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節錄
壹、六度方便行
修行有五門能成此信,云何為五?一者施門、二者戒門、三者忍門、四者進門、五者止觀門。
一、云何為止觀
云何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雙現前故。
二、修止之方法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復次,依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