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02 九月 2020 14:17

暢談六祖壇經(121)知苦離苦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佛法表面上很浩瀚,其實歸納起來,卻沒有離開世尊所講的四聖諦 —苦集滅道。每一本佛經都在講苦集滅道。你們不要誤以為四聖諦是小乘人學的,問題在人不在法。

  《彌陀經》是一本大乘經典。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講這一部經,介紹一個阿彌陀佛,目的就是要你離苦得樂,即告訴你:你的身心是苦的。身心即五蘊,這個世界是五濁,所以這個環境是苦的,這就是苦諦。苦因則是你的貪嗔癡、無明、妄想執著。有苦,就要知道苦因;有了苦因,就應當滅苦,滅苦即滅諦;滅苦,就當尋求滅苦之道,這就叫苦集滅道。滅苦之道在《彌陀經》就是叫你念佛;你修四念處,就教你四念處;修禪宗,就教你參禪;學密,就教你持咒。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所有的方法皆教你離苦,即教你解脫。無論哪一本經典,小至佛之《遺教經》,大至《華嚴經》,東講西講都不離開四聖諦。

  你一直想要追求什麼,估且說你想追求快樂,但你掉入了追求的陷阱。講得更直接一點,你想追求開悟,但未悟之前,你已經先苦了,因為你想追求。明明跟你講「求不得苦」,你卻還在求。你求另一半好好待你,求子女孝順你,求公司好好對待你,求社會和諧。你到底在求什麼呢?其實,佛曰:人生所求的,無非是擺脫痛苦,因為這個世界苦是真理。這一句話,一般人,縱使是學佛的人,也未必聽得懂。

  一般人比較容易接受無常是真理。四聖諦表面上是四個真理,事實上就在講苦這一個真理。若沒有苦諦,就沒有集諦、滅諦和道諦,此三者皆是因為苦而產生的。所謂苦是真理,是指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離苦。比如,你坐久了,想站起來。你站起來,不是為了追求快樂,而是你坐久了會苦,所以要離這個苦。你站久了也會苦,所以你又想坐下來,也是想離這個苦。你上化妝室,也是要離這個苦。你肚子餓,是為了離這個苦。吃飽之後,你沒有睡一下很苦。睡太久,火氣會大或頭會暈,你就一定要起來。起來之後,你不動一動也會苦。你觀察一下,你一天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都在離苦。
  沒有學佛法的人,聽世尊這麼講,就覺得很奇怪,他怎麼想都想不通。所以,很多人誤以為佛法悲觀。其實,這並非樂觀或悲觀。苦是事實,你卻不願意麵對它。你若是知道,就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你既然知道是苦,除了離苦,你還想做什麼呢?一個真正知道苦的人,就不會再去創造更多苦。你就是不知道苦,才一味地想追求成就感、自我價值、自我肯定,或是滿足自己的自尊心。

  你應該時時思考一個問題:「我如何念念去面對這個苦?」以八正道來說,這叫正念。以《六祖壇經》來說,這叫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而是念念沒有雜念、邪念,即念念正念。一個知道自己時時在擺脫苦的人,就會漸漸知道苦的原因。如果知道苦諦,你就不會再創造痛苦了。

 

聞後思惟:你會應用四聖諦,解決問題嗎?

 

閱讀 642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