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19 九月 2020 22:01

暢談六祖壇經(190)常起正見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但」凡能「於自心常起正見」之人,自然知道如何過生活。正見是解,生活就是修行,此即解行並進,即生活禪。但是現在很多人並非如此,他到任何道場,不是問法師什麼是正見,而是問如何修行。法師告訴他一些方法,他有了收穫很高興,回家就開始修。

  很多人坐禪容易出問題,念佛是最安全、穩當的方法,但也有人會念到著魔。你以為自己沒有著魔,其實,你著的是心魔。並非精神錯誤才叫著魔,內在觀念不正確、痛苦不堪、分別計較,就是心魔。你想學方法,去書店買一本經典自己修,但是你卻看不懂。念佛最容易懂,你喜歡什麼就念什麼。但是,你只要修下去,就會開始懷疑自己,你身邊的人看你也越看越奇怪。法門沒有問題,法門就是藥。比如,你去中藥房,看到櫃子裡有好幾百種的藥,吃藥沒有效,藥本身沒有問題,只怪你隨便吃。請問,是當歸還是生地比較殊勝?末法時要吃當歸還是生地?用這樣的譬喻,你聽起來就會覺得很奇怪。

  一切法皆是佛法。講佛法和世間法,只是為了應用才做一個區隔,對於懂的人來說,它們是平等的,所謂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就像你到山上去,你在爬山,看到有人在山上採草藥,他認為草藥得找。這種人就是庸醫。對於高明的醫生來說,滿山遍野都是藥。用醫藥譬喻學佛,你很容易懂,因為佛是大醫王,佛法就是藥,你學法就是學藥而已。藥就是藥,藥沒有罪過,也沒有什麼誰高誰低,藥是治病的,就看你怎麼用。但是你要會用藥,不要學人家用砒霜。砒霜也可以治病,但高明的醫生才會用。有些禪師專門用砒霜,你來,他就踢你出去,現在用這一招行不通,會被人告。縱使你會,對方沒有那個程度,你也不能用這種藥。這種譬喻已經很清楚了,你觀念不正確,你就當趕快建立正確的觀念,不要一直在外面繞。

  你要深入經藏,才知道什麼是「正見」。無論你學哪一門、哪一派、哪一宗,都不可以離開經典。沒有正見,你容易執著念佛、坐禪等外在的形象,但懂的人則可以展現這些形象。開悟見性之人,依舊可以念佛。像藕益大師,二十幾歲就開悟了,他是開悟之後才念佛的。六祖的弟子法達,誦《法華經》三千部不開悟,經過六祖一番開示,他開悟了,問:「是不是我從今之後就不用誦《法華經》了?」六祖便責備他:「《法華經》有礙到你嗎?你開悟之後還是繼續誦《法華經》。」你未悟之時誦《法華經》是外修,開悟後即為內修。你要圓滿,要中道。你看到很多人外修就破斥他們,這亦是不對。如果破斥別人,你要有把握把他導正回來,否則你反而障礙到他,對你們兩者皆不好。你說法不當,反而有無量無邊的罪過。你有把握講到哪裡就講到哪裡,不要看到別人的錯就想指正,否則反而是你錯,錯在你自不量力。

 

聞後思維:你知道什麼是正見嗎?

閱讀 79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