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如果你能夠出「離境」界,即不執著一切現象,你的內心就「無生滅,」而能夠「如水常通流,」達到這種境地,「即名為彼岸,故號」之為「波羅蜜。」你首先要學會與人相處。別人對你好,好就好;對你不好,不好就不好;有人讚嘆你,你就接受;指責你,你也虛心檢討;別人有恩於你,你當報恩;你有恩於人,則不要記恩。你說:「說時容易做時難。」悟道不是用說的,也不是用頭腦想的,而是要去做。大部分人都是用說和想的,所以永遠都不會悟道。很多祖師大德都是在廚房做伙頭軍開悟的,他們能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你要突破內在的喜歡與不喜歡。如果你純粹做喜歡做的事情,做的時候,你覺得很順利,但你的內在會逃避不順利和逆境。有的人表面上一輩子都很順利,事實上是因為他總選擇自己喜歡的,而不去碰不喜歡的。這樣,你永遠不會悟道,因為你的內在有對待。你應該突破你不喜歡的,也應該認清楚你在執著你喜歡的。某個因緣需要你做什麼,你就應該去做。如果你不願意的話,你悟道的機會微乎其微。比如有的人,你賦予他責任,他就推卸;有的人,你叫他做一些他不願做的事情,他就逃避,不然就反抗。比如,有的人只喜歡做行政,不喜歡做業務;有的人喜歡往外面,不喜歡窩在裡面;有的人喜歡男主外、女主內;有的人喜歡女主外、男主內。隨著因緣的變化,該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這才是一種智慧。
但是,這些道理你再聽一萬遍也沒有用,你應該直接去做。做了之後,你的內在會抗衡,會折磨你,你就從你內在抗衡的地方修。有一天,一個人達到了和自己的統合,有人問他:「你跟你自己的內在化解了,難道你跟別人的問題、對立不需要化解嗎?」他回答說:「表面上是我們跟別人產生了問題或障礙,事實上別人跟我們根本就沒有問題,而是我們創造出我們跟別人有問題。」比如,你在一個團體一定有人會排斥、冷落、討厭你,或找你麻煩。但是,別人真的這麼對你嗎?不一定。說他排斥你也可以,說他成就你也可以。沒學佛之前你還認定是他排斥你。學了佛法之後,你啞口無言,卻又心不甘情不願,這就是你痛苦之所在。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覺得你社區裡的人對你有異樣的眼光,這也是你創造出來的。你以為別人沒有事做,專門在看你。
你不要一直想如何跟別人解決某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你創造出來的。你只要跟自己和解,就是跟天下人和解了。如果你還需要跟別人和解,就是你還沒有跟自己和解。六祖曰:「只見己過,不論人非。」修行人只要看自己,其他的都不用談。否則,你就不是修行人。你面對明眼人、內行人、過來人,你只要講兩三句、做一個動作,人家就看穿你,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修行人。
聞後思惟:你能夠嘗試著去接受你不喜歡的境界、做你不習慣做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