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22 七月 2004 20:41

禪心月刊/第七期

作者  編輯部

  93/07/01



【心靈語錄】
                                                                                                    文/達觀

    當拿則拿,應放則放,時機不對,拿放皆錯;

 恰到好處,兩者皆對,拿的自在,放也輕鬆;

 拿放本一,無拿怎放,說拿不對,說放亦非,

 拿放本無,癡人做夢;夢中亦拿,醒後全放,

 遊戲人間,何不瀟灑!

【人生哲學】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唐‧李白


「蝸牛角上爭何事」,此句言事。蝸牛喻人,寄生天地之間,實為渺小而微不足道,卻為的一點利益,彼此爭執不休,如同蝸牛上的兩角,時時在碰觸。人們總是短視近利,因小失大,為了瑣事,而喪失大事;為了名利,而失去快樂,那值得嗎?

「石火光中寄此身」,此句言身。以古往今來而論,此身短短數十年,剎那生滅,停留不住,故經云:「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明白無常之變化,當即時醒悟,切勿執著此身,隨緣放下,生死自如,時時活在,每個當下!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此兩句言人。富人亦非樂,貧者亦非苦。苦樂並非決定於物質,而是一種人生態度,故不因貧而不笑,不因富而樂歡,苦與樂皆在迷悟之間!

【佛法智慧】

      《頭尾相爭》

                                                                                文/心安
◎原文

譬如有蛇尾語頭言:「我應在前。」頭語尾言:「我恆在前,何以卒爾?」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

師徒弟子,亦復如是:言師耆老,每恆在前,我諸年少,應為導首,如是年少,不閑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牽,入於地獄。 

◎白話 

譬如有一條蛇,蛇尾對蛇頭說:「我應該走在前面。」蛇頭說:「一向都是我走在前頭,為什麼要改變呢?」蛇頭還是照樣走在前面,蛇尾便纏住樹幹,使牠無法前進。蛇頭只好讓步,換蛇尾先走,隨即墮入火坑燒死了。

師父跟弟子之間,也可能有這種情形:有的弟子說,怎麼老是師父在前面呢?我們這些青年才俊,也該學著做個領導者啊!

像這樣的初學比丘,對戒律並不熟稔,粗戒易守、細戒難察,往往容易觸犯戒律,如果任由他們自行其是,或者相因成習,難免最後造成共同入地獄的惡果!

◎意涵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學習任何事情必定要有準則,才能有所依循;這準則可能是經典、明師或是善知識的引導,覺性高的人甚至於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但是有的初學者難免年輕氣盛,或者半瓶水響叮噹,不懂得沉潛、謙讓,強出頭的結果,必定是毀犯連連、錯誤百出,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惡果。

【故事啟示】
                          《混沌之死》
                                    文/心安
◎原文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儵與忽時相下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白話

南海的帝王叫做儵,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渾沌。

儵和忽常常相約到渾沌住的地方遨遊,渾沌對待牠們很友善。

儵與忽為了回報渾沌的善意,就商量說:「人都有七竅,才能看得到、聽得到,才能飲食和呼吸,渾沌卻連一竅都沒有,不如我們來為牠開竅吧!」

儵與忽每天為渾沌鑿一個竅,七天以後,渾沌就死了。

◎意涵

渾沌之所以為渾沌,正是因為連一竅都沒有,有了七竅就不叫渾沌了。而我們人最怕的就是不開竅,總是希望聰明、機智、靈巧。

實際上莊子不是崇尚愚蠢、無知,他所要達到的「無知」是超越知識的「無知」,是老子的「絕聖、棄智、忘形、去欲」,是「無為而為」,是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大智慧!

【文學欣賞】

《專   注》


文/李麗瑛   

  人,一心想掌控時間,卻仍然受制於時間。講究效率的時代,不慌不忙、不疾不徐,成了生活中的另類奢華! 追求速度,囫圇吞棗,來不及細細品味 ; 追趕跑跳、模糊了焦點,茫茫然不知心之所向。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
  口中嚐的,是一瓢濃稠的美味羹湯 ; 眼裡看的,是下一盤可口的乳酪蛋糕。心不在焉,品不出真味。身上戴的,是琉璃鑽戒 ; 心裡想的,是珍珠瑪瑙。不夠惜褔,看不到氣質。手邊進行的是一件事,心裡惦著的,永遠是另一件事。念頭不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生活能不出亂子 ? 盡在枝節上做功夫,不能固本。一再錯失威力點,註定著著失敗。
                囤積永遠不足
                分享總是有餘
  層層疊疊的擁有物,占據了大半的生活空間。很少人真正用心去思索,有多少時間,能做多少事。日子已經夠忙碌,其實鮮有餘暇,去享受過多優渥的物質。於是乎,滿足在眼中,炫耀在嘴邊。活在概念的世界裡,遠離了現實生活,也不曾真正了解自己。心外求法,無異緣木求魚。
                 日求三餐飽
                 夜圖一好眠
  照顧好這個血肉之軀,其實是很容易的事。簡單的生活,何以變得如此複雜 ? 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了。
  有形的物質、無形的觀念,使人身受勞苦,心靈不得自由。怠惰的心,弄亂了生活秩序,增長了無明 ; 不能割捨的執著,降低了組織能力,障蔽了智慧之光。
                      *            *            *
       知足者常樂
       能忍者自安
  生活中有許多看不過去的事,然環境不易改變,可以調伏的是自己的心。面對感覺、處理情緒的能力,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憤怒的深層,潛藏著恐懼。不是害怕失去,就是擔心受傷害。認清生命的真實、接受無可改變的一切,當可溫柔而堅定、理直而氣和,不再為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羡慕的心,其實是不夠關心自己,眼睛盡在他人身上。別老顧著面子,多花心思打點裡子。酒釀得香醇之後,再考慮瓶裝吧!
  至於嫉妒,最具殺傷力。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經常無的放矢。局限在解不開的過去,把自己折騰得不成人形。往往來不及看到別人遭逢厄運,自己已經遍體鱗傷。面對自己的脆弱,承認自己的不足,眼前的一切,將可逐漸改觀。
  依戀也是苦因,一味沉緬於如夢似幻的往事裡,徒增感慨與無奈。明白快樂有遞減律,告別過去,放下深深的不捨,則清風拂面,明月當空。
       芭蕉葉上無愁雨
                只是聽時人斷腸
  思想創造了世界,人心就是宇宙。負面情緒的思維脈絡,千絲萬縷、盤根錯節,剪不斷,理還亂----
  解鈴還需繫鈴人,一切苦樂乃是心所造作。拿掉自我防衛的硬殼,坦誠自剖,細心對治吧 !
                        *          *          *
                 無貪勝布施
                 無瞋勝守戒
                 無癡勝坐禪 
  年少輕狂的歲月,建立正確穩固的價值觀。別讓慾望之火強烈燃燒,名利之心瘋狂奔竄。且看娑婆世界,芸芸眾生,勞人費馬、汲汲營營於財富名位,惶惶然不知所終 !  
       靜中見真境
             淡中識本然  
  欣喧厭靜,追逐人潮,乃世俗中多數人的生活寫照。害怕全然照見自己,獨處的時刻,不再光鮮亮麗,陰暗醜陋的一面,盡入眼底。
     生活,是分秒的經營 ; 成長,是點滴的努力。工作行程塞滿大型活動,並不表示絕對具備生活的能力。不管是出國洽公、巡迴演講、志工服務、或是個人慾求的休閒旅遊。全都是被動的使用時間,不是主動的安排自己。
       春色為人間之粧飾
                秋氣見天地之真吾
  如果有一天,沒有舞台,聽不到掌聲,不再被需要,沒有說話的對象,還能閒適自在,充滿寧靜祥和嗎?
                        *            *            *
                少年休笑白頭翁
                花開能有幾日紅
  年輕時,貪得無厭,一路行來,背負沉重。及至中年,瞋毒攻心,悔恨交加,無法盡致生活。而當垂垂老矣,身閒心猶忙,心慌意更亂---
                如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無了時
  放不下,是最大的愚癡啊 ! 罣礙一籮筐,如何能安心上路 ? 年老,是生理機能的消退,不代表智慧成長的終止。     
  安排自己的能力,影響一輩子的生活品質。珍惜每一個當下,莫待它如煙似塵地消逝,才驚覺平凡的日子,原來是上天的恩賜。         
  開發悟性的契機,盡在涓滴瑣事中 ; 自主生死的能力,就在一念專注裡 !
   

【文章分享】

《旅人日記》


文/何美蓮

近兩週的週六假日回家途中,車行至霧峰時,只見得沿途稻草田裡,站立著高高矮矮的稻草人。這些稻草紮成的人兒,除了佔據一塊塊田地中央外,也佔滿了兩旁的道路邊緣。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紮著辮子,披著彩衣,各式各樣造型的稻草人,分散開來,穿插站在寫著大大的「香米」兩個字,迎風招展的布招裡。一眼望去並不像是在驅趕著鳥兒,反倒像是正齊聲向著來來往往的車流裡的過客,招手喊叫著:來啊!來啊!來吃香米,好吃可口、香氣撲人的香米。

車兒繼續輕快地向前行,陽光灑下,灑落在綠色大地上,一方一方稻田交織而成的棋格裡,黃金色稻穗飽滿得不得不垂下了頭,像煞是謙卑地向著孕育自己的大地致謝。不遠處,頭戴斗笠的老農,正慢慢地騎著腳踏車,穿梭田間。轉眼一望田間舊農舍,陪襯上黑色雨篷將就搭成的溫室,恰恰與天際一抹飛弧般的高架快速道路,相映成一幅-畢卡索與齊白石;西方和東方;現代v.s.古典-的有趣的對比。

從家裡返回工作處的這一段路途,兩旁四季田園風光,依然是舒展一週來身心疲憊的快樂秘帖。車上了烏溪橋,望向遠處橋下,幾間矮屋孤立在深深淺淺的綠樹叢裡,幾縷炊煙裊裊升起,原來陶淵明筆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即是這般情景。抬頭觀看碧空如洗,黃昏夕照,雖沒有王維所描述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氣象萬千之勢。然則藍天裡雲朵變化萬端,掩映著緋色霞光,照射著橋下一泓溪水,也難怪常見到人們,就地架起攝影機,企圖捕捉住雲端中、橋底下美景。下了橋,撲鼻而來的是,梔子花田襲人的香氣。陣陣花香,提醒了自己,旅程已到得終點。

多年來,如這般俯拾可得的美景,伴著自己,走過一回又一回的返家旅程。我是那快樂的旅人,瞧遍了夏日裡,某一處現代社會中已難得一見的土角厝後,那一畝蓮葉亭亭的荷田。走過了秋日時,黃泥地上,半朵殘荷,幾片枯葉,葉下小小雞鴨兒的小小天地。心裡頭隨時隨地,提醒著自己,別忘了帶上那具心靈攝影機,永永遠遠該記得,善用了這一雙慧眼,你就是那留住了永恒美景的攝影師。

多用些心思,總能在生活中發現一些欣喜,雖然微小,卻像是大熱天裡,看見路旁瓜農就地擺設攤位上,賣給你的西瓜汁,大口一吸,吸進滿心清涼的幸福。多用些心思,總能在生活中發現一些欣喜,雖然微小,卻像是黑暗中,溫暖了你的心,那點點燭光,為你點亮了一線光明。

多用些心思,總能在生活中帶給周遭人們,一份貼心。於是你就是那大雨裡為人抵擋雨勢的小傘,雖然微小,多多少少擋得幾分雨淋。多用些心思,總能在生活中帶給周遭人們,一份貼心。就如同凜冽寒冬中,乍現忽隱的煦煦暖陽,為穿著厚重寒衣的人們,驅走了寒意。多用些心思,總能在日常境遇裡,拮取點點滴滴的趣味。正像是田梗間那一棵蔭涼的老榕樹,張開的大傘下,乘涼的人們,總會在酷熱的盛暑裡,涼風徐徐中,酣然入夢。夢鄉裡忘卻了,花落幾多許。

喜歡-寫下快樂旅途日記,喜歡-為別人寫下快樂旅途日記,寫下了快樂,也寫下了滿心歡喜。

【修行筆記】

《修行者的心》

文/達觀

       修行者當有八種心:建立信心,下定決心,發菩提心,時時觀心,日久定心,必將明心,自然用心,一切無心。

   信心是來自於了解,而不是出於口號!您要有信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並把他完成,不論是修行或者事業,都是如此。

  有此信心還不夠,更要下定決心,徹底的自我改變。如何蛻變呢?讀書、進修、學習、靜坐,用此去突破您的腦袋;思考、觀察、練習,由此去改變您的講話;沉穩、隨和、輕鬆、自然,經此去轉換您的態度。決心修正自己身、口、意者,才是有希望的人。

  人除了利己,也要利他,故應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提心。雖決心悟道,更應發心助人,這才是祥和的人生。

  前面所言,信心、決心、發心皆是必備的觀念,但不透過實際去力行,一切皆是枉然,所以要把握修行練習的機會,時時觀照內在,體察心念的運作,以及我們妄生的執著。

  剛開始觀心,無定力可言,常心猿意馬,忽明忽暗,不是散亂,就是昏沉;但不要氣餒,亦不可懷疑,只管觀照下去,直到日子一久,功夫加深,自然心就安定了。

  烏雲終有見日之時,無明也有覺醒之刻,只要您不放棄,時機成熟,必然明白此心,見到本性。明心之後,才能用真心生活,正如《金剛經》所言:「生其心」是也。生清淨的心,自在的心,智慧的心,慈悲的心啊!

  雖生此心,卻不執一物,當處生起,隨處滅盡,從此隨緣自在,自在隨緣,無心無事無境,無有一切,一切無礙。 

【學習心得】

《智慧泉源—二本經的力量》

文/禪境

  “安逸”讓人在生活中迷失,“艱困”使人在生命中提升,我!就是婚姻低潮與事業經營面臨抉擇,想去突破問題時,答案竟在佛經中。

  當“觀念”改變時,會發“菩提心” 菩提心不斷增長能生“願力” 有願當精進,精進中不退轉卻是不容易的。因為在生活面臨失意,或周遭有太多誘惑時,總覺得“所學”離“現實”太遙遠,而失去繼續追求真理的信心。

  在深鎖的精舍外,結緣品書架上,我發現一本破舊的經書,印製時間約有三十年之久,好奇心使然,請了回去,後來才知道是“遺教三經”,對剛學佛的我,覺得在文字上好像有點懂,而看到“四十二章經” 內心產生了無比的震撼,“佛”怎麼能夠把我對人生的困惑,與人們內心的世界,外在的行為,用些淺顯的譬喻,以及簡短的文字來敘述,卻是那樣貼切深入,令人深省,從此深信“佛的智慧”是浩翰偉大的。

  “父母恩重難報經”經文中描述嬰兒在母體內開始形成的過程,母親身心的變化與所受之苦,超出了醫學與科學對這方面的研究,深刻的影響我,徹夜未眠,愛不釋手,看了再看,讀了再讀,熱淚盈眶,懺悔自己過去的種種“不孝”之舉,更讚嘆“佛的智慧”不可思議,從此堅信不移。

  在佛法學習之初,一直自己摸索,充滿了許多盲點、困惑,二本經,深刻影響,使我種下無比信心之因,誓言“永不退轉”之果,因為我堅信“佛的智慧”,天上天下無人比。

閱讀 657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