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08 九月 2020 21:55

暢談六祖壇經(153)至道無難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

  如果你執「著境」界,你的內心則「生滅」不斷,「起」起落落「,」患得患失。你覺得人生是苦樂參半、憂悲苦惱的,於是你的心澎湃洶湧、不得安寧。人類的情緒太複雜,你只要一執著,任何的情緒都會生起。社會上有一門課,它教你如何疏解情緒,卻沒有能力告訴你如何不再起情緒。一般疏解情緒的方式就是到文具店買個假人回來揍一揍,因為真的人不能打,那叫家暴,外面的人不能打,因為打不過別人。你就是傻的,才會有情緒,才會打假人。有很多學問不是沒有用,它能把傷害降到最低,但是它不究竟,只能暫時疏解、緩衝。

  你執著,五味雜塵的感覺就出來了。比如,感情、親情、道情都沒有錯,錯只在於執著。你若對眾生有情,但不執著眾生,那就是慈悲。慈悲的人不執著,而不是無情無義。開悟的人可以哭、可以笑,而不是有淚不輕彈。你執著什麼,就會被什麼綁住。你執著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就會被他束縛。你內心起伏,心中有煩惱,「如水有波浪,」這種狀態「即名為此岸 ; 」也就是苦海,故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要「回頭」往內看清楚,不要頭上安頭。

  你執著你的身心,你身邊的人,你所擁有的一切,你執著人事時地物,這世界的一切你全部執著,沒有一件事你不執著的。小至微塵,大至世界,種種的一切都叫現象。修行的重點就是破執著。不論你用什麽樣的方式,你要怎麽修,跟誰學,無論他怎麽講,就是要破你的執著。執著破了,你就開悟見性,如果不破,你還是凡夫一個。所有的佛經都在談這個主題。是你自己、是你的心在執著。

  《金剛經》整本都在破執著 。釋迦牟尼佛曰:「若菩薩不住相布施,」菩薩即使布施也不應該執著這一個現象。這是第一個概念。你執著了,就會痛苦和迷失。你說:「談何容易!」你的內在有「困難」跟「容易」的概念,這也是你的陷阱。什麽叫困難?什麽叫容易?那都是你自己亂想的。就像有人跟我講:「師父,念佛最容易。」我說:「真的嗎?」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你不要以為哪個最簡單、哪個最困難。實際上非難非易,你不應該去創造一個難與易的陷阱。如果你認為你不可能不執著,那你的概念和沒有學佛的人一模一樣。你覺得釋迦牟尼佛或六祖遙不可及,你一直在給自己貼標籤,認為你自己「不可能」,因為你「業障深重」。這些都是你自己的想法,痛苦是你自己造成的,你一定要把錯誤的概念拿掉。我們的信心太薄弱,所以三祖才寫一篇《信心銘》,要我們生起信心。他告訴你「至道無難」,開悟不難,「唯嫌揀擇」,怕就怕在你分別對待。你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你一定可以破執著。你只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明白一分,就會做下去。破一分執著,就等於破一分無明。

 

聞後思惟:你有沒有一直在堅定你悟道的信心呢

閱讀 525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