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28 八月 2020 22:14

暢談六祖壇經(094)如實面對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你有家庭,要把家庭經營好;有兒女,把兒女教好;有另外一半,好好輔佐他;有事業,好好去經營。做一切事情,都是你所接觸的因緣,你都好好盡責盡力,去學習,去成就你的生命。能夠如此,你的現象,即你人生的狀態,就會比一般人好,佛法稱之為莊嚴。《迴向偈》偈曰:「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你要莊嚴自己,莊嚴家庭、國家。佛法不是只有理論和空談,你要懂得展現。否則,學了佛法,你的人生不能受益,身邊的人也不會認同你。佛法不破世間法,若你展現得對,世間人是不會排斥你的,他們只會感動和效法。
 
  過去就過去了,不要再談,因為「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也無須期待未來。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的因緣。比如,你身體不好就不好;你很窮,你就知道你很窮。現在怎麼樣都沒有關係,問題是,你要如實面對你的人生。你今天這個樣子,一定是因緣果報、其來有自,不是釋迦牟尼佛、上帝、灶神或命運之神創造的,而是你自己創造的。你只要承認,就把恩恩怨怨一筆勾銷。否則,你會不服氣,你會折磨自己,會不如實。比如,你不能接受單眼皮,就一定要去割雙眼皮;不能接受曝牙,就要在牙齒中綁鉛線。

  不如實,就是不能接受自己。你不能接受自己,卻要別人尊重你。這怎麼有可能呢?有人看到有成就的人就會離開,不敢接近,不是對方拒絕他,而是他拒絕對方,因為他自卑。面對比自己有成就的人,一般人內心都無法平靜,因為他不明白每一個人因緣的現象都是如實、平等的。醜的人看到漂亮的人不必自卑,漂亮和醜都是因緣形成的。其實,漂亮和醜只是你的概念。神木從不嘲笑小草,小草亦不羨慕神木。但人就不一樣,一直在撕裂、糟蹋自己。你以為你有如實接受自己。可是,叫你起來說話,你卻會緊張。你並非你不會講話。一個自我肯定的人,哪怕結巴,站起來也會說,他不會緊張。你緊張,是因為你內在否定自己,不如實面對你自己。而且,你喜歡和別人比較,你對生命的狀態看不清楚。是你生命質量創造的那個現象、產生的那個作用,你要為此負責。

  當你了解你生命之時,你內心自然就會安定。顏回很窮,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卻「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顏回如果只看到他的環境,他是不可能快樂的。然而,你走出家門,看到別人房子蓋得比你高,你就自卑。因為覺得自己不如人,你不是逃避,就是攻擊別人。你這種內心的機制,既叫自我防衛,又叫自我保護,保護你的自尊

  自尊心其實不過是一些概念、思想,是一些名詞而已。你的腦袋、思想、價值觀、人生觀和意識思想,就是由一些名詞串連起來的,此所謂假名。比如茶杯,「茶杯」二字本身不是它,我也可以改稱它杯子,但杯子這個名詞本身亦不是它。比如,你把任何的名詞 —“我”、“我的”、“我的家人”、“我的智慧”串連起來,就會變成一種思想。你在保護你的思想,自尊心就是你的思想,是你的思想創造了自尊心。思想是所有名詞的片段組成的:以唯識學的角度,經過八識田中的種子,多生累劫的熏陶;以心理學的角度,這叫集體意識。你保護的是很抽象的概念,而你卻不知道。當那個你認為最重要的概念被侵犯,你就會選擇攻擊或逃避。很少有人會選擇面對。面對即如實,比如,有人說你長得真不好看。你就回答:「感謝!我實在長得不好看。就是因為我長得不好看,我的人生才很安全。」你不覺得他在罵你。

 

◎聞後思惟:你能如實面對現在的因緣嗎?

 

 

閱讀 709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