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明回至嶺下,謂趁眾曰:向陟崔嵬,竟無踪跡,當別道尋之。趁眾咸以為然。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
惠明悟後,對六祖說:「今行者即惠明師也。」但是,惠「能」不願意,因為「汝若如是,」即是無視五祖。「吾與汝」是「同」門「師」兄弟,都在「黃梅」拜五祖為師「,」不可亂僧倫。你已經開悟,從今以後要「善自護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百竹竿頭,更進一步「。」
惠「明又問」六祖「:惠明今後向甚處去?」一個人有成就或有所領悟時,就要知道他接下來做什麼。惠「能曰:」你「逢」江西的「袁」州「則止,遇」到袁州的「蒙」山「則」可以「居」住「。」講佛法雖不講神通,但處處都是神通。心中無障礙即神通,神乃神奇妙用,通則通達無礙。六祖要往南粵去,所以讓惠明往粵之北的江西走。學道人當有所承擔,開悟了即可離開老師,到一方去教化。惠「明」以「禮辭」別六祖「。」當惠「明回至嶺下,」他的師兄弟才趕來。他遇到他們,便善巧方便地「謂趁眾曰:」我「向陟崔嵬,」剛才爬上了陡峭的高山,山上「竟」然毫「無」人之「踪跡,」我們應「當」到「別道」去搜「尋之。趁眾咸以為然。」信以為真。
六祖惠「能後」來行「至」廣東曲江縣東南的「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他謹記五祖告訴他的話,「乃」隱藏「於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
六祖為什麼要躲在獵人隊呢?會看經典之人,則能回味無窮,且看到悟處。你要聽的是聽不到的聲音,即弦外之音 ; 要見你的是你見不到的東西,不要依文解義。
六祖是真的開悟了,他要悟後起修,並非找個安逸的地方來修。獵人隊可謂是難以調伏、罪障深重的一群人,與六祖背道而馳,他卻偏偏來這邊。
六祖之所以躲在獵人隊,可以幾個角度來講:一,他的師兄弟意想不到,因為這個地方殺生很重,跟他的特質差很多;二,你不要只看到六祖在躲,而是要看到他的功夫。一個開悟見性的人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哪個地方的眾生罪業重,就去哪裡度化他們。獵人隊便是個殺業很重的地方,這可見六祖的悲心。
你要依你的程度,不可以亂學。就像《金剛經》、《法華經》的譯者鳩摩羅什大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才。他知名度很高,被當時的國君請來中國後,有很多高僧拜他為師,協助他譯經。國君認為,這樣的人斷種很可惜。所以,派十個宮女每天陪他。有一天,他的弟子起哄道:「老師可以娶太太,我們應該也可以。」鳩摩羅什召集眾弟子,說:「如果你們能和我一樣,你們也可以娶妻。」他叫徒弟端來一盤鐵釘,他拿起筷子,把整碗的鐵釘一根一根吃下去。吃完便說:「你們每個人也吃一碗,吃完才可以娶太太。」大家對他們的老師大為佩服,方才止息。所以,你若沒有功夫,你當找善的因緣,好好修行。
◎聞後思惟:你能清楚自己的程度,並藉助有益的因緣好好修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