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兩日,有一童子於碓房過,唱誦其偈。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言: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惡道。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個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又「复]過了「兩日,有一]位「童子],也就是在寺院帶發修行的人,「於碓房]經「過,]邊走邊「唱誦]神秀「其偈。]六祖惠「能]根器很利,「一]聽「聞]到「,便知此偈]還在相上打轉,「未見本性;]一個內行的人一聽人說話,就知道對方的程度。見性之人能夠分別出誰見性,誰沒有見性;沒有見性的人則不然。偏偏有很多未見性的人到處宣傳誰見性了。你不可人云亦云,好好依據經典比較重要。
六祖「雖未蒙]五祖「教授,]沒有聽過五祖開示教導,但是他未到黃梅之前就已心開悟解。所以,每個人都有過去的因緣,不是學多久的問題。你不要只看到這一輩子的因緣,那叫短視;但也不可忽略這一輩子的因緣,那叫決心,一念可以悟。所以,我雖然說:「過去不要講,我只看你現在。」卻不代表我否認你的過去。六祖「早]就「識]得佛法「大意。]佛法談的是「心性],他心清淨,故能相應,猶如鏡子沒有蒙塵,照到一切都如實呈現,不會失真。
六祖數月來一直在做事,不知五祖要大家作偈之事,「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想知道這是什麼偈。「童子]講話口吻不太好,開口便「言:爾這獦獠!]他輕視、瞧不起六祖,認為他是沒有開明之人。他笑六祖:你「不知]道五祖「大師]與人眾人「言:世人生死事大,]五祖「欲得傳付衣法,]便「令門人作偈來]給他「看,若]有誰能「悟]佛法「大意,即付]他「衣法],成「為]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這些弟子程度不及神秀,看到「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的偈,就很讚歎,誤以為那是「無相偈,]其實它卻是有相偈。況且,五祖「大師令人誦此偈,]還告訴他們「依此偈修]行,可「免]於墮三「惡道],可得大利益「。]他們更是佩服不已。
六祖惠「能]對童子「曰:我亦要誦此]首偈「,]經過誦經,以「結來生緣,同生佛地。]你誦經,若能了解自己,即是誦自己這一部心經。所有大乘經典皆教你讀、誦、書寫、為人解說。持誦經典可修定、開智慧,其目的在於明白經義,按經義修行。你讀誦,種下正因、善因,就會得正果、善果。明白生命是不斷延續的,因果絲毫不爽,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功不唐捐。
六祖很客氣地尊稱童子「上人!]這樣的稱呼不見得針對出家人或師父,而是一種自謙,意為「你在上,我在下。」他告訴童子:「我]在「此]寺院「踏碓]已「八個餘月,]還「未曾行到]禪「堂前,]所以希「望上人]能夠「引]領我「至偈前禮拜。]
◎聞後思惟:你常用什麼樣的態度,請人幫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