帶春回。

無名氏

芳草織菌迎步綠,落花鋪錦拂衣香。
歸來說似諸禪子,蕩蕩風光繞畫梁。

甯遠地

一簾虛寂閉深宮,古鏡沉沉不露容。
轉步歸來渾不辨,月籠彩霧鎖長空。

侶岩荷

直下渾忘祖父尊,肯將知解論疏親。
從教六國煙塵靜,須信乾坤奉一人。

 

 

週一, 02 二月 2004 02:21

禪詩意境 五

詩 題/作 者

勵 志 文 選

座右銘
節東漢.崔瑗座右銘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恆,久久自芬芳。

東晉.陶靖節詩

知人未易,相知實難;淡美初交,利乘歲寒。
管生稱小,鮑叔必安;奇情雙亮,令名俱完。

《書千字文
隋.智永大師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除賤語》
唐.拾得禪師

富貴浮雲未足誇,民間風氣太奢華,
漫將兩字逢人勸,勤儉由來好起家。

草書千字文》
唐.懷素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唐.百丈懷海禪師警訓

是非以不辨為解脫,學問以勤學為入門,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北宋.司馬溫公家訓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
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
此先賢之格言,乃後人之龜鑑。

宋.張載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日本.狂雲懶衲宗純

囊無省數半文錢,定上座參臨濟禪,
頭髮鬅鬙耳卓朔,破鞋來往玉門前。

《裁縫詩
元.石屋清珙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
量盡前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時量?

明.紫柏大師語錄

水在釜中,非火不能熱也;種在土中,非春不能生也;
愚在心中,非學不能破也。

明.蕅益大師警訓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清.玉林通琇禪師語

省虛文,務誠敬,是禮貌真實;
誡浮華,崇節儉,是日用真實;
遠奸佞,近仁厚,是交接真實;
甘淡泊,恥謀求,是家風真實。

清.雲閒沈荃

勿謂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鑑察;
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前後左右之竊聽;
勿謂一事可忽也,須知有身家性命之關係;
勿謂一時可逞也,須知有禍福子孫之報應。

清.板橋鄭燮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
損于己,則益於彼,
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
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富貴貧賤論
清.梁巘書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
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

清.林則徐

念非善莫舉,人非善莫與,事非見莫說,
物非義莫取。健時作病時想,可以保身;
裕時作乏時想,可以守家。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清.陶廷杰書

人之論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民國.印光大師語錄

縱人負我德,亦當作我負人德想;
覺自己對一切人皆有愧怍,歉無憾已,
則暴戾之氣,便無由生矣。

民國.弘一大師語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民國.太虛大師書

學貴知要,不在貪多;用貴適時,不專泥古。

民國.大千張爰

說法青蓮九品臺,天知病榻亦低徊;
偶逢一笑禪心定,那有阿難著體來。

民國.斌宗大師法語

讀書世受平和福,學佛人多歡喜緣。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垂訓詩
唐‧元真禪師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閑中檢點平生事,靜坐思量日所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道不在語言文字
宋‧羅大經

繪雪者不能繪其清,繪月者不能繪其明,
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泉者不能繪其聲,
繪人者不能繪其情,然則言語文字固不足以盡道也。

《門銘
宋‧呂夷簡

古者盤盂几杖,規戒存焉!今為門銘,竊類於此。
忠以事君,孝以養親。寬以容眾,謹以修身。
清以軌俗,誠以教民。謙以處貴,樂以安貧。
勤以積學,靜以澂神。敏以給用,直以全真。
約以奉己,廣以施人。重以臨下,恭以待賓。
貫之以道,總之以仁。在家為子,在邦為臣。
斯言必踐,盛德聿新。勒銘於門,永代書紳。

《一世歌
明‧唐寅

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須滿把金樽倒。
世上錢多賺不盡,朝裡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撚指間,鐘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裡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本箴
明‧王錫爵

孝弟為立身之本,忠恕為存心之本,
立志為進修之本,讀書為起家之本,
嚴肅為正家之本,勤儉為保家之本,
寡慾為養身之本,慎言為遠害之本,
節欲為卻病之本,清謹為當官之本,
謹厚為待人之本,擇友為取益之本,
虛心為受教之本,自修為止謗之本,
凝重為受福之本,一經為教子之本,
積善為裕後之本,方便為處事之本,
權宜為應變之本,膽略為任事之本,
實勝為得名之本,聖賢以心地為本,
君子專力於務本。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