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29 八月 2020 13:48

暢談六祖壇經(095)徹底放下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有人問我打坐到底要雙盤、單盤還是散盤。我回答:「你怎麼盤都可以,不要盤,或拿個盤子也沒關係。我只問你,你打坐時,你的內心在幹嗎?」開智慧最快的方式,就是把人生的問題徹底思維一遍,勇敢直接面對自己。如果你不想開悟,你就慢慢來。一般人沒有勇氣面對自己,也懶得理自己。

  人生的現象,比如你的樣子、學歷、收入、存摺和住所,都不可恥,你卻躲躲閃閃。如果你一出生就是孤兒,別人有家庭,你也不可恥;你人生的現象只讓你讀到小學,別人讀到博士,那也無傷大雅。這些並不決定你怎麼樣。當你看到你生命的那一剎那,人生的現象就是美好的,因為從那時起,你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也知道你到底在做什麼。如果有人要你當部屬,你會心甘情願接受;要你當主管,你也勇於承擔;公司倒了,你會開開心心去創業。人生的現象不再坎坷,而是你知道你的生命,所以可以接受任何現象,任何現象都不會改變或損害你的生命,因為你的生命就叫金剛不壞之身。

  當你了解生命現象的過程都是每一段的因緣,你就能如實面對因緣,做到「屏息諸緣」、「萬緣放下」。這些因緣的變化並非真實的,它隨著因緣的聚和散而產生無常變遷的作用,所以你什麼都可以放下。重點在於,你如何認識自己的生命。

  你應該經常問自己:你的內在還想要怎麼樣?想求別人的肯定、諒解和寬恕嗎?還是希望別人了解你呢?或想證明什麼?當你徹底想過、明白之後,叫你胡思亂想,你也想不起來。但是,你若不明白,想要靜下來亦是了不可得,你只是更亂,你壓抑它,它的反彈就越大。

  現象界即世人所追尋、厭惡和苦惱的東西的總稱,你能統統放下,就是「屏息諸緣」。放下即提起。比如,你做錯事情,願意放下,才會接受別人的指責,不然你會反抗、辯駁、找藉口、惱羞成怒。有時候,你會掉入一個陷阱,你覺得自己明明沒做錯,所以不能接受別人的責罵。不管做對、做錯,人家罵你,你都當接受,因為對錯是你的想法。別人的想法就是你做不對,或做得不夠好。

  放下,就是:別人罵你,你能夠接受。人家罵完之後,叫你重新做,你還是完全心甘情願、歡歡喜喜去做,這叫提起。放下和提起是同時的。放不下的人一定提不起。只放下不提起的人就會變成斷滅,什麼都不願意想,或認為這個世間都是假的,所以乾脆去睡覺,這是不對的。既然世間都是假的,去睡覺也是假的,那你就不要睡覺。如果都是假的,那別人叫你做什麼,你都應該可以,因為做什麼也是假的。但是,你沒有那個程度。

  六祖叫陳惠明先放下,因為陳惠明所求的是法、是真相。真相即真理,真理即他自己,即明心見性。要明心見性,須先撥雲見日。「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即拔掉心中的烏雲。做得到,六祖才「為汝說」。否則,說了,你心中不但放不下,還會生起各種錯綜複雜的概念。比如,夫妻吵架可以吵,但要如實地吵,還要有前方便,就是兩個都靜下來才開始吵。不過,這時名詞就變了,從爭吵變成溝通。名詞是陷阱,亦是妙藥。你會用,就可以化解很多問題;不會用,則會產生很多問題。

  你靜下來,我跟你講才有用。這才是真正的學習。你一直等我告訴你答案,這就是陷阱。孔老夫子的教學是「不憤不發」,若學生不發憤圖強,不下功夫直至苦思不得,就不啟發他。我們一個月才上一天的課,你在家用功思維二十九天,聽完我講課才能受益。否則,你聽課就像看電影,看完就走了,何能悟呢?這就是你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

 

◎聞後思惟:你能徹底放下內在的種種罣礙嗎?

 

閱讀 589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